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
散文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
【復習目標】
1、回顧散文的基礎知識
2、了解散文的中考考點,學會判斷散文常見題型,培養題型意識。
3、總結歸納散文題型的答題思路和要點。
【復習重點】總結歸納散文題型、答題思路及答題要點。
【復習難點】掌握方法,學會答題
【復習方法】討論法 總結法 練習法
【復習過程】
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一、考點透視
1、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路,準確概括文章的要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內容,把握情感)
2、重要詞句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二、知識回顧
1、散文定義:散文(文學性、形象性)是一種文學體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達思想情感。
2、散文分類:
(1)敘事散文:通常采用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現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發對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寫和抒情表達方式。
3、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即選材的多元性,散文選材非常廣泛,可以多角度,多側面選材,也可以跨時空選材,但表達的思想情感是統一的。
4、散文閱讀考點題型及其分值:
A感知內容把握感情(2-4分)
B 分析重要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作用(2分)
C 品味有表現力的語言(2分)
D 評價理解感悟(3分)
(具體: ①字音,詞語選用,詞語在句中的含義(表層,深層) ;②呼應句,過渡句,仿寫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語境中的含義(表層,深層) ,句子的修辭手法等等;③概括文段內容;④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⑤寫自己的設想,談自己的感悟;⑥品味語言;⑦文章的寫法(表現手法) 。)
5、表達方式的作用: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1)描寫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6、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 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詠物類——托物言志
?、?懷古類——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 送別類——借事抒情、借景抒情
?、?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哂袝r也見襯托,烘托心情,渲染氣氛、對比、側面描寫、象征、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于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7、十種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結合修辭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
?、俦扔?,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②排比:增強語勢,寫出了……
③對比,夸張:鮮明地突出了……
?、茉O問: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⑤反問:加強語氣
?、迣ε迹ノ模壕涫秸R,音節和諧
?、咭茫贺S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加趣味性(增強文采,增強說服力)。
8、結構上的作用:
①點題 ②總起下文(或引出下文) ③設懸 ④呼應(前后呼應,首尾呼應) ⑤鋪墊、推動情節⑥過渡(承上啟下) ⑦對比 ⑧總結上文 ⑨提示中心(深化主題)
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三、考點回顧
考點一:整體感知文段,歸納內容要點,理解主旨
1、常見題型
題型1、概括文章內容
方法:①擴展文章標題法;②語段中開頭結尾處的抒情議論性句子。③疊加法 【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等。(特別是抒情散文中)】④一線串珠法(抓線索) ⑤六要素法:敘述六要素,連綴成話。
題型2、直接讓考生概括人物性格
方法:1、可以從原文中直接摘取對人物的評價性詞語;2、結合文章中描寫的重點,自己概括總結; 3、遵循“找原文——細分析——得結論”思維的過程。
題型3、直接讓考生概括主旨
方法:1、掌握概括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題型4、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2、注意格式:本文記敘了(描寫了、刻畫了、介紹了)……的故事(事跡,經過等),表現了(贊美了、諷刺了、歌頌了、鞭撻了、揭示了、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質、社會現實等),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提示: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么,表現了什么,感情怎么樣。
閱讀時要靈活掌握各種方法,首先思考閱讀的文章適合用哪種方法概括,其次在概括時還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內容,語氣要連貫、意思要簡明。
考點二:推敲重要詞語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1)文段中的關鍵詞語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出于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系上下文再解釋。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約數,確數等詞的賞析(說明文)
常出現的詞語:據說,大概,一些,或多,或小,左右,丈許,一定,只有……
答題套路:文章用詞準確,如“XX”、“XX”、“XX”等詞,說明了“……(根據字詞所指的具體內容分析)”,體現了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與嚴密性。
(3)動詞、形容詞的賞析(記敘文)
答題套路:“XX”、“XX”等詞用得好,它把“……”(動作或形態,根據文章內容來寫)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它(以動寫靜,化靜為動……)使之具有(人格化,形象生動)……(根據內容情況寫)
例句1:文章中“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句中“肥胖”、“輕捷”等形容詞用得好,“肥胖”形象地寫出了黃蜂的形態,“輕捷”既寫出了“叫天子”的形態,又寫出了它靈敏的動作特征,這樣使文章描寫更生動形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例句2: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句中“漂亮”一詞有什么含義(或表達效果)?
答:“漂亮”一詞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了好感的內心活動。
考點三:句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思路一:明確位置,把握作用
(一)位于開頭
1、點明××主旨,總領下文。
2、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3、為全文渲染××氣氛,為下文的敘事或抒情奠定××感情基調。
4、為下文××情節埋下伏筆或作鋪墊,使故事情節發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
(二)位于中間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照應前文,使文章結構更加嚴密。
(三)位于文末
1、總結全文。
2、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中心突出。
3、點明主旨,升華情感。
思路二:聯系內容,突出情感
1、點題。
2、強調突出××感情。
3、深化中心,揭示主旨。(文眼句)
4、發出號召,鼓舞精神。(常見于結尾句)
思路三:結合修辭,增強效果
考點四:品析文中優美精警語句(段),體會其深層含義及作用
文段中的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贅祟};②開頭結尾句;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6點明題旨的句子7照應過度句
(一)句段在結構上的作用
類型:讓考生直接回答文段或句子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方法:了解在句子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處的作用
(1)開頭句子的作用
1、開篇點××題; 2、總領全文; 3、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5、為下文××埋下伏筆
(2)記敘文中間句子的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2、段末起總結作用(總結上文;引出下文)
3、為下文××埋下伏筆 4、為下文××情節作鋪墊 5、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3)記敘文結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點××題;2、總結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應(前后照應);4、點明××中心,升華主題;5、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二)句段在內容上的作用
理解段中的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 評價、賞析關鍵句,應從兩個方面入手:
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有××特點(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
再評思想內涵:這一句話表達了××觀點,給人××感受、啟迪、教育……
(三)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或進行賞析)。
方法:(1)答題格式:我喜歡 xx 句,因為它xx。
(2)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然后依此去套寫答案。
?、傩揶o之美——
答題格式:這句(或段)運用XX的修辭手法,如……(舉例某一句或某一段);運用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寫修辭的作用)
注意:在答題時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寫,否則就會很空。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夸張: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排比:使文章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反復:強調×××,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讀者思考。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發了××感情。
引用:使內容更真實、準確、深刻、精密。
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對比:形成強烈反差,突出了×××(描寫對象)的××特點,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谡Z言特色之美:(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中的語言)”。
例: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 、 “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里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余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樸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樸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新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樸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簡潔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于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余味
(4)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考點五: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畫人物的方法
中考常見題型:
(1)指出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寫人物的常用方法:外貌(肖像)、動作(行動)、語言(對話)、心理、神態及正面、側面描寫。
(2)概括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特點
做此類題,一般可以從四個方面揣摩: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他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第二,將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環境中去理解;第三,通過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答題時先指出描寫人物的方法,然后結合文意解讀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等),最后再分析描寫的作用。
模式:這段話(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xxx(所寫對象)的xxx描寫,體現了人物xxx的性格特點,反映了xxx精神品質。
(3)說說喜歡的人物及理由(對人物做出評價)
先寫出喜歡的人物,再按(2)的方法答出人物的特點。
考點六:分析歸納文章的主要寫法
類型:直接讓考生歸納文段的表現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答題思路:怎樣寫的+寫了什么+寫得如何+感受情感
例句: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贊頌,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贊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方法:1、了解常見的表現手法:襯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雙線并行(明線暗線)、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等。
2、掌握幾種重要表現手法的作用
(1)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2)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3)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4)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5)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表現手法: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
考點七:賞析語言特色
常見的語言特色之美:(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中的語言)”。
例: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 、 “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里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余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樸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樸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新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樸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簡潔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于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余味
(4)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考點八: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流露的觀點態度及情感傾向,并進行個性化的評價和鑒賞
考點九: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僖獓栏駞^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作用:
小說景物描寫: 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托人物;
散文景物描寫: 是直接表達作者或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或主題的。
?、谌宋锩鑼懼饕峭怀鋈宋?times;×的思想性格,反映人物××特點××品質等。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與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考點十:常見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作用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于理解。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夸張: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排比:使文章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反復:強調×××,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讀者思考。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發了××感情。
引用:使內容更真實、準確、深刻、精密。
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對比:形成強烈反差,突出了×××(描寫對象)的××特點,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中考散文專題復習教案四、經典題型示例(歸納解題思路、答題要點)
1. 文章第①段,母親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寫很有特點,試作賞析。(2分)
1.從聽覺、視覺、嗅覺方面描寫母親捶打野菜的情景,構成了一幅有動作、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勞動場面。
2.理解文中兩處劃橫線句子的含義。(2分)
(1)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里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1)母親不逃避困難和不幸,樂觀頑強的面對困難;
(2)面對苦難要堅強的活下去,表現母親的堅強和責任感;這種莊嚴的承諾,是為了消除兒子的擔憂,體現了母愛的偉大。
3.第③段中,畫曲線句子“有一段時間,村子里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有何作用?(2分)
3.照應前文“正處于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時期”,引出下文我對母親的擔憂;體現生活的艱難、人性的脆弱,反襯母親的堅強。
4.本文題目為“母親”,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寫了父親和爺爺,請結合全文說說作者這樣安排的原因。(5分)(可從內容上、主旨上、人物形象上等方面任選一方面回答)
4.參考實例:(1)從內容上,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豐富了文章內容;如果不寫父親、爺爺,內容就顯得單薄。(2)從主旨上看,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的活下去;我的父親和爺爺又教育我,人要有尊嚴的活著,互為補充,文章有厚重感。(3)從人物形象上,母親和父親、爺爺相互映襯補充,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體驗和洞察人性的復雜和單純,不光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
《望柳莊》
1.選文講述了慕生忠的故事,請根據故事的主要情節,用簡潔的語言,把下面的內容補充完整。(2分)
(1)
(2)帶領大家護樹;
(3) ;
(4)與樹同在
1.示例:帶領大家種樹;帶領大家葬樹
2.選文第⑤段慕生忠給兩片樹林分別命名為“望柳莊”和“成蔭樹”,請根據文意說說這樣命名表達了他哪些心愿。(3分)
答:
2.希望種下的楊柳能夠綠樹成蔭,更希望人們能在格爾木真正安家立業。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哪一項?( )(2分)
A.選文明寫樹扎根的經過,暗寫人扎根的經過,寫樹扎根的艱難暗示了人扎根的艱難。
B.選文第⑦段中“我心中這春天的世界”是指此時的望柳莊已經是綠樹成蔭,鮮花遍地。
C.選文表現了以為代表的一代建設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的贊頌與崇敬之情。
D.選文結尾部分的景物描寫,渲染了悲壯的氣氛,突出了感天動地的崇高精神,從而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3.B
4.選文善用修辭,用詞富有表現力,請從文中劃線的⑴、⑵兩處中選擇一處進行賞析。(3分)
答:
4.示例1)這個句子用擬人的修方法,生動地表現了柳樹艱難而不屈的生長歷程。一個“站”字讓人仿佛看到了柳樹挺立在戈壁灘上與風沙戰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寫出了柳樹樂觀堅定的信念。所以,“一個亭亭站立的硬漢子”的形象就呼之而出了。
(2)這一句中的“不斷腰”“不后退”等詞語極富表現力,賦予了墓柳戰士般的剛毅與堅強,生動地表現了經過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更珍惜生命,更具有戰斗的勇氣與智慧。排比句既具體展現了死而復生的柳樹與惡劣環境抗爭并已深探扎根的勝利者的形象又一氣呵成,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極富感染力。
5.下面的鏈接材料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慕生忠,請綜合文中【甲】、【乙】、【丙】、【丁】四處對語言的描寫和鏈接材料,說說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鏈接材料】
人們這樣評價慕生忠——他是青藏公路的締造者,更是格爾木的莫基人。整個修路過程中,他和筑路工人們同吃同住,甚至還在醫療條件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共同用縫衣針縫合腳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開通后,在拉薩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慶祝儀式,剛剛從工地上下來的還沒來得及換上軍裝,穿著一件和工人們一樣的舊棉襖,風塵仆仆來到會場,那一幕令許多人潸然淚下。
答:
5.示例:通過文中四處對慕語言的描寫和鏈接材料,我們可以看出,面對惡劣的生存條件無所畏懼,以他的堅毅頑強帶領著戰士們在格爾木安家立業;他率先垂范,與筑路工人們同甘共苦,表現了一個革命者樂觀執著、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17.要點:綠樹成萌,鮮花遍地。
6.第⑦段中“我心中這春天的世界”是什么樣的?根據選文內容回答。(2分)
答:
6.渲染了肅穆、莊嚴、神圣的氣氛;歌頌了慕生忠高尚的品質和不朽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慕生忠的崇敬之情;深化了主題。
7.簡要分析結尾處的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7.提示:思想性格:慕生忠具有扎根格爾木的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他性格堅毅頑強,對格爾木充滿了熱愛之情。語言分析示例:慕生忠帶著同志們收拾鄢些被風沙吹倒的樹苗時說:“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結結實實地站在沙灘上為止。”這段話表現了慕生忠建設格爾木、扎根格爾木的堅定信念,充分體現了慕生忠堅毅頑強的性格。
8.慕生忠具有怎樣的思想性格?請以文中對人物l—2處語言描寫為例,做具體分析。
7.提示:
思想性格:慕生忠具有扎根格爾木的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他性格堅毅頑強,對格爾木充滿了熱愛之情。
語言分析示例:慕生忠帶著同志們收拾鄢些被風沙吹倒的樹苗時說:“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結結實實地站在沙灘上為止。”這段話表現了慕生忠建設格爾木、扎根格爾木的堅定信念,充分體現了慕生忠堅毅頑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