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是幾月幾日2023
二伏是幾月幾日2023
2023年二伏是7月21號-8月9號,共計20天。二伏是從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是夏天最熱的一段時間。
今年二伏為什么20天
查詢夏至和立秋之間有幾個“庚日”,就能判斷出中伏的天數(shù)了,如果包含4個庚日,那么中伏的天數(shù)就是10天(第3個庚日才進(jìn)入頭伏),如果如果包含5個庚日,那么中伏的天數(shù)就是20天。查詢2023年日歷得知,夏至和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所以,今年的二伏天數(shù)為20天。
中伏為什么最熱
首先因為入伏之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較多,散發(fā)出來的熱量較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jìn)入中伏,地面積累的熱量達(dá)到最高值,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三伏天悶熱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了。
而進(jìn)入末伏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但每個地區(qū)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便是“秋老虎”到來,還是中午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二伏面的寓意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面,這一習(xí)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段菏洗呵铩飞险f,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涂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過去,入伏之時恰逢麥?zhǔn)詹坏揭粋€月,家家有糧,就利用這個時候享享口福,又有“好吃不如餃子”之說,因此餃子自然成為首選。而今,餃子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人們一年四季想吃就吃,不用等到“頭伏”、“冬至”、“除夕”。餃子形似元寶,“伏”與“?!蓖?,因此“頭伏”餃子又有“元寶藏?!钡恼f法。在炎熱的夏天,人們?nèi)菀孜缚诓缓茫圆幌聳|西,而餃子正是傳統(tǒng)習(xí)俗中開胃解饞的。所以,人們在“頭伏”吃餃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說: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yīng)“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糧營養(yǎng)豐富,發(fā)汗可以驅(qū)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xué)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面,還可以吃過水面。將煮好的面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汁,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
伏里還可以吃“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小麥炒熟,再磨萬面粉,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xué)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二伏為什么吃面
伏日吃面,這一習(xí)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涂粉掩飾,而是自然白。
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為什么在熱天里吃熱面?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說: “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 ” 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yīng)“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糧營養(yǎng)豐富,發(fā)汗可以驅(qū)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xué)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面,還可以吃過水面。將煮好的面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鹵子,不僅刺激食欲,而且“敗心火”。
伏里還可以吃“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xué)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