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落了教學設計
《爸爸的花落了》教學設計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理請文章層次,學習插敘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通過人物的語言事件,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味作者的思想感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文中深沉而偉大的父愛,還要讓學生真正的認識到艱苦的環境可以磨煉人的意志,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教學重點:
1. 理解文中父親對“我”的深情。
2. 學習本文插敘的寫法
教學難點:
1. 理解“花”在文中的作用。
2. 揣摩文中的伏筆及含蓄的表達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長城外,古道邊,芳草……”這是一手告別的歌曲,是電影的主題歌,此電影曾獲馬尼拉第二屆國際電影節金鷹獎,這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二、簡介作家了解作品
1.作者簡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她的創作很豐富,有散文集《窗》《兩地》《作客美國》等,她的處女作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是一部專寫家庭瑣事的文集,短篇小說集有《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等,長篇小說《春風》《云》。
2.《城南舊事》簡介
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三、檢查預習
1.把你認為難懂難寫的字詞寫在黑板上
如:驪歌腫脹叮囑花圃窘迫恐懼
2.用上其中的三個創設一個情景寫一段話
四、感知課文理請層次感受文章的結構美
1.學生速讀課文并屏幕顯示問題:(1)“眼前事”寫了什么?(2)對“往事的回憶”寫了哪些事?
提示:學生先區別開“眼前事”和“與對往事的回憶”的段落并引導學生概括
從英子的角度:參加畢業典禮是由眼前的事物引發的回憶。從爸爸的角度看:爸爸病床上叮囑;打賴床不起的英子;讓英子闖練銀行存錢;爸爸去世。
眼前事往事的回憶花
畢業典禮前病床叮囑賴床挨打衣襟上別著的夾竹桃花
畢業典禮時闖練做事爸爸愛花
畢業典禮后爸爸去世花落了
2.文中幾次提到了“花”,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標題的?(由標題的“花”設疑,體味文中的另一線索)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并找出相關的內容。
提示:題目一語雙關,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另一方面暗指天性愛花的爸爸去世
小結:此文雙線并行,文章是以“花”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另一條是畢業典禮兩線交相輝映,交錯而不亂,層次井然,文章插敘爸爸的事,使文章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3.品位體會文章含蓄,伏筆的寫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結構美
師問:作者不僅在“花”這一形象上如此巧妙,如此細膩,在文章的其他地方也體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
學生試著從文中找出對父親的病情寫的含蓄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
1.P13)“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伏筆,最后的感嘆號“!”表明了媽媽的語重心長。也為文章設置了懸念:爸爸到底病得怎樣了,為什么不能來看她上臺?它所起的作用呢,就是讓讀者有一種繼續往下看的欲望,這正是我們所說的“文章能吸引人”。
2.(P13)“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喉嚨腫脹著”說明了父親的病已經不輕了。
3.(P14)“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同樣是一處伏筆,是父親要讓自己的女兒做好思想準備,同時也是父親臨終前的忠告,這里體現了父親的那種偉大無私的關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給自己的兒女以深深的教誨;這里更體現出了父親在即將離去前的那種掛念和不舍。
4.(P17)“看外面的天,有點陰,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床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我又想,爸爸的病幾時才能好?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外面的天有點陰”,這已經是一個不詳的征兆,將情與景緊密的聯系起來。使情景交融。“媽媽的眼睛紅腫著”暗示了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
5.(P20)“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著剛發下來的小學畢業文憑——紅絲帶子系著白紙筒,催著自己,我好象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為什么呀?”——這里作者寫出了自己當時的一種預感,。而之后進了家門,看到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還有石榴樹上的小石榴也掉下了幾顆。
這些都是以花喻人,將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6.(P21)“大小姐,別說什么告訴你爸爸了,你媽媽剛從醫院來了電話,叫你趕快去,你爸爸已經……”——到了這里,我們知道父親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這一群他所關愛的兒女們,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悲傷和遺憾啊!作者也終于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之時,體會到了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小結:此文處處伏筆,事事照應,使文章結構井然。你認為文中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我們留在下一節課思考。
第二課時
一、研讀賞析:揣摩文章的情感美
1.學生四人為一組討論交流探究爸爸的形象,重點研讀相關段落,力求從人物的言行舉止及相關的事件作為依據,說說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爸爸表面上是很嚴厲,但實際上卻充滿著愛心。他時時盼望著自己長大,鼓勵女兒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他很重感情,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后,便急得吐血。他也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小結:如果說母愛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兒女茁壯成長,那么父愛象沉悶的火山,外表含蓄而深沉,內心涌動著愛的激流。其實,我們都有非常慈愛的父親,只是這種愛不被察覺而已。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許勾起你對自己父親的一些回憶,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坦露自己的心聲,請以“爸爸,我想對你說……”的句式說一段話
3.放錄音“父親”引起共鳴
二、深入探究
1.思考英子說:“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真的長大了”,從文章中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分組研析,各抒己見,達成共識)
小結:英子學習用功成績優秀,畢業典禮代表發言;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變的從容而鎮定,不怕困難,敢闖敢練,敢于承擔家庭責任。
2.爸爸對英子的成長有何影響?著重分析父親的三句話:
(1)“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2)“沒有爸爸,你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張大了”
(3)“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助你媽媽。你最大”
這三句話充分體現父親教育女兒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勇敢擔起家庭重任,而每一次的“磨練”,都給女兒提供一些戰勝困難的經驗,也多一分生活的經驗,讓女兒真正成熟起來。
三、感悟主題
思考:學完此文你最受啟發的是什么?(各抒己見,達成共識)
小結:爸爸對孩子嚴格要求,殷切的期望深沉的愛,也說明了孩子只有經過嚴格的教育磨練,才能真正的成熟起來。
四、體驗反思
你是怎樣理解文中父親的這種態度?在生活中你是如何面對困難的?采取的對策是什么?(談感悟)
《爸爸的花落了》說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爸爸的花落了》。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的內容及意圖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本課出自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以成長為主題,單元目標,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后一部分。課文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自己的深情,以及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蓄。
(二)說目標
※ 知識與能力 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理解標題的含義,了解作者插敘的寫法,掌握朗讀的技巧,提高朗讀的質量。
※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分出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的事,回憶又是如何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脈絡,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本文父親對“我”嚴格要求的意圖,并從“我”的成長中得到啟示。
(三)說重點難點
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小英子。但節選部分主要是寫主人公的爸爸對她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她的人生體驗,所以理解爸爸獨特的愛是本文的重點。難點是作者寫爸爸的病危、瀕死,寫得很含蓄,讓學生找出文中伏筆。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本課中貫穿自主互助的教學方法;新課標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情感,我在本課采用多種形式的強朗讀教學。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 “能復述敘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并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波瀾起伏、情感動人的特點,我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誦讀法、討論法把握文本,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說教學過程
(一) 教學準備
布置預習,掃除生字詞障礙,并準備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
(二) 導入新課:
同學們,歌中唱道: “世上只有媽媽好”。人生在世,我們夸耀最多的母愛,最不能忘懷的是母親,其實,在我們的記憶中有母親撫摸我們發跡的雙手,也有父親扛起我們前行的臂膀;有母親萬千叮嚀時的眼神,也有父親默默無語的守望;有母親時刻陪伴的慈愛,也有父親撐起全家的堅強;如果說母親的面龐寫滿的是柔情,那么父親的臉上刻下的就是滄桑!
世上還有爸爸好,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林海音的小說《爸爸的花落了》,認識一位可敬的父親,去體會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兒落了時的愛與哀愁。
(板書題目。)
(三)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明確故事情節,感知文章內容。(期間播放《城南舊事》中《送別》的曲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倩?rdquo;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這一環節指導學生找出文中寫花的地方,討論明確花的線索作用,進一步結合題目理解。
明確: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
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上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后痛楚,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設計說明:本環節的設計,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產生完整的印象,并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打基礎。
(四) 互助學習,合作探究:
討論題目:1、文中的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2、作者回憶了哪些事情?
3、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第一個問題“爸爸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可能會說爸爸愛花,是個嚴厲的父親,是很有愛心的人。
關于第二個問題,我這樣過渡:能有這樣的父親英子是幸福的,其實我們都有一位非常愛我們的父親,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罷了,作者是如何發現父愛又是怎樣表達的呢?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的,回憶又是怎么引出的。
學生能在文中找出英子回憶的事情有:
去醫院探病 六年前遲到挨打 爸爸愛花
銀行匯款 滿院落花
第三個問題寫爸爸將不久于人世,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伏筆。比如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語重心長的叮嚀; “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畢業典禮結束,進家門看到夾竹桃散散落落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注重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 朗讀體味
指導學生讀爸爸逼我上學以及畢業典禮我急忙回家兩部分,再次播放《送別》曲子。
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感情。
設計說明:本環節主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調動學生情感。
(六) 體驗反思,共同交流。
想想自己有沒有類似賴床不起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你是怎樣看待的?
(七) 作業布置
爸爸的花雖然落了,但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小英子真正成長起來了。今天的學習,使我們重新認識了父親,感受了那深沉的父愛,現在,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告訴自己:世上還有爸爸好!先請一兩個學生口頭講述自己與父親的故事,然后要求學生寫一篇500字的小作文。
題目:《世上還有爸爸好
要求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設計說明: 布置這篇小作文,是為了把讀落實到寫上,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看了“爸爸的花落了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