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落葉》語言教案范文3篇
幼兒散文適合四至六歲的孩子閱讀,作為語言學習的范本,其豐富性能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增強幼兒對語言的敏感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散文《落葉》語言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
散文《落葉》語言教案范文一
一、設計意圖:
在 “秋天的童話” 主題活動中,我帶領幼兒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兒對地上的落葉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撿起樹葉當扇子扇,有的幼兒說:“我要把樹葉帶回去送給姐姐,讓她夾在書里當書簽。”有的幼兒干脆把樹葉丟進河里,興奮的說:“你們看,樹葉小船。”……原來,樹葉會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象力豐富而美麗、動態感強。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復,也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活動。而且在這節語言活動中,正是通過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言。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詩歌的名稱,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學會有表情地大膽朗誦。
2.熟悉了解散文詩的句式,了解爬、躺、站、藏、催等動詞的含義。學習詞匯:飄落。
3.嘗試仿編詩歌,豐富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音樂。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嘗試仿編兒歌。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請幼兒欣賞動畫《秋天》引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動畫片,想看嗎?
教師播放視頻《秋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師:秋天美不美呀?你們剛才從畫面上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樹葉都飄到哪里去了嗎?
(飄到小河里、飄到馬路上、飄到花園里、秋葉兒還會飄到房頂上、樹葉飄到草地上)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
師:秋葉兒飄到的地方可真多,你們知道嗎?它還飄到了一首散文詩里呢,請聽:
(教師有表情地配樂朗誦散文詩一遍)
師:散文詩聽完了,誰來說說散文詩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教師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
師:散文詩里說樹葉都落到哪里去了?
(樹葉落到了院子里、樹葉落到了小河里,還落到了溝里、樹葉落到地上,被小蟲當成了家。)
2.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聽、看、說及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播放課件整體欣賞)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欣賞這首優美的散文詩,請小朋友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好嗎?(幼兒完整地欣賞課件)
師: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你知道樹葉飄落到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句式:樹葉落在( ),( )看見了,把它當作( )。并且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爬、躺、站、藏、催等動詞的含義。)
3.朗誦散文詩,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1)我們小朋友今天可真聰明,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現在我們跟著畫面一起來朗誦這首優美的散文詩吧。(播放片段欣賞)
散文《落葉》語言教案范文二
設計意圖:
秋天,帶孩子們在操場玩,一個孩子驚奇地喊道:“老師,瞧,樹葉在跳舞。”于是,孩子們都跑去看落葉。這些情景與本月的教學內容《落葉》不謀而合,“小樹葉由綠變黃,一個個好像穿著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攙著大樹媽媽在秋風中翩翩起舞”這些句子與幼兒的生活,幼兒的想象真是緊緊相扣。《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對作品進行體驗。”所以我決定運用多媒體課件學習散文《落葉》,讓幼兒通過眼、耳、口的巧妙結合,真切地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教學目標:
感受散文的美,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落葉》
知識準備: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時樹葉不同特征。
方位準備:
幼兒呈半圓形坐好。
教學流程:
一、幼兒交流,導入新課。(幼兒通過觀察春、夏、秋樹葉的不同變化,了解到樹葉的季節性變化特點,自然引出秋天的落葉。)
出示春、夏、秋天的樹木圖,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圖中的樹葉有什么不同?
二、完整欣賞散文,運用動畫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出示動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通過音樂、動畫、散文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幼兒,使幼兒了解到散文的意境,使整篇散文的學習起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作用。)
2.第二遍出示動畫,幼兒再次熟悉散文內容。(在此環節中幼兒看著圖示試著將散文內容基本表達出來,真正的體現 “幼兒自主學習在前,教師引導在后”。)
3.教師帶著幼兒朗讀散文的最后一段“小樹葉在秋風中飄呀飄呀,飄向四面八方,一個個都安下了家,它們心里還惦記著大樹媽媽,盼著大樹媽媽明年春天生出許多許多小娃娃。”引導幼兒讀出小樹葉愛媽媽的情感。
三、引導幼兒用抱一抱、親一親、看一看等動作體驗母子相親相愛的情感。
四、圍繞愛媽媽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樹葉是怎么愛媽媽的?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說說你是怎樣關心媽媽的?
活動延伸:
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
教學反思:
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欲望。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化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等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
一、找準時機,開展活動。
孩子思維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如果沒有直觀形象的參照物,讓他們憑空想象事物,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我特意選擇這金色的秋天,來進行本活動。孩子們最近聽的是秋天的故事,唱的是秋天的歌,看的是秋天的景物,吃的是秋天的水果和蔬菜。總之,孩子是滿眼皆秋色。落葉當然也是眼中之物了,這就有了活動之源。所以,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趣盎然,興致勃勃。
二、多媒體創設意境,激發興趣,突破難點。
散文的內容是對幼兒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內容幼兒不易理解。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形象性的。生動形象的動畫課件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配樂朗誦中,幼兒將會再次身臨其境。通過欣賞,幼兒對散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整體感受,初步感受到散文的美,體驗了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
三、適度延伸,深入感受。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理解與體驗散文帶來的優美意境,體驗母子親情交流的愉快,所以設計了活動延伸:“請每個寶寶對媽媽說一句關心的話或做一件事愛媽媽的事。”因為下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拓展的開始。所以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活動延伸滿足了幼兒表達的愿望,將課堂延伸到家庭。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好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于散文中難理解的詞“惦記、焐焐、盼望”,教師雖然引導解釋,但孩子還是不能真正理解;再如課中孩子盡管在我的引導下學得興致勃勃,但沒有主動提問的現象,就連他們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沒有提出來,這說明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一定努力進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自己的教學品牌。
3.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散文《落葉》語言教案范文三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這篇散文篇幅雖短小,卻充滿趣味,又不乏優美的意境,動態感很強,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很好地為幼兒理解和接受。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本次活動設計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啟發提問法、游戲體驗法等教學方法來開展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內容,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嘗試進行仿編,為幼兒提供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
2、引導幼兒發現散文中的結構特點,展開聯想與想象嘗試進行仿編。
3、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內容,感受作品的優美意境。
2、難點:發現散文中的結構特點,展開聯想與想象嘗試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幼兒、教師共同收集有關資料,引導幼兒感受秋季氣候的變化,了解相關季節氣候變化對人類、動植物的影響;已學過歌曲《小樹葉》。
2、物質準備:音樂《秋日的私語》、散文錄音、課件、自制教具一組。
3、環境創設:創設主題墻——“多彩的秋天”
活動過程:
(一)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1、律動活動
師幼隨著《小樹葉》歌曲旋律,扮演‘樹葉’邊做動作邊入活動室。
2、引出內容
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欣賞一首散文詩,題目叫《落葉》,聽聽這首散文說了些什么?”
(二)欣賞散文,初步感知
1、完整欣賞
師幼完整聽散文錄音一遍。
2、提出問題
通過問題,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散文內容。“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 “你聽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
“剛才,小朋友都把自己聽到的說出來了,那,散文里面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再欣賞一遍,請小朋友認真聽,仔細看!”
(三)課件演示,感受意境
1、結合課件,完整欣賞
2、通過提問,感受意境
⑴“聽完這篇散文,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⑵“樹葉分別落在了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 ”
3、教師小結,引出活動
“剛才啊,小朋友說樹葉落在地上、溝里,河里,還和許多小動物們做了有趣的游戲,那就讓我們一起再來分享它們的美和快樂吧!”
4、分段理解,加深感受
出示圖一
師邊出示圖一,邊提問:秋天到了,樹葉怎樣了?
通過動作和教具演示,引導幼兒學習詞語—— “飄落”
出示圖二
⑴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圖二內容。
“樹葉落在什么地方?”、“誰來了?”“它做了什么事?”
(引導幼兒學習動詞:爬、躺。)
⑵教師結合課件小結第二段內容。
出示圖三
⑴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圖三內容。
“樹葉落在什么地方?發生了什么事?”
⑵師幼結合小螞蟻劃船游戲小結,從中體驗意境。
師扮演‘樹葉’,一幼兒扮演‘小螞蟻’,師幼一起玩‘劃小船’的游戲。
出示圖四
⑴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討論圖四內容,并請個別幼兒講述。
⑵師幼游戲,在游戲中體驗意境。
師扮演“樹葉”,全體幼兒扮演“小魚”,師幼一起玩游戲。
⑶引導幼兒說出游戲后的感受。
“你玩了這個游戲,感覺怎么樣?”
出示圖五
⑴引出問題。
“樹葉除了落在了地上、溝里、河里,最后,還落在院子里,誰看見了?它說了什么?”
⑵組織幼兒與同伴交流、討論:燕子為什么說來信了?
⑶師小結:原來啊,小燕子把落葉當作信,看到落葉信就知道是秋天來了,天氣變涼了,它們就要去南方過冬了,所以小燕子會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啦!
⑷引導幼兒學習用比較急切的語氣,學說小燕子的語言。
⑸師小結:這篇散文真的很美,小動物們和樹葉的游戲真的很有趣,讓我們再欣賞一遍吧,邊欣賞邊想想你最喜歡散文里的哪一句話?
5、表現意境,提升感受
⑴師幼隨錄音進行表演。
⑵討論交流:你最喜歡散文里的哪一句話?為什么?
⑶教師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