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教學設計 黃河頌說課稿
《黃河頌》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教學時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直接訴諸視覺、聽覺的畫面和音樂來激發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教學語言詩意化,環節緊湊,學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積累詞語,學習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并學會運用。
②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充分展開想象,體會歌詞中體現出的英雄氣魄,體味詩人的愛國情感。
③理解歌詞中的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并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詞中反復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結合語言環境的學習體會語言運用的好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感受黃河的悠久歷史與波瀾壯闊的形象,理解黃河所凝聚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②啟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樹立為中華的騰飛而發憤讀書志向。
學情分析
1、學生13—15歲,思維活躍,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對生字詞自學就可解決;
3、經過一學期的積累,學生已經學習了十來篇現代詩歌,但對于分析、體會詩歌內在的感情還不是很好;
4、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對于黃河大合唱創作的那段歷史,學生還不是很清楚,這對于理解詩歌情感有很大障礙,準備的視頻資料解決了這個問題。
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源與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渲染氣氛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在正式上課前請大家欣賞一段音樂,請把眼睛閉上,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聽完這段音樂后,用語言表達你有怎樣的情緒?有什么樣的感受?
(《黃河大合唱》第一章《黃河船夫曲》片段)
師問:大家從音樂中感受到了激動、熱血沸騰、悲壯等戰斗的激情。為什么你會產生這樣的情緒?
師自答:當時抗日戰爭已全面爆發,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詩人光未然在這時期創作的組詩《黃河大合唱》,反映了國難當頭的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孕育出燦爛的華夏文明,在這里我們的詩人放聲歌唱,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頌歌。今天我們就學習《黃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黃河頌》
二、反復朗讀,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聽范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感情。(《黃河頌》配樂朗誦)
2、通過你對詩的理解,大聲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讀課文。
3、大家在充分領悟詩的情感基礎上齊讀全詩。
大家讀的不錯,如果想要讀得再好一些,這就需要同學們深入了解課文,深刻領悟詩的內涵和意境。
三、內容研討,賞析詞語
(一)序曲
師:文章從結構上共分為幾大塊?
師:黃河表現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請問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
(二)主體:望黃河
師自問答:詩人在這里運用擬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質及情感特征賦予了黃河,為什么黃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們來看詩人描寫黃河的形象和氣勢的詩句。詩人對黃河形象及氣勢的描繪從哪里到哪里?
師問:這部分內容在文中可由一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師問: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詩人使用了哪些詞語來描繪黃河的形象和氣勢?
師問:請看圖片,黃河在你眼中是一個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詞語或詩句對黃河的特征、形象、氣勢進行描繪嗎?
板書:描繪黃河形象、氣勢
(三)主體:頌黃河
望黃河波濤滾滾,頌黃河氣壯山河。請欣賞歌曲《黃河頌》中的“頌黃河”部分。思考: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歌頌黃河的偉大貢獻的?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話?
(1)、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
(3)、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勵著中華民族。
問:作者從外在形象,內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什么樣的精神?
(四)尾聲
望黃河詩人心潮澎湃,對著黃河詩人有唱不盡的頌歌,最后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什么樣的精神?
四、問題研究,理解主題
昨天老師把同學們的預習作業本收上來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問中老師歸納出了2條,在大家在老師前面講課的基礎上自行解決。小組交流問題(課件出示)
1、作者僅僅是在寫黃河嗎?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2、請再次感受課文,談談文中你覺得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切的愛?同時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愛表達出來?
五、總結課文,強化主題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侮。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堅強,為使我們民族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而努力奮斗。
六:作業布置
1.評析《黃河大合唱》其他樂章的歌詞。
2. 賞析你平日里喜愛的歌曲之一。
欣賞《黃河大合唱》第一章《黃河船夫曲》片段。
我好像看到一幅圖畫,幾十個船夫劃船,畫面上充滿斗爭的力量,歌曲的緊張情緒,是船夫們渡黃河時和波濤掙扎的情形,最后一段是比較輕快一點。這是他們在暴風驟雨中搏戰,經過了千辛萬苦終于達到了勝利的彼岸。
思考:全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思考:詩人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黃河?
生答:對黃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讀朗誦詞
明確:兩塊。第一段是朗誦詞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詞即文章的主體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誦詞開宗明義的說出了黃河表現出我們民族什么樣的精神?
生答:偉大堅強
生答:擬人。
生答: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劈成南北兩面”
生答:望。
生答:滾滾、奔向、驚淘澎湃、萬丈狂瀾、宛轉、九曲連環、劈成等。
生拿出預習本,自由回答。
明確: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了世代炎黃子孫。
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以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的城防。
生答:偉大堅強
四人小組討論。要求:(1)小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2)將小組意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明確:歌頌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例:“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的詩風格與之不同,顯得委婉含蓄如:我們以前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
《黃河頌》說課稿
一、 說教材
《黃河頌》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所選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都是以祖國為主題的。學習這個單元,要反復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學習《黃河頌》這首抗日救亡的詩,還要為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作基礎,由課內向課外深化拓展,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黃河。
二、說目標
本文是詩歌,易于朗誦,所以要加強朗讀教學,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根據單元要求、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為:
1.通過反復朗讀,自行領會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
2.培養對詩歌的感悟能力,并把這種感悟表達出來。
3.理解比喻的修辭方法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確定為:培養對詩歌的感悟能力,并把這種感悟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為:通過反復朗讀,自行領會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情感。
三、 說教法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我們也可以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所以應設法激發并強化這種感情。可以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應該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 說學法
引導學生在課前了解中國的現代國情——抗日戰爭部分,了解一些這個時期的一些作家,如田間、公木等。積累一些這些名家對同一樣的主題、同一樣的情感不同樣的表達方式(名篇、佳句)。
至于具體的教學過程,通過整體閱讀,我們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過體會對文中精彩語句的品讀,我們可以了解把這種情感所表達出來的語言技巧;同時,通過閱讀,我們還可以體會到漢語優美豐富的表現力。這篇課文非常適合朗讀,大聲地朗讀可以進一步加深文章對學生的感染。
五、 說教學設計
1、師生共同欣賞搜集到的黃河照片,請學生談觀后感,導入至抗戰救亡的歷史背景,請學生簡單介紹抗戰時期著名詩人(如田間、公木)及其作品。
2、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3、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范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4、問題研討
①《黃河頌》中,哪個詞是關鍵?
②請你找出“望”字統領的內容。(配合自由朗讀、體會)
③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④如何理解“中華民族的搖籃”、“民族的屏障”、“萬千條鐵的臂膀”這些比喻?(配合自由朗讀、體會)
⑤詩人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5、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6、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齊讀詩歌,共同贊頌黃河,贊頌偉大的中華民族。
看了“黃河頌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