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方面教你如何打造高效課堂(2)
三、關于三大主題:自主、互助、交流。
這三大主題可以看作是課堂教學的三種狀態。自主學習是一種狀態,學生或靜或動,或思或寫,都是在獨立自主的研究文本,思考問題。有些老師一開始就講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今天是新授課,對這一部分知識學生是一無所知的,必須從最基本的概念公式開始講。這是一種錯誤的假設:你沒有讓學生自己看書,怎么知道學生不能自學?你沒有提問學生這方面的問題,怎么知道學生對這一類知識一無所知?所以洋思中學提出的“先學后教”很有道理,“先學后教”包括先問后教,先考后教,先學后講等等。所以首先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不會的問題教師再引導和點撥。
課堂上學生的自學不同于在家的自學,班級授課制的一個主要優點就是為每個學生創造一種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和相互幫助的平臺。自己不會的問題可以通過相互幫助來解決。在課堂上讓學生互助要采取一些激勵措施,如小組捆綁式評價。有的學生特別是成績好的學生不愿幫助別人,怕耽誤自己的學習時間,有的家長也有這種想法。要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幫助別人實際上是在幫助自己。自己看懂了不一定真會,只有給別人講明白了才是真會。給別人講解實際上是讓別人免費當你的聽眾,幫助你提高能力和鞏固知識。所以小組互助很重要的是組織教學的問題。“三分教學,七分管理”,什么先進的教學方法也離不開管理的藝術。
在課堂上的“交流”實際是“互助”的延續,也有多種形式,如師生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學習和借鑒,正如大家常說的: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兩人交換就是兩個思想。但在課堂上的交流要適度,一是在問題上不要在同一個層面上簡單的重復,二是在時間上不要用的時間太多,因為效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取得最大的效益。如果在“交流”環節用的時間太多,會影響課堂教學的進度和效率。
四、關于四大原則
1.聚零為整、模塊推進的原則。這一原則符合新課標下教材的編排特點。因為新課標下的教材編排都是模塊式的,一個單元就是主題,一個整體,一個模塊,所以教師要把握整個學段的教材體系和一冊教材的體系。每個單元要提倡單元備課,整體構建,不要把完整的知識搞得支離破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2.自主學習與精講點撥相結合的原則。張校長在解讀這一原則時特別強調“不要硬性規定教師只講幾分鐘,我們倡導精講點撥要貫穿于課堂的始終,但必須掌握恰當的時機,恰當的方式。”這種提法是科學的、辨證的。有些學校在改革的初期為了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硬性規定每堂課教師只能講幾分鐘是可以理解的,但長期這么要求是不合理的。正如前邊所說的,從理論上講,只要學生能夠自學的或通過相互討論能夠解決的,老師就不要講,但學生不會的還是需要教師點撥,這種點撥不能硬性規定多少時間和在哪一環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情況而定。
3.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原則。教師的備課就是預設,“導學提綱”就是預設。教師沒有預設不行。前段時間有的老師提出要完全取消備課和寫教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然生成,這是一種絕對化的做法,是不科學的,也是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就像蓋樓一樣,沒有圖紙想到哪蓋到哪不行,要有基本的設計。與蓋樓不同的是:在課堂上學生是靈動的,有些問題是預先想不到的,所以把預設與課堂生成結合起來是科學的,也是符合實際的。完全的靠預設和完全的靠生成都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