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初三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時間: 文樺2 歷史學習方法

  許多同學家長潛意識里認為歷史似乎只是一門完全依靠記憶學習的科目,其實歷史是一門非常生動有趣的學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初三下冊歷史知識點的總結,歡迎參考閱讀!

  初三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如下:

  第1課 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 時間:1917年3月

  2、 任務:推翻沙皇統治

  3、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 結果:推翻了沙皇統治,出現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5、 兩個政權并存: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主要權力)、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②二月革命后臨時政府繼續執行沙皇政府的內外政策;

  ③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

  ④俄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比較集中,便于組織和發動。

  2、時間與領導人:1917年11月

  3、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4、任務: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5、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6、特征: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7、結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

  8、鞏固新生政權措施:P3最后一段

  9、歷史意義:P5

  三、蘇俄三年國內戰爭

  1、 時間:1918—1920年

  2、 措施:①加強紅軍建設;②經濟上實行高度集中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3、 結果:鞏固了新生蘇維埃政權

  4、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①內容:P5小字

  ②作用:為戰勝國內外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奠定了經濟基礎

  總結:

  思考: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中國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而俄國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可見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得到靈活運用,故我們在學習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知識和方法的靈活運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第2課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經濟:實行新經濟政策

  ①原因:為了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經濟

  ②時間與領導人:1921年,列寧

  ③內容 :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

  ④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⑤啟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按經濟規律辦事(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政治:1922年,蘇聯成立

  二、斯大林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經濟:實行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①時間: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

  ②作用: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轉變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大大加強了

  2、政治:1936年新憲法頒布

  ①內容: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

  ②意義: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基本特點:高度集中

  2、評價:P9-10

  3、啟示:①發展重工業的同時也要保證其他部門相協調發展

  ②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反對個人崇拜實行依法治國

  ③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保護資源和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④遵守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則

  第3課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一、戰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會

  ①時間:1919年1月-1919年6月

  ②目的: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

  ③操縱國:英國、法國、美國

  ④實質: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贓會議

  ⑤結果:簽定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

  2、確立凡爾賽體系

  ①、構成:《凡爾賽和約》 對奧和約、對土和約、對匈和約、對保和約。

  ②、影響/作用: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的統治秩序

  3、國際聯盟

  ①成立:1920年 ②總部:日內瓦萬國宮 ③操縱國:英、法

  ④實質:是戰后帝國主義維護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

  二、對亞太地區的安排

  1、華盛頓會議 :使中國又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共同支持的局面

  ①、時間:1921-1922年

  ②、目的:協調列強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尤其是美、日關系)

  ③、操縱國:美、英、日

  ④、結果:簽訂《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其中《九國公約》:打破了一戰期間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擴張的創造條件

  2、確立華盛頓體系

  ①構成:《四國條約》、《五國條約》、《九國公約

  ②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列強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統治秩序

  三、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評價: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一戰后世界國際關系的新格局,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在歐洲、非洲、西亞、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固有的矛盾,還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的消長和矛盾的加劇一場新的帝國主義戰爭不可避免。

  小結:通過凡爾賽會議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一戰后國際新秩序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第4課 經濟大危機

  一、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

  1、原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

  主要原因: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引起生產過剩

  2、導火線:192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從美國金融部門開始)

  3、特點:①涉及范圍廣 ②持續時間長 ③破壞性大

  4、影響:①經濟下滑、大量工人失業,流離失所,饑寒交迫

  ②引發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

  二、羅斯福新政:1933年實行

  1、目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2、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宏觀調控

  3、措施 :①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 ②中心措施:對工業調整,以《國家工業復興法》為指導 ③對農業調整,政府補貼 ④興建公共工程;

  4、作用/成效/意義:美國的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

  5、借鑒:①加強國家對經濟宏觀調控②興建公共工程擴大就業

  6、對“新政”的局限性認識: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調整,不可

  能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因此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只是減緩了經濟危機的破壞作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

  7、中國現階段應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危機的帶來影響

  ①加強國際合作 ②擴大內需刺激消費

  ③擴大投資興建公共工程 ④加大對金融系統的監管

  ⑤保持社會穩定

  第5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一、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特別嚴重,德國社會矛盾尖銳,引發政治危機

  2、標志:1933年,希特勒上臺

  3、影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4、恐怖統治;P26(4點)

  5、反猶狂潮:迫害猶太人

  二、意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最早)

  1、背景:一戰后,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社會矛盾尖銳

  2、標志:1922年,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墨索里尼上臺)

  三、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背景:遭受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特別嚴重,日本社會矛盾尖銳,引發政治危機

  1.標志:1936年,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

  2、影響;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

  四、軸心國形成:即(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1、時間:1937年

  2、組成:德國、意大利、日本

  3、目的:為了實現各自的侵略野心,抵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稱霸世界

  4、影響:對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

  小結:美國、德國、日本受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分別走上不同道路:美國在羅斯福的領導下實行“新政”克服了經濟危機,德國、日本則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這主要由于各自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濟條件不同。

  第6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 慕尼黑陰謀

  1、時間:1938年9月

  2、操縱國:德、意、英、法

  3、內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

  4、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助長了德國法西斯的囂張氣焰,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二、綏靖政策

  1、定義:英法美等國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盡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頭引向蘇聯,人們把這種政策稱為綏靖政策

  2、實質:西方大國以犧牲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來維護本國利益的政策

  3、影響: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三、戰爭的爆發和擴大(三次突襲事件)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②歷史原因: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內部所隱含的矛盾

  ③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歐亞爭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勢力是戰爭的制造者

  ④具體原因:英法的綏靖政策,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加速了二戰的爆發

  2、二戰全面爆發: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

  3、初期的歐洲戰事:1940年德國很快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西歐和北歐在內許多國家,德國對英國發動了“不列顛之戰”

  4、戰爭的擴大

  ①蘇德戰爭的爆發:1941年6月,德軍突襲蘇聯(突襲)

  ②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珍珠港(突襲),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第7課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一、 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戰爭的建立

  1、原因: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反法西斯國家只有聯

  合起來才能盡快打敗法西斯

  2、標志:1942年1月1日,蘇美英中等26個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3、作用/意義:壯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二戰的勝利

  二、 雅爾塔會議

  1、目的: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

  2、時間:1945年2月

  3、三國首腦: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

  4、內容: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打敗德國法西斯主義,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

  三、 最后得勝利(蘇德戰場是歐洲第一戰場)

  1、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2、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九下P41)

  ①時間:1944年6月6日

  ②標志:美英等盟軍進行諾曼底登陸,標志著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③意義:配合蘇聯東西夾擊德國,加速其滅亡。

  4、柏林戰役:1945年5月2日德軍投降

  5、歐洲戰場結束;1945年5月8日,德國簽定投降書

  6、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7、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定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四、二戰的性質與勝利的原因

  1、性質:是一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2、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五、二戰的影響與啟示:

  1、影響;P42最后一段

  2、啟示:①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

  ②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③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常的基礎上能夠聯合起來,共同迎接人類

  面臨的各種挑戰

  ④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共處加強合作,求的共同發展

  第8課 美國經濟的發展

  一、戰后的繁榮

  1、時間:20世紀50—60年代

  2、原因:①二戰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戰據了廣闊的 國際市場。

  ②美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

  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生產水平進一步發展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3、特點:美國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尤其迅速,呈現出繁榮景象

  二、危機和經濟調整

  1、1974-1975年經濟危機

  (1)原因:①美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再次顯現出來(根本原因)

  ②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直接原因)

  (2)影響: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

  2、經濟調整:①時間: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

  ②結果:美國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但債務增加,經濟的發展受到制約

  三、新經濟的出現

  1、時間:20世紀90年代

  2、原因:(1)美國政府在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

  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2)完成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3、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四、總結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與啟示

  1、原因:①二戰后,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戰據了廣闊的 國際市場

  ② 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進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根本原因)

  ③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技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和高技術產業(主

  要原因)

  ④ 重視基礎教育,培養實用人才

  ⑤ 戰后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軍事經濟實力的增強

  ⑥ 確立世界霸權地位的需要

  2、啟示:(1)重視科技,發展教育(2)適時調整經濟政策

  3、借鑒:經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我國的經濟建設在產業結構上應注意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合理配置,在空間布局上要加大對西部地區的開發力度

  小結: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經歷繁榮——危機與調整——持續穩定發展這樣一個階段

  第9課 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一、歐洲的聯合

  1、戰后西歐經濟的發展的原因

  ①美國的大量援助 ②發揮高素質勞動力優勢

  ③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2、歐洲共同體成立:(九下P52)

  ①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聯系日益密切

  ②目的: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

  ③時間:20世紀60年代

  ④作用/意義:對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3、歐盟成立

  ①時間;1993年 ②統一貨幣:歐元

  ③總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④前身:歐洲共同體

  ⑤作用/意義:歐盟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動搖了美國霸主地位,成為世界多極化中重要一極

  ⑥啟示:對抗則兩敗,合作共贏。團結就是力量

  二、日本的崛起

  1、二戰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 :

  ①美國在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②美國的大力扶持和援助 ③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④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

  2、經濟地位:70年代初,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三、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與借鑒

  1、共同原因:(1)都得到了美國在經濟上的援助或扶植

  (2)都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3)都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2、借鑒:(1)要抓住機遇,注意加強國際間的聯系

  (2)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積極引進先進的科技,大膽創新,實施科教興

  國戰略

  (3)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等

  第10課 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一、赫魯曉夫改革(1953年—1964年)

  1、目的:主要是針對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進行改革,發展經濟

  2、影響: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從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經濟改革的重點:發展重工業

  2、影響:蘇聯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沒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約,反而使這一體制更加僵化

  三、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經濟改革 :①背景:蘇聯的經濟發展面臨停滯的局面

  ② 結果:經濟改革沒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蘇聯的經濟增長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

  ②影響: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急劇變化,其主要表現為有一黨制轉變為多黨

  制,國家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

  四、蘇聯的解體(1922—1991)

  1、立陶宛首先宣布脫離蘇聯獨立:1990年3月

  2、八一九事件:①時間:1991年8月19日

  ②目的:維護蘇聯本來的聯盟體制

  ③結果:失敗了

  ④影響: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

  3、蘇聯解體:1991年12月,“獨聯體”的成立,標志著蘇聯的初步解體。

  4、解體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到糾正;

  ②現實原因:戈爾巴喬夫實行錯誤的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國家長期實行和平演變

  5、影響: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結束、標志著冷戰的結束

  6、啟示:要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結合國情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反對外國干涉本國內政;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加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關心百姓疾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對霸權主義;防止西方國家和平演變 思考:蘇聯的解體使社會主義遭受嚴重的的挫折對此我們如何認識?

  答:社會主義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蘇聯的解體只是蘇聯模式的失敗并非是社會主義的失敗,我們要吸取教訓,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第11課 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一、匈牙利改革(成效最大)

  1、背景:匈牙利社會主義建設受斯大林模式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開始對經濟政治進行局部改革和調整

  2、措施:P65第一段

  3、影響:使匈牙利的經濟政治形勢逐步穩定,為后來的全面經濟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一時成為“令人羨慕的東歐之窗”七八十年代匈牙利又面臨新的困難

  4、實質:是對社會制度進行調整,目的是使社會制度適應并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備注:東歐國家改革除了匈牙利外,其他國家成效不大,1968年,試圖擺脫蘇聯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被稱為布拉格之春),被蘇聯鎮壓(東歐國家沒有取得獨立自主的權利)

  二、東歐劇變

  1、時間:1989年

  2、原因:(1)東歐各國照搬斯大林模式,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2)受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改革影響

  (3)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實行“和平演變”的結果

  (4)蘇聯放松了對東歐國家的控制

  3、實質: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

  4、表現: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合并 5、啟示: ①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內外政策。 ②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實行依法治國。 ④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等。

  第12課 亞非拉的奮起 一、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1、印巴分治:

  (1)原因:由于英國殖民主義勢力的衰弱,在加上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英國殖民者為了

  維護在它在原印度的殖民利益被迫改變了策略,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意印度獨立

  (2)分治標準:根據宗教信仰不同,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印度共和國

  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分別與1950年和1956年成立 2、印巴沖突:印巴分治導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嚴重矛盾和沖突,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造成了印巴之間嚴重的對立

  3、印巴獨立影響:印巴獨立對英國殖民統治是一個沉重打擊,它結束了英國對這一地區近

  二百年的直接統治

  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最早從北非開始)

  1、埃及獨立和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①獨立: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武裝起義,贏得埃及獨立。

  ②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56年 2、非洲獨立浪

  ①非洲獨立年: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②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1990年3月納米比亞獨立 三、拉丁美洲捍衛民族主權的斗爭

  1、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2、巴拿馬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1999年底,收回運河全部主

  第13課 動蕩的中東的地區 一、戰火頻仍的中東

  1、背景:① 一戰后,英國獲得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

  ② 二戰后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地區“分治”決議 ③ 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國建立

  2、中東戰爭:主要爭奪目標:土地或運河主權,其次是爭奪水資源,以色列國成立至1973

  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國之間發生了四次戰爭史稱“中東戰爭” 3、中東地區矛盾復雜的原因

  ⑴中東地區地理位置、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十分豐富 ⑵大國的介入,使問題復雜化

  ⑶歷史、宗教、種族、水資源、領土等因素的爭奪,使矛盾更加復雜化 習題:中東地區戰火頻仍、和平進程艱難的原因? ①大國的爭奪是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重要要根源 ②領土爭端是阿以爭奪的實質問題 ③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

  ④耶路撒冷問題是巴以關系中最為棘手的問題

  ⑤巴以內部意見不一致

  二、巴以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 1、雙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2、影響:巴以沖突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災難,破壞了社會發展

  三、怎樣維護巴以和平,推動中東和平進程?

  1、巴以雙方立即停止沖突和報復,本著和平意愿通過談判解決存在的問題 2、充分發揮聯合國作用,派遣維和部隊 3、實現以土地換和平

  4、國際社會應給予中東地區更多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助難民重返家園

  第14課 冷戰中的對峙

  一、冷戰政策

  1、定義: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

  以“遏制”共產主義。 2、原因:⑴ 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企圖稱霸世界

  ⑵ 二戰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力量發展壯大,是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感

  到資本主義制度和美國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⑶ 二戰的破壞性使雙方都不想再次卷入戰爭,因此,冷戰政策是東西方爭奪的結果,也是美蘇對立的產物

  3、冷戰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和干涉別國內政。(或反對社會主義,推行全球霸權政策) 4、冷戰政策的表現: ①政治上實行杜魯門主義(標志冷戰的開始)

  ②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

  ③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約組織(標志著資本主義陣營的成立)

  5、冷戰結束的標志:1991年底蘇聯解體 備注:(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成為即將開始的美蘇冷戰的信號) 二、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成立 ⑴成立:1955年

  ⑵影響: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三、美蘇爭霸

  1、50年代開始爭霸:赫魯曉夫上臺后開始與美國爭霸(五六十年代美蘇爭霸戰略優勢在美國。例如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2、70年代達到高潮:1979年蘇軍占領阿富汗(霸權主義的體現) 3、80年代有所緩和:美蘇雙方經濟實力下降

  4、90年代蘇聯解體: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結束

  5、美蘇爭霸的影響:①造成了世界局勢長期緊張地區沖突不斷

  ②美蘇為首的兩極實力均衡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爆發 四、美蘇爭霸的啟示

  1、美蘇爭霸不僅給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造成不利影響,對本國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

  2、綜合國力的強弱取決于經濟發展好壞,并決定這個國家的國際地位,遏制霸權主義最有利的措施就是發展經濟增強國力

  3、中國在美蘇推行霸權主義過程中多次發揮過作用,這說明中國在國際事物中特別是重大國際關系中有明顯的戰略平衡作用

  思考:霸權主義給人類進步與和平帶來了那些危害?近年來,霸權主義有那些表現?

  1、危害:冷戰結束后,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成為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權主義利用并介入這些矛盾將其轉化為國際沖突直接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如:科索沃戰爭、美伊戰爭。

  2、美國長期實施霸權主義,導致了恐怖主義的泛濫

  3、新表現:西方國家打著“人權”的旗幟,粗暴干涉別國內政由 第15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世界政治格局

  1、演變:①一戰后,世界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②二戰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

  (也稱雅爾塔體系)

  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極化發展,但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

  2、

  二、世界格局新變化的基本特征:舊的世界格局已終結,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定型。

  小結1:舊的世界格局指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指多極化格局

  小結2: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具有決定作用。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力才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三、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影響: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四、科所沃戰爭

  1、時間: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南聯盟動武,打出了“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

  2、影響: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3、認識:世界多極化趨勢將是長期、曲折的斗爭過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違背國際法基本準則,公然對對一個聯合國成員國動武,嚴重削弱了聯合國的作用。

  4、遏制霸權主義主要途徑: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提高本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16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

  一、何謂“經濟全球化”

  世界各國各地區通過密切的經濟交往與合作,在經濟上相互依存,相互競爭和制約達到了很高程度使全球經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二、世界經濟迅速全球化的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空前提高,生產社會化迅速發展。 2、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 3、發展中國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 三、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

  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2、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3、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積極影響

  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企業可以越來越多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圍內組織經濟活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2、消極影響

  發展中國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于不利境地,進一步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

  表現為:①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②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進一步加大。 3、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五、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

  1、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同時,制定了防范風險的有效措施 2、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

  第17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初三下冊歷史知識點

  一、 三次科技革命比較表

  1、這次新科技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2、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

  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并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 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從而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元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科技;堅持對外開放,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生產技術,大膽創新

  第18、19課 文學美術音樂電影

  一、文學與藝術

  2、搖滾樂起源于美國

  3、1895年12月28日,路易·路米埃爾在巴黎大咖啡館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銀屏上供許多人觀看,后來就把這一天視為電影的誕生日 4、奧斯卡金像獎原名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

288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夫崖| 五月天诺亚方舟| 我的漂亮的朋友| 张凤妮| 《白蛇传说》| 格子论文|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彭丹丹最惊艳的电影| 大唐狄仁杰演员表介绍| 林正英演什么电影遇到真鬼了| 护花使者歌词| 电影百度百科| 凯西·贝茨| 玉林电视台| 复仇女王| 妈妈写给叛逆儿子的信看哭孩子| 血芙蓉电影| 暮光之城1高清完整版| 拾贝的小女孩阅读理解答案| 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爱在一起麻辣烫| 精灵使的剑舞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对称度| 冷门森系ins冷淡风壁纸| gayvideos| deaf dj课文翻译| 电影白洁少妇完整版| 陈宝国主演影视剧| 白上关花演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电影《在云端》| 辛鹏| 北京卫视节目表今天| 《纯真年代》| 麦德罗| 红灯停绿灯行电影观看| baoru| 故乡原风景纯音乐 陶笛| 二丫的美好生活[年代]| 调教vk| 乔治克鲁尼个人资料| 钢铁侠全防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