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學習筆記如何整理
由于種種原因,你在課堂上做的筆記往往比較雜亂,課后復習不太好用。為了鞏固學習成果,積累復習資料,你需要對筆記進一步整理,使之成為比較系統、條理的參考資料。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加工的方法是:
1.回憶。課后即抓緊時間,趁熱打鐵,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信息。這是你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
2.增補。課堂上所作的筆記,因為是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而講課速度要比記錄速度快一些,所以你的筆記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更完整。這個一定要及時,很多東西很可能稍縱即逝。
3.修改。仔細審閱你的課堂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
4.匯編。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后順序。要讓自己的筆記本看起來賞心悅目。
5.區分。以文字(最好用色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例如: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或課文)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索類,哪些是課后練習題解答等等。
6.取舍。這個已經是比較高的境界了,要越來越多地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簡明扼要,剩下來的都是精華。
7.記憶。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摘抄在同一個本子上或一個本子的同一部分,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后復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便于記憶。
高中怎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思考為主
聽講的目的,就是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對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清楚,聽準確,聽出重點,聽出意圖,聽出弦外之音。原則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懂了再做筆記,聽課一定要注重思考。
2.理解細節
聽講時一定要聽懂老師所講的每一個重要細節,在這個細節上看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的。越是細小的重要細節,就越能學習到更多知識。
3.時刻能想到問題
帶著問題聽課。上課前要認真預習、閱讀教材,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這樣上課時老師講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聽講就有了針對性。到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就聽得格外仔細、認真。如果老師對這處難點講得不細、不透徹,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提問。
記筆記的方法和小技巧
一、關于聽課筆記
首選是5R筆記法。這一方法幾乎適用于一切老師講授或閱讀課,特別是對于聽課筆記,5R筆記法應是最佳首選。這種方法是記與學,思考與運用相結合的有效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記錄(Record)。在聽講或閱讀過程中,在書上的相關知識點旁邊盡量多記老師講課的內容,特別是一些有意義的例子、概念等。
2.簡化(Reduce)。下課以后,盡可能及早將這些例子、概念簡明扼要地概括(簡化)在筆記本上。
3.背誦(Recite)。拋卻書本,只通過筆記本上的簡要的概括,來復述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內容。
4.思考(Reflect)。將自己的聽課隨感、意見、經驗體會之類的內容,與講課內容區分開,寫在卡片或筆記的某一單獨部分,加上標題和索引,并隨時歸檔。
5.復習(Review)每周花十分鐘左右時間,快速復習筆記,主要是先看筆記本,然后再看書本,去回憶那些知識點,這能夠有效地避免遺忘。
高效學習方法
1、預習學習方法。
課前預習是大家掌握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在課前把本節課要將的內容事先看一遍、學一遍,那么老師上課再講就會很輕松能學會。在預習的過程中,其實也在培養大家自學的能力,因為如果你自己能看懂書上的定義、定理及例題,即使老師不講也可以自己做題,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學會知識。
2、上課聽。
有些同學課前不會去預習,覺得自己看完老師再講就聽不進去了,所以會直接聽課,但是聽課的過程中也會溜號,或者是有些地方聽不懂,所以這樣效率未必高。聽課高效的方法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去聽和理解,跟住老師,不要一味的記筆記,要以聽會為宗旨,不會先記下來,有時間可以課上直接問老師。
3、總結對比法學習。
學完一些知識以后,要定期進行整理,把易混淆的知識進行區分或者對比,放在一塊記憶就不容易出錯。學習時要善于畫知識框架圖、列提綱或者樹狀圖,把各章節知識點穿成串去記憶,甚至可以跨學科對比易混知識點。
4、自學的方法。
尖子生學習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靠自學,因為光靠聽課是很難學會的,只有通過大量做題和自己分析題目才能把知識學會。對于文科來講,學好它就得靠理解性記憶,說白了就是把教材背書;對于理科來講,學好它就得來多琢磨多研究多做題,也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看花容易繡花難。
學生如何聽課和做筆記
(一)記提綱 一目了然
有的同學反映,課堂上記數學筆記,常感到聽了來不及記,記了來不及聽的現象。其實,沒必要記下所有的東西,應詳略得當,提綱挈領。記好提綱,使得一部分內容學下來后,覺得脈絡清楚,然后可根據提綱進行回憶,補充。
記提綱也有個度的問題,如果一部內容先前進行了預習或在適當場合下接觸過,在記錄時可以言簡意賅,點到為止。如果是新學內容或較難理解的內容就應適當詳細些,特別是一些經典的解釋,更應不失時機在提綱下注解。有了恰當的提綱,我們在整理筆記時,就可以進行補充和完善,加深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記思維 按圖索驥
曾經有人說,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解題的教學。雖然有些偏頗,但也能從某個側面反映數學學習的內在規律。數學學習中,一些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解題的訓練。一般來說,解一道題,從題意分析,方法探討,策略構建,過程表達,數學檢驗等,是個復雜的過程,滴水不漏地作好記錄,時間上不允許,也容易造成記了來不及思考的顧此失彼的局面。所以,記思路是切實有效的,有了思路,就像航海時有了航標燈,自然就有了前進的路線和方向。
記思路也要因地制宜,如果對于一個困難題,聽了或看了仍頭緒不清,難以理解,比較茫然,這時,記思路就應該詳細些,并記好結論,方便復習和思考。
(三)記重點 有的放矢
對一個學生來說,怎樣把握學習中的重點。的確是個比較困難的問題,要想記筆記時突出重點,需要有個積累經驗和體驗方法的過程。
首先要關注開頭和結尾。有的同學誤認為,開頭不是正文,結尾則是正文的重復,聽不聽無關緊要。其實,老師講課的開頭,有的雖寥寥數語,卻是言簡意賅,全盤托出重點,有的循循善誘,引經據典,潤物無聲的引出重點。所以在開頭時就能明確提綱、把握重點,記錄時就有的放矢。結尾雖話語不多,卻是這節內容的精彩提煉和復習鞏固的提示。總之開頭與結尾有前呼后應、互相啟迪的作用,密切關注,必有收益。
還要高度關注老師反復強調的內容。重點內容在課堂必會得到反復的強調,有時老師會把有關內容框出、劃出,或者用彩色筆寫出以求引人注目,突出重點。明確了重點,我們的記錄就能詳略得當,經緯分明。在記錄重點時,也要不失時機記下有關解析內容的經典范例和突破重點的巧思妙解。
(四)記疑難 追根求源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是很正常的。遇到疑難表明新學的知識或方法有所超越,如果我們發現困難,并克服了困難,無疑是一次進步。否則表明我們的學習沒有超越,只是在鞏固,增加熟練程度而已。
記疑難是我們做筆記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在自學或上課的過程中,發現疑難要不失時機的記錄,因為疑難一般是在我們學習新知識或進行問題探究過程中產生的,是我們前進中的困惑,它會一閃而過,如果不及時記錄,也會莫名其妙地遺忘,導致無形的損失。
記錄了疑難,就明確了困難的方向。我們應知難而上,及時各個擊解除決困難,獲得進步。千萬不能把問題積累,因為困難積累得太多,會讓人喪失克服困難的信心,失去學習的激情
(五)記補充 信手拈來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經常會妙例譬喻,即補充一個經典的例題或恰當的比喻來引入概念、突破難點、強化重點、說明方法或優化思維。有的會讓我們恍然大悟,有的會讓我們回味無窮。記下補充的內容,用到的時候可以信手拈來,使得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這些補充內容的功能,把知識理解深刻,把方法掌握牢固。
教材是綱,教材是本,教材內容高度濃縮,簡明扼要,點到為止。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恰當補充些內容是必要的。我們一方面記下課堂上老師補充的內容,另一方面,在自學其它的參考書時,也應收集并記錄好的案例,多管齊下,使學習的內容豐滿而精彩。
(六)記總結 高屋建瓴
會學習的人總是可以把學習內容先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薄到厚,是學習者不斷思考補充、發問的過程。而由厚到薄,就是學習者善于歸納和總結,明確重點、難點和關鍵,形成知識網絡。
每節課聽下來,老師都會歸納或引導同學歸納所學知識的精髓,達到高度概括,簡明扼要。記錄好總結的內容,使得所學的相關內容變得一目了然。如果自己能給出言簡意賅的總結,說明這部分知識得到深刻理解,方法也掌握得游刃有余了。
總結已有系列。每節課有歸納,每章節內容要通過復習給出總結,每學期的期中和期末也應給出階段性知識和方法的梳理。在總結時,不僅能給出各個單元的總結,還應梳理出有關單元的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體系,觸類旁通,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