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的漢朝教學設計(2)
說重、難點
◆漢武帝的大一統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說過程
一 、 導入新課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兵進入咸陽,秦朝滅亡。此后,劉邦和項羽進行了一場長達四年的戰爭,這就是“ ”(學生答)。這場戰爭的結果是?(學生答)漢朝建立后,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局面,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漢朝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將會找到答案。
二 、 自主學習
閱讀課本內容,用3-5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下列題目,并在書上相應位置做標記:
n 漢朝建立的時間公元前202年,開國皇帝是 漢高祖劉邦。都城: 長安
n 漢朝又稱兩漢,分為西漢和東漢。
n 本課主要學習漢朝的哪幾位皇帝和與之相關的事件?
n 在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漢朝出現了第一個盛世局面___。
n 東漢建立的時間是___,人物是___。
三、 合作探究
■ 書上說“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請回答:
?、贋槭裁磿霈F這種情況?
?、谌绻闶菨h高祖,你將怎么辦?
③為此,文帝、景帝又采取了哪些發展經濟的措施?④其結果如何?
楚漢之爭和西漢的建立
1、楚漢之爭
楚、漢分別代表誰?——楚是西楚霸王項羽,漢是漢王劉邦(可聯系中國象棋中間的楚河漢界。)
楚漢之爭就是繼中國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后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封建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自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歷時5年。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后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項羽經破釜沉舟一役大敗秦軍主力40余萬注定秦朝覆滅之勢同時卻也為劉邦軍入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秦二世四年漢元年公元前207年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十月與十二月劉邦、項羽相繼率兵入關推翻秦王朝。
2、西漢的建立
時 間: 公元前202年
都 城: 長安
開國皇帝: 漢高祖劉邦
五、文景之治
1、原因
?、贊h初的形勢:(學生總結)經濟蕭條、國家貧困。
?、跐h初這樣一片經濟蕭條、國家貧困的荒涼景象是怎樣造成的?——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長期的戰爭造成的。
回顧秦朝存在多少年的時間?(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從秦朝滅亡的教訓中,你認為應該怎樣治理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2、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僮⒁獍l展農業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徭役、兵役和賦稅)(景帝時的三十稅一,與秦始皇賦稅的比較)
②提倡節約(文帝修建陵墓,不許用金銀等裝飾,只能用陶瓦)
文帝景帝統治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起來,國家富強起來,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統治稱為是“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有關材料
漢文帝劉恒
(前202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庶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漢高祖鎮壓陳豨叛亂后,封劉恒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諸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后,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當時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劉恒為代王時有位王后,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恒稱皇帝后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其余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劉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后。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合稱為文景之治 。
漢文帝在位時,存在諸侯王國勢力過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問題。漢文帝對待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態度。道德方面,漢文帝亦曾經親自為母親薄氏嘗藥,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漢文帝崩于長安未央宮,死后葬霸陵。在古代,有奪取天下之功的稱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稱為宗。所以,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漢景帝劉啟
(公元前188年臘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漢文帝劉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西漢第六位皇帝。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
劉啟在位16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劉啟駕崩,謚號孝景皇帝,葬于陽陵。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并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西漢初年的經濟形勢:
“民失作業,而大饑謹。……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chunsi), 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
文景之治時的盛世景象:
“海內安寧,家給人足。” ——《資治通鑒》
“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 ——《漢書?食貨志》
■漢武帝的“大一統”有關知識
六、漢武帝(劉徹)的大一統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范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后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繼文帝、景帝之后,①漢武帝主要從哪些方面實現了大一統?②原因是什么?③大一統的實現有何歷史意義?
小組互相解決以上不會的問題。
小組不會的問題,教師結合多媒體進行點撥。
形 勢: 國家富強;封國勢力膨脹,諸子百家各派人物很活躍。
措 施: 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推行大一統的政策。
?、僬紊?
背景: 封國勢力膨脹。
措施: 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允許諸王把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
效果: 諸侯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
?、谒枷肷?
背景: 諸子百家各派人物很活躍。
措施: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的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學說的讀書人,均受到排斥;舉辦太學,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它各家的學說。
效果: 儒家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
武帝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這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東漢的統治(略講)
公元9年,外戚莽奪取政權,西漢滅亡。
東漢:
建立時間:公元25年
都城:洛陽
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八、有效訓練
■必做題:《行知天下》43頁第1題
■選做題:44頁第2題
九、拓展延伸
■ 比一比:秦始皇和漢武帝在我國古代歷史上誰的功勞大?(注意:秦始皇、漢武帝在歷史上都有功有過,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請結合課本所學,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方式搜集中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哪幾個盛世局面?
看了“大一統的漢朝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