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4語文試題
高二必修4語文試題
A、楔子(xiē) 蹉跎(cuō) 掇拾(duō) 義憤填膺(yīng)
B、笑靨(yàn) 狡黠(xiá) 涔涔(chén) 膾(kuaì)炙人口
C、煩躁(zào) 連累(lěi) 劊(kuaì)子手 咬文嚼字(jué)
D、諦聽(dì) 埋怨(mái) 著手(zháo) 病入膏肓(huāng)
2、下列詞語的書寫正確的是 ( )
A、餞別 金榜提名 不脛而走 千古傳誦
B、瀟灑 察顏觀色 諱莫如深 家喻戶曉
C、抉擇 斷壁殘垣 杳無蹤影 屈節辱命
D、謬說 所向披糜 坦露心扉 人才倍出
3、選出加點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 )
A.阿母謝媒人 B.乃令張良留謝
C.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4、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 )
A.完璧歸趙 B.寧許以負秦曲
C.不知寬之至此也 D.畢禮而歸之
5、加橫線字詞都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 )
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②璧有瑕,請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④決負約不償城
⑤未嘗有堅明約束者 ⑥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⑨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 ⑩既至匈奴,置幣厚遺單于
A.③④ B.④⑧ C.⑥⑧ D.③⑥
閱讀下列課文選段,完成文后6—9問題。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夢也難尋覓。
(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末云)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正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謂,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謹賡一絕,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趁程途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里,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6、下列對各句中的加點詞語, 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 怕不待 難道不想
B.雖然眼底人千里 眼底 眼前
C.趁程途節飲食 趁程途 趕路
D.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扶持 給以幫助
7、下面對“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的修辭手法,說明正確的是 ( )
A.擬人 比喻 對偶
B.擬人 比喻 對比
C.比喻 夸張 對比
D.比喻 夸張 對偶
8、下面對“二煞”至結尾的內容,評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這一折突出刻畫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題名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與老夫人的態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經過戲劇沖突之后性格的變化發展。
C、鶯鶯的離愁別恨,是她對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哀和抗爭,而不單單是“兒女情長”。
D、鶯鶯的離愁別緒中閃耀著重愛情輕功名、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光輝,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
9、下面對“一煞”有關內容的評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
B、“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而且也寫出了鶯鶯欲語無人的悲傷。
C、 “禾黍秋風聽馬嘶”是鶯鶯思念張生的幻覺,極寫鶯鶯的悲傷,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點染氣氛。
D、這支曲子以景襯情,化情入景,生動展現了鶯鶯“離情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二、(一)閱讀下列課內文段,完成10-12題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①“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② 。”
10、加點字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
例句:“徒慕君之高義”
A.徒以吾兩人在也 B.徒見欺
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11、在橫線處補出句子
① ;
② 。
12、翻譯下列語句(本題6分,每題2分)
(1)翻譯劃線句①
譯文:
(2)翻譯劃線句②。
譯文:
(3)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
譯文:
(二)13、詩詞鑒賞。
讀蘇軾《定風波》,完成兩個小題。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③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3、(1)在橫線處默寫出原詞句(1分):③
(2)人們說此詞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一句充滿了藝術的張力,并體現了詞人蘇軾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輝。你是怎樣理解這一說法的?請結合蘇軾的身世,說說你的理解。(5分)
答:
(三)14、閱讀下列課外經典短文,完成文后3個小題(8分)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2)“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14、(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3分)
翻譯:
(2)“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翻譯:
(3)上述對話中,孔子的回答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2分)
答: 。
(四)15、默寫、填空題(每空1分,總18分)
①竇娥臨刑前的三樁誓愿分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和_____ ____。
③宵酒醒何處?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④扇綸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吳鉤看了,欄桿拍遍, __________, 。
⑥舞榭歌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佳節又重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 __,到黃昏、點點滴滴。
⑨《紅樓夢》的情節主線是 。
(五)16、名著閱讀題,兩題任選一題,50-80字(5分)
1、《紅樓夢》中的人物中,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莎士比亞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反面典型人物,試舉出兩個并簡單說說他們各自的典型行為。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2分)
奧斯威辛的風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獨走歐洲,出席第33屆“華沙之秋”詩歌節。
抵達華沙的當天夜里,我就向東道主提出一個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能否到奧斯威辛一看?說這話時,我不知道奧斯威辛距華沙有多遠,更不曉得東道主的具體安排。波蘭作協主席馬列克沉吟著,翻譯胡佩芳大姐也沒接話茬兒。
幾天時間匆匆過去,華沙的秋天留給我極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員的莊園里舉行的詩人聚會讓我領悟到老歐洲的獨特魅力,而“華沙之秋”詩歌節在肖邦公園舉行,詩意便愈加濃了幾分。可我仍惦記著300公里以外的奧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時30分,我終于踏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那一天早晨秋雨綿綿,出門還帶了傘,及至抵達奧斯威辛,卻陡然狂風大作。胡佩芳大姐說,奧斯威辛是個奇怪的地方,參觀者常碰到陰雨連綿。她并沒有陪我到奧斯威辛,她說她受不了心靈的折磨!
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參觀,毒氣室、焚尸爐、鐵絲網、崗樓、絞刑架,還有一個小院子里壓成方塊狀的7000多公斤的頭發……在27樓展覽館,我見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猶太婦女和兒童在德軍槍口下高舉雙手,一個小男孩的目光中滿是天真和無奈。這一幕極其令人震駭!在焚尸爐前,我和一群中學生共同走過,孩子們默默無語,我不知道他們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卻陡然出現幾句詩:
此刻,我變成了一塊巨大的海綿,
迅速汲滿了歷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開始流淚,
為人類在那一個年代的無助與悲傷。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過,秋風卷起落葉,風中有一種嚎叫和呻吟。在奧斯威辛,這人類為了消滅人類而手造的地獄里,我感到寒意襲人,是噩夢又是現實。真的可能是因為奧斯威辛長眠著100多萬遇難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壓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變幻無常的氣候。
風仍在高天咆哮,吹動我的頭發,吹動我的衣衫,我不知道這憤怒的風起于何處又生于何時,只感到腳下的土地也在風中戰栗,鐵絲網和絞刑架在風中搖晃,集中營的游人們,想必心底的風暴更遠勝于自然界的狂風罷!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記中記下這樣一行文字:“歐洲,一個美麗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學生的簇擁下,我走在奧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種逃亡的感覺。”
當天我見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國女留學生,她說曾經陪同一個代表團參觀過奧斯威辛,然后連續難受了兩個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聯想到在波蘭生活了半個世紀的胡佩芳大姐,她們對奧斯威辛的拒絕,是出于本能的對自己的保護。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地獄的別稱,正像美國副總統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紀念論壇上說的:“在歐洲的死亡集中營里,有人犯下了人類所不能想象的最嚴重的罪行。我們必須向下一代傳遞這樣的信息:我們在這里感謝那些將我們從暴政下解救出來的解放者,同時我們必須有勇氣阻止那些邪惡卷土重來。”
奧斯威辛是個小鎮,建鎮在800年前,二戰前被稱為波蘭的“猶太人城”,因為當時的1.23萬人口中有7000名猶太人。現在小鎮有些不堪歷史重負,因為人們無法想象小鎮如何在一個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這當然僅只是游客的見解,事實上正是由于奧斯威辛的存在,人類的良知才凜然長存。
17、文章開頭三節寫出席第33屆“華沙之秋”詩歌節的有關情況,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五段中, “我的心底”陡然出現的幾句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奧斯威辛的“風”有哪些含義?(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說“正是由于奧斯威辛的存在,人類的良知才凜然長存”,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語言運用(3分)
21、給下面這則消息擬一個標題。(不超過12個字)(3分)
2005年,可以說是恐怖文學迅速升溫的一年,不僅在出版領域呼風喚雨,而且在網絡上同樣擁有超高的人氣,“尋找中國的斯蒂芬·金”投票活動僅推出一周,就有近百萬的點擊率,有1萬名網友進行了投票,500名網友紛紛跟帖評論,為心儀的作家、寫手拉票。讓記者有些驚訝的是,在候選的35名作家中竟有一大半都是網絡寫手,傳統恐怖小說作家因為很少上網,在與網絡寫手的比拼中,明顯占了下風,目前在投票頁面上排名前十均為網絡寫手。
答: 。
(八)作文(70分)
22、“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這句但丁的名言內涵十分豐富。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