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學設計 山市說課稿
《山市》教學設計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用情感去參與、用心靈去體會、用已有的人生經驗去與之共鳴是賞析文言文的必要手段。對初一學生而言,要讓他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體會感情,進入意境,引起共鳴實屬不易。那么,利用開展趣味的記者采訪活動的方式,有助于對學生情緒的調動和氛圍的營造。同時采用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輔以畫面、音樂、朗讀,也會有所幫助。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幾十個字,更多的,我希望這些孩子能在這堂課中從中國古典文學中體會到“美”,能夠自覺地去挖掘“美”,從而豐富他們的內心。
【教學對象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以“小記者”采訪及“目擊者”被采訪、討論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新鮮感的驅使下不斷誦讀、體會、表達,從而進入角色。訓練其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教學設想及策略】
1、情境教學法:兒童心理學家卡哈娜指出:如果兒童在學習前情感已做好準備,能控制自己的沖動,則他的思維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因此,課堂上調動學生的情感是有效發揮學生為主體的重要途徑,故選擇以小記者采訪的方式。目的是:使學生在采訪與被采訪的氛圍中,情感被同化,加以誘導。采用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者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幫助者、搭檔”,創設研究性學習的氣氛。
采用多媒體手段,運用情境教學、愉快教學等方式方法創設情境,增強形象性,從視聽角度刺激學生感官,引發其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實施巴甫洛夫經典性學習條件作用學習說:刺激——反應——假設——突破的理論,即讓學生觸及現象,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學生評議,不標準的答案讓學生采用歸謬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發現錯誤,以便強化能力。
3、寓教于樂,知識遷移。
以“以人為本”為教學指導思想,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創設自由探究、平等討論的氛圍。學習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因此培養他們的能力最好的途徑是:加強遷移能力的訓練。
4、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表現空間。
在領悟美的本質這一過程中,請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交流,并逐一展示、共同品味;教師要注重學生表述中思維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從新的方向、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獨特的思考能力和嚴謹的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媒體設計】
課件特別注意了整體界面的風格,因為課文是文言文,背景就選用的是與其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背景音樂采用的是中國古典民樂,字體采用的是楷書、隸書、行楷等書法字體,整體界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這樣的氣氛可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和想象,進而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進入課文的意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欣賞中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課文。
多媒體設計成可交互式。在教學中,課件與教師講解交替應用,通過對幻燈片的隨時編排,可使放映順序與教學順序一致,根據學生特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展示。
【課前準備】
教師可搜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書中注釋認識生字詞,反復閱讀。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培養學生的想象、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變化的過程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輔助 教學札記
激趣導入 導語:各位同學,你們好!很高興認識大家!首先,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深圳電視臺的一名記者。瞧,這是我的記者證。今天來到這里,是想邀請大家和我一起到山東的深山老林里去走走,探訪一下,制作一期節目。聽說,那里出現了一種類似與“海市蜃樓”的奇景,當地人稱它為“山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與我合作,共同完成這個采訪任務呢?好,你們這么熱情,我更有信心了,那就讓我們出發吧! 教師轉換身份成為電視臺記者,邀請學生進行采訪、節目制作工作。激發學生的探詢心理,能懷著好奇心,熱情地投入到課文學習。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2),畫面出現水墨山水圖景,增強教學直觀性、形象性。 2分鐘
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朗讀全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參與到各學習小組中進行輔導。糾正個別錯誤讀音。針對學習小組提出的疑問適時點撥。
3、體會山市之“變”。
① 學生動筆,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字詞,作出記號。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引導其作出正確的解釋。
明確:共同的特點——時間短暫。所以山市奇景是變幻莫測的。突出“變”。
② 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市所呈現的景象發生怎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找描述景象的關鍵詞。針對學生回答,穿插字音、詞語含義的進一步糾正與明確。(如:飛甍、城郭、高垣、睥睨、連亙、霄漢等)
③ 引導學生明確山市變化的幾個階段,能抓特征,用關鍵詞語概括。明確:山市變化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是一個由小變大,由大變小的全過程。 1、學生通過聽讀課文,把難懂的生字詞注音。
2、分學習小組自由朗讀課文,相互質疑、相互幫助,思考對山市的初步印象。
3、學生個人朗讀,理解,討論,提問解答。
① 學生們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忽見、數年、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② 學生讀相關句子,找出相關描述景象的詞語,自由發表看法。
可能作出的回答有:孤塔、禪院、宮殿、碧瓦飛甍、城郭、危樓、常樓、高舍、如拳如豆等。
③ 經解釋、分析,由暢所欲言到深入思考。真正感受山市的變幻莫測。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3),可以突出重點文言字詞的讀音、解釋,進一步加深印象。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4),課文結構以及教學重點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整體感知。 學生的回答可能出現誤解。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可引導學生采用歸謬法,通過理解詞語意思,注意語言組織嚴謹來解決。(8分鐘)
探究想象 1、過渡:山市真是奇妙無窮,令人嘆為觀止。我
簡直眼花繚亂,看也看不過來了。好在有大家和我一起親眼目睹這難得的美景。只好向大家求助。我們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
2、想象山市之“奇”。
① 讓學生分8個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分階段談所看到的山市奇觀,提供“小組討論提綱”。(見“資料卡片一”)
② 選8名學生扮演“小記者”。到各組進行采訪。傳授采訪基本技能,提供采訪提綱。(見“資料卡片二”)
③ 教師扮演“大記者”角色。以采訪的方式與小記者交談,了解他們的采訪收獲。
問題組:
1、你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你采訪所了解的山市奇觀嗎?
2、你覺得這些景象美嗎?美在哪些細節?
注意引導學生善于總結的能力,進一步邊理解這些關鍵詞的含義,邊借助圖片加深印象,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總結為山市景象“奇”。 1、過渡。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2、想象山市之“奇”。
① 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扮演“目擊者”。按“小組討論提綱”互相描述所看到的山市其中一個階段的景象。“目擊者”盡可能表達清晰,提供多的所看之景的細節。討論交流,互幫互助,疏通文意,抓住重點。
② 8名學生充當教師(“大記者”)的助手,接受培訓,依據采訪提綱,分別到各小組去進行采訪工作。采訪目擊者,及時總結,作好采訪筆錄。“小記者”注意明確任務,語言精練。
③ 小記者們根據采訪筆錄匯報所了解的山市景象。注意到的美景可能會有: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往來屑屑、歷歷在目、孤塔等。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5、10),提供小記者“采訪提綱”、板書。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6、7、8、9),將高插青冥、碧瓦飛甍、高垣睥睨、直接霄漢的壯麗奇特景象顯現,加深詞語理解。 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作記錄、與人溝通能力、圍繞中心闡述話題。
若出現帶*或類似的回答肯定有獨創思維的回答,同時也注意引導學生抓住典型特征來總結概括。(25分鐘)
研讀賞析 1、過渡:今天,真的要感謝大家!在與大家合作采
訪的過程當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個變化無窮、奇特神秘、美不勝收的山市蜃景。我要制作的節目初步構思出來了,大家愿不愿意與我一起回味一下?
2、品味山市之“美”。
① 學生賞讀課文。
② 教師描述美景。 1、過渡。學生進入欣賞美的狀態。
2、品味山市之“美”。
學生伴隨著影片欣賞,朗讀一段課文,教師有感情地描繪一段,師生共同回味所采訪到的山市美景。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1),畫面、音樂、朗誦共同構成一種美的意境,讓學生多角度地感知美。 (6分鐘)
拓展延伸 1、過渡:帶著這些詳實的資料和這個變、奇、美的山市,我想我們是滿載而歸了。然而臨走前還心存疑問。為什么古代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嫩?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有鬼嗎?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由選擇角度在課外查閱資料或向有關學科教師請教,探究“山市”現象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1、過渡。學生思考、議論、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引導明確:古代的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所以才歸結為鬼在作怪。實際上我們現代科學已經完全能夠解釋這一現象了。
2、可以自由組成研討小組。搜集相應資料或故事,討論、探究其中科學道理。 (2分鐘)
反思小結 1、過渡:初次與大家一起采訪,大家就與我合作得如此默契、愉快所以想送給大家一個小禮物。
2、思考下列問題:
① 煙花綻放的全過程美麗卻短暫,怎樣把這一瞬間的美麗永遠留存下來呢?
② 從《山市》當中你發現了什么可借鑒的寫作方法嗎?
1、過渡。欣賞煙花綻放的美麗情景。
2、自由發表個人見解。比較明確:
① 留存方式。有很多,但從這堂課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更具有想象空間。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象中會更美。
② 寫作方法:按時間順序、抓特征、運用美的語言。 展示多媒體課件(幻燈片12、13),欣賞煙花綻放情景。明確任務布置。 (2分鐘)
《山市》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及重難點設計
《山市》是我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的一篇文言文,他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奐山山市從開始出現到最后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情趣”和“崇尚真知科學的態度”本文所在的單元主要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興趣,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及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1、欣賞神奇、壯麗的山市幻景2、培養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難點:山市形成的原理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應用
朗讀指導法、圖文共賞法、以圖釋理法
朗讀指導法:朗讀是閱讀的基礎和前提,通過朗讀達到培養語感、以讀促解的效果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品語言,四讀有體悟
圖文共賞法:就文繪圖,以圖悟文,達到圖文滲透,發揮插圖的綜合效應
以圖釋理法: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演示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同時引導學生 搜集、處理信息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一)、誘發興趣,導入新課
1、展示煙臺海市蜃樓奇觀圖片,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導入
2004年1月30日中午,人間仙境蓬萊閣清晰浮現在煙臺山上,數百市民目睹了這一壯觀場面
目擊者煙臺一中高一學生張海夢描述說:11時45分,煙臺山上空云霧彌漫,云霧中山、海、樹等景觀不時交替出現,人間仙境蓬萊閣清晰浮現在煙臺山上,連閣上的琉璃瓦和石雕等,也清晰地浮現出來10分鐘后,海市蜃樓消失
真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同學們想不想親自感受這一奇特的自然景觀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筆下的《山市》
(采用這種導入,不僅引發學生興趣,而且印證了這一現象的真實性,為對自然現象的科學探究做好鋪墊)
2、簡介作者(投影)
(二)、明確學習重點:(屏幕顯示)
1、欣賞神奇、壯麗的山市幻景
2、培養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課文學習:
自主學習
1、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握句讀
2、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師生共同評析,師指導,把握節奏,讀出情感)
3、結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不解的詞句學生間互相解答,師重點點撥
4、請結合下列詞語,同位之間復述山市變化的情況看誰復述的生動形象、傳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5、師生齊讀課文,力求讀出“驚疑”,讀出變幻的層次,讀后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合作學習:
1、文章描繪了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變”字在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從時間的角度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① 文中出現了哪些表時間變化的詞?
② 這些表時間的詞語描繪了山市什么樣的變化特點?
抓住時間詞語的順序引導學生體會山市變化的迅速
從景物本身變化的角度分析可分解為以下幾個問題
①寫了哪幾個主要景物?
②這些景物在變化有什么特點?
(景物 塔(孤) 宮殿(數十所) 城郭(六七里) 危樓(惟)引導學生抓住主要景物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變化體會畫面的神奇、壯麗)
③綜觀山市,作者描繪了幾幅圖畫?請你試著給這幾幅畫起個名字
(孤塔宮殿、城郭恢宏、危樓出沒)
2、你最喜歡哪一幅畫面,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采用你最擅長的方式(繪畫或語言文字)展示自己腦海中的山市
師讀第二幅畫面,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的想象力
① 城內都有什么樣的樓、房、街?
② 這些地方有人嗎?他們穿著什么樣的衣服,在做些什么?
作者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引發出大家想象出如此豐富的圖景,猶如欣賞我國的《清明上河圖》(展示“清明上河圖”)
③學生自由創作所喜愛的畫面,師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在比較、鑒賞中加深對神奇、壯麗畫面的體會
師結:畫面再豐富,再形象,它畢竟是有限的,在語言文字中的畫面或許會更美,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可謂“此時無畫勝有畫”望同學們要善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原本美的事物變得更美
探究學習:
巴爾扎克說:“問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凡是我們都要問個為什么,請你大膽的就課文提出自己的疑惑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邑八景”指的是哪八景?
(明.嘉靖二十五年《淄川縣志》載有八景:鄭公書院、季子石橋、萬山石橋、豐水牧歌、梵剎浮圖、文廟古檜、般陽曉鐘、昆侖山色)
2、文章最后一句話能否刪去,為什么?
(印證山市的存在)
3、為什么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能否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
(展示光的折射原理圖,增強學生的科學認識)
師結:現實生活中會有許多神奇現象,對于這些我們不能盲從,應多問個為什么,在科學領域里尋求答案,或許不久你就會成為“百事通”、“科技大全”
(四)拓展練習:
展示幾幅“海市蜃樓”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借鑒本文的寫法,用文字描繪出來
(五)作業布置:(選擇你喜歡的、能做到的去做)
1、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述神奇而壯麗的山市
2、查一查山市或海市的故事,讀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
3、收集自然界神奇現象的材料,尋求一下解決的辦法
4、
四、板書設計指導思想及原則: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使復雜的內容明確化
設計原則:求實、求新、求精
看了“山市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