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俄國十月革命
1、革命爆發原因和背景:①一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執行反人民的對外政策,并力圖撲滅國內的革命火焰。③出現兩政權并存:工人士兵蘇維埃,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反動統治。⑤“七月事件”的發生。
七月流血事件:標志著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結束。
2、革命的準備:①列寧提出《四月提綱》,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裝起義方針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革命的經過
1、爆發: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義(斯莫爾尼宮)
2、勝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領彼得格勒;晚上九點“阿芙樂爾”號向冬宮開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宮
特征: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3、政權: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
B、經濟上: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
C、外交上: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一戰。
5、遷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鞏固政權:經三年國內戰爭,1920年取得勝利
3年國內戰爭(1918-1920),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內容:實行余糧收集制,征集農民手中的糧食和其他農產品,對中小企業實行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
¤如何評價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積極作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國的財力、物力,為保衛蘇維埃國家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前提。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
消極影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國內戰爭基本結束的情況下,非常措施不僅沒有收縮,反而進一步加強。這說明制定這一政策的指導思想,即“直接過渡到純社會主義的經濟形式和純社會主義的分配”存在著重大失誤,它并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3年國內戰爭勝利的原因:
1、蘇維埃政權是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2、為打退國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戰爭是正義的。3、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4、蘇俄軍民的奮勇斗爭。
九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革命的意義
1、性質: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影響(意義)A、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B、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C、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D、使人類進入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時期。E、開辟人類歷史的新紀元。F、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你如何理解毛澤東的這段話?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
俄國革命影響下,中國出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
☆ 月革命后,臨時政府繼續執行沙皇政府的內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采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俄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比較集中等。這些原因都與十月革命爆發有關。
1、請比較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不同。
名稱 時間 性質 革命任務 結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出現兩政權并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無產階級革命 推翻臨時政府統治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2、請比較十月革命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
名稱 領導階級 革命任務 革命途徑 革命方向
十月革命 無產階級 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奪取中心城市 社會主義
新民主革命 無產階級 推翻三座大山統治 農村包圍城市 社會主義
3、請比較巴黎公社的歷史,談談十月革命成功之處是什么?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4.毛澤東說“走俄國人的路”是何意?中俄兩國的革命道路是否完全相同?為什么?
“走俄國的路”指的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中俄兩國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國是城市奪取政權,中國則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權城市政權的道路。 由于兩國不同的國情。
5、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俄兩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及給你的啟示。
不同:俄國采取有是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而中國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原因:(1) 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城市是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無產階級力量也聚集在城市,它的變革必然引起全國中小城市和農村的追隨。所以十月革命走的是由城市到農村的革命道路。(2) 而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內外反革命力量集中在大城市,在農村的力量相對弱小,中國城市無產階級力量薄弱,使中國共產黨無法在城市中取得革命勝利;而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革命政權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所以,中國革命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啟示:無論社會革命還是經濟建設,必須結合國情,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政策方針,對馬列主義要靈活運用,而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