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教學反思
莊子故事兩則教學反思篇一
我感覺到這兩節課雖然注重了讀背,但是卻忽略了討論。盡管在講述過程中,我也設置了一些問題,但是大都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可以說沒有什么探索價值。學生讀得不少,大腦的記憶功能運轉開來,但是思維能力一直是處于停滯狀態。現在我想可以設置以下兩個問題:
1. 惠子相梁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 莊子講鹓鶵的故事的有意是什么?
3. 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讓學生就這三個問題分組討論,然后再交流展示,效果一定會更好一些。我想學生一定會在課堂上感覺到累。因為反復地讀,讀后還得及時地背誦,這多少給他們的學習增加了壓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這種現象,想辦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
莊子故事兩則教學反思篇二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分則學習,然后進行比較閱讀,最后進行一下拓展延伸,即給學生補充一些出自《莊子》的成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以下問題:
1、在第一則疏通文意的時候,耗時過多,導致對課文內容分析時間過少,存在著蜻蜓點水之感,一帶而過。學生印象不夠深刻。
2、由于第一則學習時間過多,所以在教學第二則時進度太快,給學生留的自主學習時間太少,幸而提前已經讓學生預習過了,否則就只能成夾生飯了。
3、有些環節設計不當,比如說“你喜歡那一則,為什么?”可以刪去,這樣的話拓展延伸就有時間了。
4、 還有一點是我預先想到的但是卻疏忽了,那就是我是按上午的課每節45分鐘設計的,但是卻在下午講的,一節課只有40分鐘,這樣導致了拓展延伸環節和小節沒有進行。
5、課件設計上有幾張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說疏通文章部分的背景較暗,字體也較小。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一定的優點,比如說我感覺對于字詞教學能夠聯系前邊所的課文,注意了新舊知識的歸類總結。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揚長避短,且更需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莊子故事兩則教學反思篇三
這兩則故事均選自《莊子•秋水》,講的都是莊子與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現了莊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節發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對比鮮明,比喻巧妙貼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表現了兩人可以相與游玩、辯論的朋友關系。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松、閑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感染。
教學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莊子》一書的思想,把握其藝術特征,而在于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欣賞《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莊子生活的詩意,了解莊子的志趣。
在教學本文的過程中,本人根據課堂學生生成的資源對教案,適時進行了調整。我認為備課是一個方面,但教師不能被教案所左右,而要充分利用生成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擁有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才能真正擁有師生對話,才能與學生一起享受語文課堂的快樂,才能做一個深受學生喜歡的老師!
看了“莊子故事兩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