父親、樹林和鳥教學設計(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一邊誦讀,一邊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的描寫方法,感知春天剛來到時景物的變化特點。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課文生詞。
2、孩子們,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告訴我們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嗎?
這樣的句子是總寫,我們今天這節課,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把總的內容分別告訴我們的。
聽寫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聽,進入學習狀態
二、品讀欣賞
(一)引導自己讀
1.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勾畫自己認為最能夠說明父親喜歡林子和鳥的語句。批注:為什么。
2.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1)“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
父親看到葉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鳥。這個可以說明什么?
我們來讀讀這個句子吧
(2)“還有鳥味”
①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② 出示圖片:鳥兒群居睡覺的圖片。
③ 請孩子們注意,我們上學期學習了引號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別人的發言需要用引號,今天,你看這幾個自然段,發現什么沒有?
④ 聽老師朗讀父親的話,看又能夠體會到什么。
⑤ 我們自己也來讀讀吧。
(3)“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
“快活”這個詞語,用換詞語的方法,可以怎樣換?
為什么父親能夠說出這樣的話?
對之后的一句話的理解是怎樣?
(4)“鳥最快活的時候---------也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你怎樣理解“一瞬間”,生活中什么事情發生在“一瞬間”,來練習說話。
你又讀懂了什么?
(二)討論升華。
你對課文最后一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是怎樣理解的。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提示:如果父親是獵人,又可能怎樣呢?
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課后的第三題處。
組織交流匯報
(三)積累小結,再次回味
l.剛才我們一起聆聽了一曲人間人與動物、植物和諧相處的動人的贊歌,現在,我們一起來加入這動人的旋律吧!分角色朗讀。
2、練習。
3、交流朗讀
自己朗讀體會,勾畫、批注。
繼續學習方法
交流、傾聽。
讀句子,從句子背后讀出藏著的意思來。
弄懂背后意思以后再朗讀句子,感覺有什么不同?
(鳥也有味?)
看圖片直觀感受。農村的孩子也可以結合養家禽的例子理解。
再讀句子
聽朗讀課文 感受
一起朗讀。
快樂
感受父親對鳥的了如指掌,感受那份難得的感情。
再次證明父親對鳥的熟悉,同時也說明父親愛鳥。
讀這句話,感受文字背后的意思。
換一個角度思考,也許問題迎刃而解。
練習份角色朗讀課文。
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延伸
1.課題為“父親、樹林和鳥”,我們還可以怎樣定課題?
在此之后補充幾個字,就可以總結出我們這篇課文的思想感情了,你體會到的是什么?
2.你還搜集到哪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例子?
父親對我的談話不僅是在對我說,更是對樹林和鳥的談話,是人和打自然的真情告白。父親對大自然深深的愛
交流
作業
1、寫詞語。
2、摘抄佳詞佳句。
3、造句:
一瞬間
舒暢
板書: 父親、樹林和鳥
看葉知鳥
聞鳥有味 父親深愛大自然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