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教學設計
《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教學設計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辯論突破難點,理解南北戰爭的原因;學生通過表演,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和思考,增強對歷史的感悟。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殘暴野蠻的奴隸制終究會被推下歷史舞臺,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歷史絕對不會忘記那些為了
歷史做出貢獻的人。
教學重點 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的作用 ;南北戰爭的性質和意義。
教學難點 美國南北方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南北戰爭在美國發展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由課前小導師帶領導入新課。
講述新課:
顧名思義,南北戰爭是美國南方與北方的一場戰爭,也被稱為“美國內戰”, 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規模內戰。我們前面學過美國獨立戰爭,當時美國南方和北方是團結起來才打敗英國的,昔日盟友今朝為何兵戎相見?
一、內戰的原因:南北矛盾
美國南北方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式,(點擊多媒體)即北方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北方這兩種經濟制度雖然同屬于資本主義經濟,但卻有著很大的差異。北方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南方的種植園里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種植煙草、棉花等經濟作物。
這兩種經濟制度孰優孰劣?南北兩種經濟制度到底還有哪些矛盾?現在假設這邊兩組的同學是南方奴隸主代表,另兩組同學代表北方工商業者,你們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就當時雙方關注的問題進行一個簡短的爭論。(北方的工業集團與南方的農業集團相互展開簡短的爭論。北方主張保護關稅,以抵制外國商品的輸入,發展本國工業;南方為了輸入廉價的工業品,反對保護關稅。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勞動者和工業原料,主張解放奴隸;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卻占
有大量黑人奴隸,雙方矛盾不可調和。)
教師講述建國后領土自東向西擴張的趨勢,這就產生了許多自由州。在新州上到底實行哪種制度呢?
假設你是美國總統(或是美國普通公民,或是黑人奴隸),你如何解決在新州上經濟制度的建立問題?
(學生合作探究并回答:廢除奴隸制,實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
雙方代表闡述觀點,四個矛盾依次被揭示出來。從剛才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得知,南北兩種經濟制度在勞動力、市場、原料、關稅以及對西部新州等問題上矛盾越來越尖銳,其中勞動力因素是關鍵。北方需要大量自由勞動力而南方使用和占有大量黑人奴隸,向西部新州擴張奴隸制還是限制奴隸制還關系到南北方誰能控制參議院進而控制國家政權,所以矛盾的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北方的矛盾不可調和,不得不用戰爭來解決,而引燃這場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呢?
這件事為什么會成為內戰的導火線呢?
(學生討論)南方奴隸主認為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總統勢必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他們決定作最后的掙扎。在林肯當選后不到3個月,南方11個州就宣布脫離聯邦而獨立,1861年4月,南方叛亂州向北方發動進攻,戰爭爆發。
二、戰爭的過程:
1、爆發:1861年南方挑起內戰。
面對南北分裂的現實,林肯作出了用戰爭維護聯邦的最后決定,林肯除了維
護統一、反擊分裂之外,別無選擇。
出示課件《南北實力對比》,讓學生分析此表格,北方實力強、經濟先進;南方實力弱,經濟落后,更為重要的是,北方主張廢奴,是為正義而戰,而南方卻在為維護一種罪惡的奴隸制度而戰。然而,戰爭一開始,是不是形勢就有利于
北方呢?
2、初期形勢:北方節節失利
小組討論:為什么實力強大的北方卻在打敗仗?北方節節敗退,林肯險些失守,面對如此嚴峻形勢,林肯政府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其實奴隸制早已民怨沸騰,人神共憤。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完整、反對奴隸制的擴張是民心所向,聯邦政
府如何使民心化為戰斗力成了扭轉戰局的關鍵。
3、 轉折:1862年林肯政府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帶領學生看課本,了解這兩部文件的內容和作用。
4、結束: 1865年4月9日,聯邦軍隊終于取得了內戰的最后勝利,南軍彈盡糧絕,司令羅伯特·李終于投降。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終,聯邦統一得到
維護,奴隸制度被廢除。
5、小組討論:北方獲勝的原因?
三、南北戰爭的性質和意義:
1、性質: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
2、意義: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起飛鋪平了道路。
《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說課稿
一、課標要求:講述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主要活動,說出《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美國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19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向世界范圍擴展,美國基本上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有了巨大提高,為掃清資本主義道路上的障礙,美國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廢除黑人奴隸制,美國南北戰爭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維護了美國的統一,使資本主義更加快速地發展起來,為其日后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奠定基礎,同時也使資產階級統治在世界范圍內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三、學情分析:學生的感性認識非常豐富,但抽象思維能力不強。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圖片、閱讀材料等活動,了解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導火線、過程及結果,通過歸納林肯在戰爭中的主要活動,知道《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并能說出《宣言》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思考,分析歸納出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和歷史意識,并提高對史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文字、圖片等材料和信息,多方面體驗和了解歷史;通過對林肯主要活動、《宣言》的主要內容、南北戰爭作用的分析鍛煉歸納、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和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的認識形成歷史進步意識,認識到殘暴野蠻的奴隸制終究會被推下歷史舞臺,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通過對林肯的了解,學習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同情黑人的品質,記住他為了美國進步、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
重點:林肯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主要活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
難點: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五、教學過程:
教師首先出示《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與發展》圖示,給學生一個美國南北方的地理概念,在這一背景下繼續了解南北方的經濟制度。
接著教師出示《美國南部種植園》圖和《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圖,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了解到美國內戰前南方是使用黑人奴隸勞動生產棉花等作物的種植園經濟,北方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
那么這兩種經濟制度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呢?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北方需要南方的勞動力、棉花等原料,也想把工業品銷到南方,但南方卻與英國關系密切,把棉花等原料賣給英國,又從英國買回工業品,并占有大量的黑人奴隸,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們就明白了南北方在勞動力、原料、市場等方面存在矛盾,這種矛盾的存在已經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樣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學生就形成抽象認識,為難點的解決奠定基礎。
那么,這種矛盾是如何激化的呢?這是解決難點的關鍵所在。雖然前面交代了南北方在原料、勞動力、市場方面的矛盾,但是學生對戰爭的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不是很理解,所以需要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同時我們知道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很強,所以教師就要通過直觀形象的演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促使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發展成為理性思維。
教師首先出示《美國領土擴張形勢圖》,交代矛盾激化的背景,接著出示《南北方推奴隸制圖》,通過觀察、思考和教師的幫助學生們就會明白在西部推行資本主義經濟,則北方就占有了勞動力、原料、市場;而推行黑人奴隸制,南方就占有勞動力、原料。所以黑人奴隸制的實行將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就明白了廢除黑人奴隸制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那么南北方矛盾被點燃的導火線是什么呢?具體情況怎么樣呢?教師出示圖表,一目了然。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教材。在這兒,教師要交代戰爭既可稱為美國內戰,又可稱為美國南北戰爭。通過閱讀了解導火線是林肯當選總統,這時教師出示《林肯的圖片》,讓學生們認識林肯,結合林肯的話和教材概括出林肯的政治主張,嘗試結合已有的知識和教材中的材料講述林肯的小故事,這樣學生們既鍛煉了能力又提高了積極參與的意識,也對林肯有了一定的了解。戰爭爆發是1861年。這里要交代一下內戰初期,南方準備充分,北方接連失利。轉折是林肯政府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學生閱讀宣言的內容,結合兩幅圖片《北方軍隊中的黑人》和《葛底斯堡戰役》分析理解其意義,從而強化了重點知識的理解記憶,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戰爭結果是1865年4月,北方獲勝。
南北戰爭對美國有什么意義?學生嘗試從戰爭取得的重要成果進行分析,廢除奴隸制使資本主義獲得了生產所需的勞動力、原料和市場,從而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統一為美國強大奠定了基礎。從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以上學習,學生最終認識到這場戰爭確實是一場關系到美利堅命運的戰爭。
在美國內戰前,美國歷史上有過一次資產階級革命是美國獨立戰爭,為了使學生對美國歷史有一個縱向的聯系,同時也為了對美國內戰形成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思考題:為什么說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在鞏固練習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南北矛盾的焦點和林肯政府頒布的兩個法令,檢驗學生對本課重難點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知識拓展:教師出示《遭私刑的美國黑人圖》和《黑人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提問從兩幅圖中你能獲取什么信息?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聯系現實認識到美國的種族問題沒得到根本解決,但美國的民主政治正在不斷完善。學生們既提高觀察思考的能力,也增強了關心時事的興趣,并學會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來分析問題。
看了“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