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稅和納稅教學設計 征稅和納稅說課稿
《征稅和納稅》教學設計
1、識記:增值稅及個人所得稅的含義、納稅人,了解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法行為
2、理解:稅收的含義、稅收的基本特征及關系、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重要意義、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3、運用:學生運用稅收的知識,觀察、分析生活中關于稅收的現象,更好地體會把握稅收知識,進一步明確公民誠信納稅、依法納稅的必要性
◆能力目標:
1、通過的特定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在感悟中理解稅收的含義及基本特征,并讓學生在自我感悟的同時提高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2、通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的親身體驗,現場說法,融合與稅收相關的知識,鍛煉學生整合稅收相關知識的能力,同時在小組的合作探究中對稅收的知識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思維擴展,培養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及以及深層次挖掘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依法納稅是守法和義務的表現,也是公民愛國主義的體現,要熱愛自己的國家,自覺誠信納稅,同時增強權利意識,監督、關心關心稅收的使用,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意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框內容主要講述征稅和納稅的知識,從教學內容來看,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有:稅收的本質(含義)、稅收的基本特征是強制性、無償性及固定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稅的種類,尤其要掌握好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知識、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稅收的性質、理解公民依法納稅的原因、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違反稅法的行為,知道公民作為納稅人既要履行義務也要行使權利等等。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將本框關于稅的相關知識與財政的知識相結合,從理解財政與稅收的關系出發,理解稅收的本質。充分聯系現實生活的體驗,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理解稅收的基本特征,并把握三者的關系,稅收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決定了稅收的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又決定了稅收的固定性。可見,稅收的三個特征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稅收的“三性”集中體現了稅收的權威性。要讓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認識到的稅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并結合兩個具體的稅種: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具體體會稅收的本質及基本特征。再從稅收與公民個人關系出發,理解、感悟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讓學生感受到國家稅收的性質及重要性,理解依法納稅的重要性,從法律的角度明白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啟發學生自覺樹立納稅意識,誠信納稅,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
四.教學重難點及分析
1.稅收的含義及基本特征
這是本框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要理解稅收的本質必須將它和財政聯系起來,需要學生較全面地整合財政與稅收的知識,從財政與稅收的聯系中把握稅收的本質,掌握這一部分內容對理解財政知識,有重要意義,但對高一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知識的本身帶有抽象性,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感悟稅收的知識,理解稅收的本質(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并通過具體的事例,感悟稅收的基本特征,這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且由于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差異,導致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把握會出現較大的差異性,所以要讓學生真正理解稅收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讓學生理解稅收三個基本特征的關系,更有難度。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前創建與稅收相關的思維環境,以生活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分析生活、感悟生活中把握稅收的知識,這將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2.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這是本框教學的重點,分析這一問題要先帶領學生全面分析、感悟國家稅收的性質,真正理解社會主義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還有理解稅收與國家職能正常行使之間的關系,進而明白依法納稅不僅是法律的要求,不僅涉及到要做一個守法公民,還要明白依法納稅也是愛國的體現,要通過自己的誠信納稅,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公民,另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還要明白,做公民要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不僅要履行納稅的義務,還要積極行使公民的權利,關注國家有關部門對稅的征管,關心國家的稅收問題,做到權利和義務的統一,真正理解納稅意識。這一重點的解決,要側重對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教育,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價值標準,注重感悟式教學,讓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鳴。
五.教學活動:
(課堂導入,以生活小事例“飯后的故事”,導入稅收的話題)
“飯后的故事”
一天,我和幾個朋友到一個餐館吃飯,在結賬時,老板說一共134元,如果不開發票,130元就可以。老板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答:省稅錢
(以稅的概念為線索,讓學生開展話題討論,讓學生提前進行自由式的稅收思維,為后續的稅收教學創造良好的思維空間)
師提出問題:什么是稅收?,進入合作探究活動階段
探究活動一:稅收的含義及基本特征
首先播放一段關于打擊虛開增值稅法票的案例視頻(這一視頻實際上也為后續教學中學習增值稅、了解違反稅法的行為等潛移默化地準備了相關的教學情境)
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總結:
稅收與強制性、政治權力的聯系
其次,以圖片為線索,引導學生找到:
稅收與財政的關系,財政與國家職能的關系
學生積極探究,認識到:
稅收與國家、國家職能、財政收入的聯系
師生的共同探究,要形成以下結論:
稅收的含義:稅和稅的征收合稱稅收,從本質上是,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師提出問題:稅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這一部分知識較抽象,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有很大難度,為此選擇生活色彩濃厚的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以稅收知識為主題,創設電視劇《鄉村愛情》之稅的故事
出示故事簡介:
……
讓學生以編劇的身份,運用稅收知識,創設故事情節……
在這一過程中,積極設疑,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理解稅收的知識:
1、 了解現實生活中違反稅法的現象
2、 認識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的含義、納稅人和意義
再讓學生運用以上知識,邊學邊用創設故事情節……
師生對學生創設的情節,共同探究,得出結論:
1.稅收的基本特征是強制性、無償性及固定性文綜之家2. 稅收的無償性決定了稅收的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無償性和強制性又決定了稅收的固定性。
繼續創設故事情節……
探究活動二:納稅意識
播放稅收宣傳視頻,師生分析理解為什么說公民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得到結論:
(1)從我國稅收的性質看,稅收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聯系在一起。
(2)從稅收的作用看,稅收是國家實現各項職能的物質保障。
(3)從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看,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項服務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聯系課堂開始環節的“吃飯”話題,進行討論,感悟公民對稅收的權利,做到課堂教學首尾呼應)
總結:納稅意識
1、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行使權利
(最后,引導學生對本框知識進行適當地梳理,使學生掌握的稅收知識更加系統、條理)
《征稅和納稅》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框題是高一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財政與稅收》中的第二框《征稅與納稅》。在教材體系上,它是對第八課第一框《國家財政》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是第八課也是第三單元的一個重點。主要介紹稅收的含義、特征、種類及作為納稅人要依法納稅的相關知識。通過本節學習,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全面理解把握教材重點。了解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每個人都與稅收密切相關。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認識依法納稅的必要性,有助于我們增強權利義務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二、說學生
由于本課直接聯系現實生活,學生有探究的熱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高一學生接觸和了
解的生活實際有限,知識儲備較少,本課內容對他們而言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理解稅收的本質、特征及其相互關系;了解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重要稅種,違反稅法的
四種主要現象;懂得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征收個人所得稅對調節個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依法納稅
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二)能力目標:通過對各種具體稅種的學習,提高學生辨別比較能力、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依法納稅思想,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權利義務意識。
四、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稅收的特征及其相互關系: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二)教學難點: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五、說教學理念
以高效課堂理念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組織和引導學生預
習、展講,并及時給予知識補充,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六、說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討論法、展講法、講授法。
七、說教學準備
學生根據導學單預習新課,小組討論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收集材料準備展講。
教師收集有關征稅和納稅的時政材料;課前預習熟悉本節學案。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國家財政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財政收入的組成,說明財政收入由哪四部
分組成,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什么。(財政收入由稅、利、債、費四部分組成,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
要來源。)
教師引導: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可見稅收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稅收的有
關知識。
(二)梳理知識框架,布置展講任務 含義 特征及其關系
行為稅為什么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違反稅法的行為 公民應增強稅收的監督意識
稅收資源稅、財產稅
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能力來布置任務:
任務一:稅收的含義
任務二:稅收的特征及其關系
任務三:稅收的五大種類及其征稅對象、包含的稅種
任務四: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征稅對象、納稅人、作用
任務五:為什么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任務六:違反稅法的行為
任務七:公民要增強稅收的監督意識
(三)學生討論、展講
(四)教師補充點撥
1. 稅收的含義
稅收的含義比較容易理解,應注意引導學生從稅收的主體、目的、手段、依據和對財政的作用這五個方面來把握。
2. 稅收的特征及其關系
(1)強制性。強制性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的主要標志。
(2)無償性。國家取得稅收收入,既不需要返還給納稅人,也不需要對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代價。
(3)固定性。稅收是無償的、強制的,處理不好就會引發社會矛盾,因此,國家征稅之前必須依法律形式,規定好征稅對象和稅收數額之間的比例,不能隨意變動、征收。當然,稅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利用稅收調節經濟的不同需要,國家可以調整稅收政策。
稅收的這三個特征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教師點評:無償性要求必須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強制性、無償性決定了必須具有固定性。
3. 我國稅收的種類
總結:根據稅收的征稅對象,目前我國的稅收分為五大類,共20多種。在這些稅收種類中,影響最大的是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1)結合導讀單上的表格重點學習這兩種稅收。
(2)結合教材“相關鏈接”,了解個人所得稅有關征稅項目和計稅辦法。
教師總結:個人所得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稅辦法,就是個人所得越高,稅率越高,納稅人個人收入越多,繳納個人所得稅越多。
教師點撥:個人所得稅的計算辦法是分段計算的,個人收入3500元以內不計稅,多余35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稅率分段計稅。
4.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為什么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首先,這是由稅收的性質和國家、集體、個人關系決定的。我國的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其次,稅收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賴以存在和實現其各項職能的物質基礎。因此,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自覺誠信納稅,這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也是公民愛國的具體表現。
2. 偷稅、欠稅、騙稅、抗稅是違法行為
對于四種違反稅法的行為分別從表現和手段兩個方面來把握。注意強調偷稅和騙稅的區別。
3. 公民要增強稅收監督意識
教師總結:公民是國家稅收的最終負稅人,應自覺增強稅收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監督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行為,關注稅收的征收和使用情況,對他們的違法行為進行批評、檢舉,維護國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5)總結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稅收的有關知識,知道了稅收的含義、特點及其關系和種類,重點了解了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知道了它們的征稅對象和計稅方法。同時我們還學習了依法納稅的有關知識,知道了依法納稅的必要性,各種違法行為的表現和應受到的法律制裁。這對于我們在經濟生活中正確地理解國家稅收政策,認識我國稅收的性質和意義,增強依法納稅意識,自覺抵制違法行為等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看了“征稅和納稅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