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生命生命說課稿
《生命生命》教學設計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字,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理解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教學內容:
2、指導學生讀通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檢查復習
師:咱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同學們齊讀課題;
師:大家看,題目中間有一個空格,注意讀的時候,中間要停頓一下,再讀;
師: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我想知道你們把課文讀了幾遍?
師:嗯,同學們真不錯,上課之前先預習課文,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我來分享大家預習的收獲。
師:課文中有一個多音字,一起讀:動彈 子彈(生齊讀)
師:看看這兩個詞語,誰愿意讀?“有限”,“騷擾”
師:“有限”的反義詞是什么?(無限)
師:“有限”同學們是抓住它的反義詞來理解的,這是理解詞語很好的方法。
師:“騷擾”是什么意思?(打擾)“騷”是什么意思呢?在字典里有幾個義項,你們思考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呀?(出示課件:“騷”的義項)
師:有些詞語是由意思相同的字組成的,表示的程度很深。如:堅硬 流失 珍惜 沉穩 鼓動 短暫 欲望 騷擾
……
師:課文里的“騷擾”指什么呢?(出示課件:句子)
師:有幾個句子生字比較多,誰能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大屏幕出示: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zhěn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hàn,這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tà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師:同學們預習得很扎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課題是《生命生命》,所以作者杏林子開篇就提出了關于生命的話題: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出示課件)
2、師:那么作者筆下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聽幾位同學讀課文,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段意)
3、師:誰回答作者筆下的生命是指什么?(生命是飛蛾求生的欲望)
4、師:這位同學真會學習!主要寫的是誰呀?(飛蛾)寫它怎么樣呀?(在強烈的求生)希望其它同學都能像他這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筆下的生命。(板書:飛蛾求生)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板書:瓜苗不屈生長)
5、師:這位同學挺聰明,剛才學習的方法,他馬上就會運用了。
6、師:下面同學們自由地讀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然后用最簡練的話概括作者筆下的生命。(板書:心臟跳動、創造無限的價值)
7、師總結: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美美的散文被我們濃縮成為了一首小詩了!我們一起讀一讀。(課件出示:小詩)
三、品讀課文,理解積累
1、師:同學們看,作者由寫動物到寫植物,再到寫自己。她關注動物,但不是大象或者老虎,是一只飛蛾。她關注植物,但不是參天大樹,而是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她關注的都是弱小的生命,這跟她的親身經歷有關,與她的心境有關。(介紹作者:作者杏林子,在十二歲那年,比你們現在大一點,她患上了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關節都壞死了,她腿不能動,手不能抬,肩也不能轉,頭不能動,只能保持一種姿勢坐在輪椅上,她忍受著病痛的折磨。)
師:作者從這些弱小的動物植物的生命想到了自己的生命,體悟到了了很多很多。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心,一起品讀課文!
〈一〉、品讀第二自然段:
1、師:現在讓我們靜靜地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飛蛾“求”生的?(出示: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
2、師:你從哪些詞語看出飛蛾在強烈的求生?
(掙扎、鼓動)
3、師:把這些詞語帶到句子中,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誰來讀?
(指名讀)
4、師:我感覺你在跳動,而不是躍動,誰再來讀?
(指名讀)
5、師:從“躍動”這個詞中,老師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求生欲望,咱們全班同學一起讀。(齊讀)
6、師:同學們,如果現在你是這只被人捏在手里的飛蛾,你們命懸一線,你在心里會對自己說什么?(板書:一定要活下去)
7、師:面對這只強烈求生的飛蛾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呀?(生:震驚)
8、師:來,讀出作者的震驚,讀出你的震驚。(生讀)
9、師:同學們,標點可是無聲的語言,讀出感嘆號表達的情感,誰再來讀。(生讀)
10、師:作者震撼了,她在想什么?(出示課件:心想——)
(學生說話訓練)
〈二〉、品讀第三自然段
師小結學法:同學們看,剛才我們怎么學的呀?抓住關鍵詞感受飛蛾求生的欲望,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下面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看看香瓜子是怎樣“不屈”地生長,哪些關鍵詞體現了這一點?(點學生回答)
師:你感受得很真切,把你的感受帶到句子中,讀這句話。
你感受得很深刻,也請你讀出你的感受。
你感受得很強烈,也請你來讀。
(生回答:冒出、沖破、僅僅、竟然)
師:每個字每個詞都在訴說作者的心聲啊!我們從這些詞語中品味到瓜苗的不屈,瓜苗的頑強,現在我們一起讀一讀!讀出不屈,讀出頑強。
師:瓜苗僅僅只是想活下去嗎?(板書:頑強地活下去)
師:作者看見這不屈生長的瓜苗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課件:心想——)
(學生說話訓練)
師:我們又一次運用了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品讀。
〈三〉品讀第四自然段
1、師:作者由小動物、小植物聯想到了自己殘廢的身體。請女同學一起讀第四自然段,從讀中體會作者的心聲。(女生齊讀)
2、師:同學們覺得這段話中哪些字眼撞擊了你?哪些句話比較難理解?(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3、師:我們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學習,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這句話中有哪兩個關鍵詞(使用 糟蹋)
4、師: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同學們說說,哪些行為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說)
5、師:看來大家的確理解了“糟蹋”這個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糟蹋”。作者怎么寫出了這樣的句子?作者是怎樣“糟蹋”自己的?
(師簡述:當時杏林子忍受著劇痛,生不如死,于是她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
6、師:現在你們知道課文中的“糟蹋”是指什么了吧?
7、師:那么該如何好好使用?(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8、師:所以,作者對自己說: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對自己負責。讓我們讀出作者的態度!(生齊讀)
9、師:在“好好使用”和“白白糟蹋”之間,杏林子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從十二歲患病到六十一歲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時間里,她一共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有小說、有散文、還有劇本,這四十多本作品的出版,使她成為臺灣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她還將一生所得的稿費全部損出來,成立殘障基金會,幫助了100多萬無助的殘疾人。
10、師: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對自己負責”的莊嚴承諾,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課件)
〈四〉、品讀第五自然段
1、師:作者從飛蛾求生,從瓜苗不屈生長,從自己的心臟跳動回答了生命是什么?
2、師:她對生命有了更高的認識與感悟!我們齊讀最后一段!(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于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師:是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杏林子創造了哪些無限價值呢?(生自由說)
4、師:作者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于是她下決心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怎樣讓生命“光彩有力”?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5、師:同學們,這段話道出了作者的心聲,她認為自己要怎樣的活下去呀?(板書:有價值地活下去、光彩有力地活下去)
讓我們把這些話牢記在心里吧!(生自由背誦)
6、師:來,我們一起背。(生齊背)
四、回讀課文、升華情感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認為生命是什么?(生自由說)
師:還有很多同學想說,同學們課后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
師小結:我們今天用心的品讀了課文,讀懂了作者,讀懂了生命的內涵,同時也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課文雖然結束了,但生命的話題永遠也不會結束,生命的長河也會永無止境。愿同學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熱愛每一天,精彩每一天!
《生命生命》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就是人教版語文第八冊第19課《生命生命》。
一、分析教材,分析學生
本文是臺灣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文章內涵較深,而我教學的對象年齡比較小,理解能力與生活經驗都還不夠,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教學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為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概意思。第二課時精讀課文,主要目標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的準備:制作課件,其中包括杏林子照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等。學生的準備:課前搜集有關資料,了解臺灣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平,以及作品。
四、教學理念
本文是新入選的課文,我以前沒有教過本文。我在備課時讀了本文,被作者熱愛生命,敬重生命,嚴肅對待生命的態度所感動。我想,教學本文除了完成語文的工具性教學而外,還要重點強調它的人文性。我教學本文的教學理念主要是“實踐性閱讀的理念”。語文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閱讀實踐中究竟要發展學生的哪些能力呢?首先,從顯性方面看,有培養朗讀、略讀、精讀、誦讀等能力。第二,從隱性方面看,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發展兒童的感受、理解、欣賞以及評價的能力。《生命生命》正是一篇感悟性極強的文章,它有著豐富深刻的內涵,因此,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以及評價的能力,正是本文教與學的靈魂。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語文的形象感性的,入情入景的手段最容易幫助理解課文)、點撥法(四年級學生年齡小,對生命的意義的理解有困難,因此教師必須在適當時候進行點拔,使他們學到僅憑自讀自悟不可達到的高度)、對話式閱讀教學的方式(在對話中表達、啟發,效果好)。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賞析。
六、教學設計
(一) 、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概述
1.創設情境,感知生命。(情感導入)
2.整體把握,梳理脈絡。(整體把握)
3.導讀賞析,品味語言。(精讀賞析)
4.回歸整體,升華情感。(回歸整體)
5.閱讀推薦,課外延伸。(課外拓展)
(二)、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生命:
1.出示課題,引出問題:生命是什么?
2.動畫課件,創設情境:(師配音)嫩芽從土里鉆出來,綠葉舒展,生命的誕生是多么神奇!五彩繽紛的花兒欣然怒放,生命多么美好!(通過直觀的畫面,引導學生入其境,輔之以教師詩意的語言,生動的描述,讓學生對生命的神奇,生命的美好發出由衷的贊嘆)然后,輕輕的音樂響起,介紹杏林子的坎坷命運。通過一揚一抑,緊扣“生命”主題。就是這樣一位全身癱瘓的人,她是怎樣感受生命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整體把握,梳理脈絡:
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然后,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三個事例,并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梳理課文脈絡,體現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思路)
(三)導讀賞析,品味語言: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畫下來,體會體會,在書上做上批注。交流讀書的體會,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首先交流“飛蛾求生”的小故事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但它掙扎著,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在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體會之后,教師適時引導: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飛蛾那強烈的求生欲望的?(引導學生回歸文本,找出關鍵詞語——極力鼓動雙翅)再通過動作表演,比較體驗:鼓動雙翅和極力鼓動雙翅有什么不同,學生一下子感悟到:“極力”這個詞,生動地刻畫了飛蛾求生的強烈渴望。
當然,教師并不滿足于此,而是進一步通過換位體驗,引導學生思考:
飛蛾外表那么丑陋,又是那么渺小,它何必苦苦掙扎呢?如果你是那只飛蛾,你會怎么想?杏林子看著手中的極力掙扎的飛蛾,她又會怎么想?
以上兩處點撥,我引導著學生從文悟情,實現把作者情,文本情向學生的情感遷移。
再如:研讀“作者靜聽心跳”的事例中,出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暢談體會之后:教師的引導同樣體現在扣緊關鍵詞語,引導加深體會。
(1)扣緊“糟蹋”“好好使用”,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教師進一步點撥:現實中你看到什么人在糟蹋生命?什么人的生命活得有價值?學生這時能夠說出,如有的人整天打麻將,看起來好像很輕松快活,其實他們在糟蹋生命,生命毫無價值。更多的人如司機,護士,警察等,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社會為他人作出貢獻,他們是“好好地使用生命”, 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活得光彩有力。
(3)另外,還通過入情入境朗讀,讀出對生命的感悟。體會出感情,才能讀得有感情。讀得有感情,能幫助我們對文本的理解。有感情朗讀確實是閱讀教學中的致勝法寶啊。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此時的回歸整體,不是簡單的內容上的重復,而是以討論、感悟“生命因為什么而美麗”為切入點,進一步豐富生命的內涵,感受生命的真正價值。
1.杏林子全身癱瘓,行動不便,你覺得杏林子的生命美麗嗎?你認為她的生命因為什么而美麗?(也許學生會說,她的生命因為頑強的毅力而美麗,也許學生會說,她的生命因為執著,因為堅持而美麗……)
那么飛蛾呢?香瓜子呢?
2.教師再引導:讓學生聯系身邊的普通人,了解的名人、偉人,來說說生命還因為什么而美麗。
在學生對生命的內涵有了自己個性化的感悟之后,教師深情小結:生命的美麗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珍視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活得有光彩,創造無限的意義。
3.讓學生暢談學習本文后的感悟與收獲,升華情感:
學生經過與教師和文本的對話,以及教師的點拔之后,都有了自己或深或淺的對生命的感悟。通過交流,升華了情感。
(五)閱讀推薦、課外延伸:
讀一本好書,感受一段人生——推薦閱讀杏林子的著作及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七、板書設計
飛蛾求生 求生欲望
香瓜子生長 生命頑強
靜聽心跳 對自己負責
八、作業設計
1、搜集二、三條歌頌生命的名言。
2、寫出學完《生命生命》后的感悟。
這兩條作業,是對課程的復習鞏固與升華,布置適度而有價值。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你的聆聽,歡迎您的指正。謝謝!
看了“生命生命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