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普通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1688年“光榮革命”
13世紀英國議會制度開始形成,17世紀英國議會與王權激烈斗爭,其斗爭反映了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矛盾。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到1688年英國議會邀請瑪麗和威廉承襲英國王位,出現了“光榮革命”,這是一次不流血的資產階級政變,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結束。
2、《權利法案》的頒布
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其實質是否定君權神授,從法律上鞏固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從此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開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地位,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
3、責任制內閣的形成
1721年沃爾波爾實際上成為英國第一位首相,責任制內閣開始形成。首相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并由他提名組成內閣,內閣成員要與首相共進退。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首相掌握國家行政大權,又能通過議會掌握立法權,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決策者和領導者。
4、1832年議會改革
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興起,要求獲得更多政治權利,1832年英國議會進行選舉改革,使新興工業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這樣擴大了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權利,推動了代議制的發展,保證了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
5、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特點:①國王雖是國家元首,但無實權,統而不治,只是國家的象征。②議會通過控制立法權和財政權等成為國家權力的真正核心。③首相集政府首腦、議會黨團領袖、多數黨領袖數于一身,手握行政與立法大權,成為事實上國家政治生活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意義:①以君主立憲制為特征的英國代議制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②資產階級通過議會對國家實行集體統治,以防止專制獨裁;③各黨派可通過合法斗爭,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沖突,穩定了社會;④經過1832年的議會改革,工業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證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⑤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為世界許多國家樹立了一種民主模式;⑥代表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人類歷史上一大進步。
普通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美國共和制的確立
1、美國獨立之處的嚴峻形勢
①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②獨立之初的美國實行邦聯制,中央政府軟弱無能,政治、經濟發展都受到嚴重影響;③華盛頓等人認識到,必須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立一個統一而強大的美國。因受啟蒙思想的影響,主張建立共和制國家。
2、1787年憲法的頒布
1787年美國各州的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主要內容有:①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②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行政三部分,三者獨立平等,又互相制約,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權力的過度集中導致專制出現,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
意義:① 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基礎。②將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③使美國建立起聯邦制國家,進一步鞏固了獨立戰爭的成果,使美國革命得以完成。④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的原則,避免權力過于集中,體現了一定的民主性(民主性主要表現在總統和議員民主選舉產生、有一定任期)。
局限:①沒有反映人民群眾權益,《權利法案》是后來補充進去的;②承認了黑人奴隸制和奴隸貿易,留下了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③婦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隸的選舉權被剝奪。
3、美國的聯邦制以及共和政體的確立
①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權力高于各州權力,強調了加強國家權力。這樣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②1787年憲法把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突出“分權與制衡”的原則,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精神。
A.立法權歸國會:國會由參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各州議會產生,每州兩名,任期6年;眾議員由選民按人口比例直接選出,任期2年;法律需經國會兩院通過,總統批準,方可生效;國會有權向國民征稅、征兵、對外宣戰等;眾議院可對違法總統提出彈劾并交由參議院審判。
B.行政權歸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每屆任期四年;總統不對國會負責;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軍隊總司令;總統可對國會通過的法律實行否決權;經參議院同意后有權任命政府官員、對外締結條約。
C.司法權歸最高法院:大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準,除非犯罪,任期終身;對美國法律擁有最高司法解釋權。
普通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1、法國第三共和國的建立與共和政體的確立
①1870年在普法戰爭失敗后,建立了法國第三共和國。
②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立法權歸兩院制議會;眾議院議員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任期四年;參議院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任期九年;參議院有權否決眾議院決議案。行政權歸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由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總統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這部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法國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
2、德國的統一與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①經過三次王朝戰爭,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
②1871年頒布了《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德意志帝國是聯邦制國家,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皇帝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擁有實權;宰相主持內閣,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是立法機構,但真正起作用的是聯邦議會。因此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是一種不徹底、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
③德國的統一和君主立憲政體的確立,既推動德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也保留了濃厚的專制殘余,君主是實,立憲為虛,這造成了德國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