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六大養生禁忌
三伏天的六大養生禁忌
1、忌不開窗通風
潮濕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2、忌冷風對著吹
空調冷風,頸椎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
3、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且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食用冰飲,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4、忌中午不休息
因天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影響,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5、忌只吃水果
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吃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6、忌直接沖冷水澡
炎熱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一系列刺激反應,對心臟、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三伏天吃羊肉好嗎
那么三伏天吃羊肉好嗎,吃羊肉有哪些好處?據悉,羊肉具有補虛祛寒、溫補氣血、益腎補衰、開胃健身、助元益精的功效。對于體質偏寒,而夏天又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或者愛吃冷飲的人,三伏天吃點羊肉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吃伏羊”并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并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別隨意嘗試。不宜在溫度過低的地方進食。這是因為羊肉或羊肉湯有散熱、溫經、通絡的作用。
三伏天介紹
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2023三伏天祛濕氣最佳時間
三伏天祛濕氣最佳時間是在夏季的三伏天,即夏至后的第三個和第四個庚日。在這個時期,陽氣達到最旺盛的時期,人體內的陽氣也達到最旺盛的時期,此時祛濕氣可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三伏天祛濕寒最好的方法
如果情況較為輕微的話,可以通過做艾灸、貼三伏貼、跑步、泡腳、喝紅豆薏米茶或者冬瓜薏米水進行改善;如果情況較為嚴重的話,建議及時就診。
濕氣是中醫說法,濕氣重的表現可分為上、中、下焦濕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上焦濕氣重可表現為咳嗽,痰多,痰質稀色白,口黏,面部油膩,眼皮水腫等。中焦濕氣較重可表現為食欲減退、食量減少、胃中可聽到水聲嘈雜、大便質黏等。下焦濕氣重可有小便量多渾濁、下肢水腫、皮色潤澤等表現。
除了三伏天外,平時也可以進行養生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