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天如何預防中暑
1、遮陽傘
出行時要躲避烈日,可以戴遮陽帽,墨鏡,打遮陽傘。行走時盡量走陰涼的地方,出門涂防曬霜。
2、多喝水
夏季出汗較多,多喝水,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補充鹽和礦物質。
3、喝降溫湯
多喝降溫飲品,一些飲品能有效降低體內熱量,是預防中暑不錯的選擇,例如,涼綠豆湯、涼山楂汁、涼金銀花茶、涼的菊花茶、西瓜、黃瓜、西紅柿等。
4、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長夜短,加之氣溫高、人體代謝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從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誘發中暑,每天最好保證8小時左右睡眠。
5、穿寬松衣服
穿寬松衣服外出時,不要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不能及時排汗散熱,多穿棉、麻、絲類宜吸汗的衣物。
6、少食多餐
應少食多餐,當吃的東西越多時,所攝入的熱量也越多,如果選擇少食多餐可以分散集中的熱量攝入。
7、抹風油精
涂抹風油精防中暑,高溫天氣出門前可在人中、太陽穴、印堂處涂點風油精,可有效預防中暑。
8、避免陽光下工作
避免在正午工作,正午太陽光最強,溫度最高,工作的人們最好避開這段時間,另外不要連續工作,工作強度大也是誘發中暑的原因之一。
三伏天最熱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為,正常年份入伏以后,地表濕度開始變大。并且,從入伏以后開始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開始增多,而散發的熱量少,這樣一來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進入三伏以后一天比一天熱,熱量不斷積累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還有一個原因日,隨著夏天的深入,降水量增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所以,天氣會變得悶而酷熱。再有,每年的7、8月份在副熱帶高壓加強的影響下,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關于三伏天的詳情簡介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后,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別上,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導致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中伏時間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導致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是40天。
關于入伏禁忌有哪些
少吃冷飲
天氣炎熱,暑期逼人,這時候來上一口大大的冷飲,無疑是最美好的事情了,若是經常吃冷飲,心理上得到了滿足,但是苦了身體,冷飲會使胃粘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這樣長期下去會得胃穿孔或者胃潰瘍,苦不堪言啊。
吹干頭發再睡覺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夏天天氣這么熱,把頭發擦干之后很快頭發就可以自己干掉。其實晚上睡覺時面部神經處于最松弛、抵抗力最低的時候,如果受到濕發的冷刺激,很容易影響耳后的面神經,導致局部痙攣,從而誘發面癱現象,并且早上起來頭發會臭臭的喲!愛美的仙女們吹干頭發再睡吧!
不要沖涼水澡
由于冷水的刺激,皮膚血管立即收縮,血循環阻力加大,心肺負擔加重,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體潛在細菌和病毒會乘虛而入,從而引起疾病。嬰幼兒、老年人、經期或孕期女性更要注意哦!
進入伏天的天氣特點
入伏后的天氣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是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