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

時間: 如英2 歷史學習方法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鐵農具的出現:春秋時期

  ⑵鐵農具的推廣:戰國時期

  ⑶牛耕的出現:春秋末年

  ⑷牛耕的推廣:戰國時期

  ⑸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的顯著提高。

  二.著名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修建:戰國時期秦國的李冰

  2.作用:防洪灌溉(把岷江水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

  3.影響: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患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變法

  1.背景:春秋時期的土地私有,農業的巨大發展,新地主階級提出維護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的發展。

  2.時間:公元前356年

  3.內容:⑴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⑵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權利 ⑶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影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5.封建社會的形成: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地主階級統治代替了奴隸族貴族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我國的封建社會形成了。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一.文字的演變

  1.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靠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周“金文”

  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叫“銘文”。金文比甲骨文更規范。

  3.西周晚期,“大篆”字體出現。

  4.戰國時期,文字進一步發展,人們用毛筆蘸墨,在竹簡或絲帛上書寫。

  甲骨文→金文(銘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二.天文,歷法和醫學的成就

  1.天文

  商朝最早記錄日食,月食

  春秋最早記錄哈雷彗星

  2.歷法

  商朝把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小月,閏月

  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了一年24個節氣,以便安排農業生產

  3.醫學

  戰國時期,醫學家扁鵲

  治療方法:針刺,按摩,湯藥

  四診法:望,聞,問,切

  四.屈原和“鐘鼓之樂”

  1.屈原和《離騷》

  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他的代表作《離騷》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鐘鼓之樂”

  春秋戰國盛行的“鐘鼓之樂”,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湖北隨州出土了大量的鐘鼓樂器,其中以整套編鐘最為珍貴。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2. 政治主張:他提出“仁”的學說,“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為政以德”。

  3. 教育成就:⑴教育對象:不問出生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 ⑵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⑶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⑷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

  4. 文化成就:⑴整理古籍《詩經》,《尚書》,編《春秋》⑵言論記錄在《論語》

  5. 影響: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

  二.思想家老子

  1. 春秋時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2. 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

  3.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老子善于從正反兩面思考問題。

  三.百家爭鳴

  1.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

  2.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

  3.儒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看到戰爭的殘酷,提出“春秋無義戰”,籠統的反對一切戰爭。孟子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他還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持續利用。

  4.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子,他認為治理國家也一樣,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5.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戰國末期的韓非。他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6.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軍事家孫臏繼承并發展了孫武的軍事思想。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秦王掃六合”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2.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加強封建統治,秦朝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覽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后由皇帝決斷。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的推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二.鞏固統一的措施

  1.經濟⑴統一貨幣,通用圓形方孔銅錢 ⑵統一度量衡

  2.文化:統一文字(小篆→隸書)

  3.思想:焚書坑儒(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都要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暗中把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

  三.北筑長城和開發南疆

  1.北筑長城

  目的:為了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抵御匈奴的不斷進擾

  起止: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宏偉的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征。

  2.開發南疆

  秦始皇還派兵統一了東南嶺南等地區,開發那里的經濟,興修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為中原和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4. 秦朝的疆域

  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365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芝加哥警署第九季| 电影 英雄| 乱世伦情 电影| 张念骅| 张东生| 美丽交易| 膨腹爱好者撑肚子视频| 天下免费大全正版资料| 耄耋老太国产| 抖音音乐| 房子传| 傅青主治闭经特效方| 林青霞离婚| 盛健| 王牌特派员| river flows in you钢琴谱| 后进紧身牛仔裤翘臀美女视频| 浙江省全省地图| 一级毛片色一级| 春娇与志明2| 在线观看www视频| 抖音登录网页版| 鬼迷心窍1994| 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吉他谱| 徐乃麟个人简历|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简谱| 欧美17p| 车震电影| 电影电车| 性感瑜伽| 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演员表| 唐砖演员表| 韩国xxxxxxxxxxxx| 抖色| 笔仙2大尺度床戏| 电影白洁少妇完整版| 叶念琛|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反思| 邹静之| 牛素云| 胡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