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教學設計
《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的態度和做法。
2、能力目標:會運用辯證的眼光正確看待外來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人民友好交往,擁有真正開放的胸懷。
【教學策略】
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本著“創建和諧高效課堂”的原則,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讓學生思維真正處于活躍狀態,體會到行動和創造的樂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本節課特采用了學生最感興趣的逛世博會的形式,通過對四個展館的參觀并拿取世博印章的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增強了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導入]
通過課前播放多媒體上海世博會主題曲導入:上海世博會不僅讓中國人民領略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更讓世界人民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代表祖國未來和希望的一代,我們該本著怎樣的胸懷去面對不同文化?又怎樣讓世界了解中華文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去做一名中外友好往來的使者吧!(板書: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講授新課]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呢?現在,就讓我們模擬一次世博會,在這個別樣的世博會里,相信大家會找到答案的。我們一起逛世博。(多媒體)有請我們的金牌導游閃亮登場!
(多媒體:別樣的世博會)
看來想成為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在這個別樣的世博會中參觀四個展館,拿到相應的世博印章才行,大家有沒有信心拿到印章,有沒有信心成為友好往來的使者。好,let’s go !
活動一:參觀各國風俗習慣館。(多媒體播放)
各國風俗習慣館的參觀到此結束,從同學們的表情上,我發現大家似乎意猶未盡,那就讓我們回憶一下剛才的參觀,哪位同學還記得美國人搭便車的手勢是什么?哪位同學還記得西方國家的見面禮是什么?那中國人的見面禮是什么?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為什么各國的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那么我們又應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不同習俗之間的差異?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同學們成功地拿到了第一枚世博印章。但是這離成為一名小使者還有一定的距離,就讓我們繼續努力,一起進入第二館——世界優秀文化館。
活動二:參觀世界優秀文化館。(多媒體播放)
世界優秀文化館的參觀到此結束,在這個館中,你對哪項世界優秀文化感興趣,為什么?在這個館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我國的優秀文化也看到了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我們在為我國優秀文化感到無比自豪的同時,又應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呢?(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從你們身上老師看到了21世界的希望。于此同時,同學們又成功拿到了第二枚世博印章。從這枚世博印章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希望,更多的是看到自己對國家的責任,讓我們帶著這滿載榮譽與責任的印章進入第三館。——瀕危文化館。
活動三:參觀瀕危文化館。(多媒體播放)
大屏幕所定格的這個地方,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就是周星馳《大話西游》中最后那幕場景,至尊寶和紫霞仙子告別的地方。
雞鳴驛位于懷來縣,是一座兼有防御功能的古代驛城,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驛站,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但是,雞鳴驛兩次被選入世界百大瀕危文化遺址。當被問及破壞原因時當地村民說“村子里的人也不懂。以前好多人家都用城墻上的磚和土填糞坑、砌豬圈。到了冬天村民們就會在城墻下挖地洞來儲存蘿卜。”作為一名河北人,你在聽到這樣的回答時,你想說些什么?
保護本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對于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我們又應怎么做呢?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對此是如何做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本62頁的知識。梁思成保護的是日本文化。大家都知道最近的釣魚島事件,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但是日本卻單方面扣押我國船長長達17天,這使得我國和日本的國家關系緊張,所以有些人提出我們應該抵制包括日本優秀文化在內的一切和日本有關的東西,甚至有人提出當年梁思成的做法真是錯誤之舉。你如何看待這些人的說法。下面請同學們前后四人組成探討小組共同討論以下問題,你覺得我們應該保護包括日本在內的一切優秀文化嗎?為什么?
(拓展延伸教材知識,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任何民族文化的精華都是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體現了一種全球意識,開放胸懷,崇高精神。
讓我們數數手中的印章,共有幾枚了?(板書:尊重、學習、保護世界文化)
同學們真得很優秀,讓我們為自己的出色表現鼓鼓掌吧!因為你們已經擁有了成為小使者的基本素質了,那就是——開放的胸懷。(板書)
想成為友好往來的使者就差一步了,讓我們趕快進入第四館—中外文化論壇館看看吧。
活動四:參觀中外文化論壇館。(多媒體播放)
的確,一個眼花繚亂的世界。同學們這些外來文化對我們有什么影響?我們應如何看待外來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呢?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并指出吸收外來文化要結合中國國情)
那么在外國人眼里,又是如何看待中華文化的呢?讓我么通過一組調查材料來了解一下吧。(多媒體)是什么吸引那么多的外國人來中國旅游?
(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那么外國人都喜歡哪些中國文化呢?(多媒體“百度知道”)
看來外國人對許多中國文化都感興趣。同學們你們認為中國還有哪些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驕傲?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積極影響?那么我們邯鄲有哪些優秀傳統文化呢?
(學生舉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中華文化?請同學們前后四個人結成探討小組共同總結這個問題,最后我們看那個小組最先出色的完成任務,開始!
(學生討論后回答老師點撥)
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文化不曾斷代并且一直促進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值得自豪的地方。作為90后,我們能不能讓中華文化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中斷呢?那我們該怎么辦?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中華文化都要繼承?
(拓展延伸教材知識,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并指出中華文化要不斷發展)
現在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對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那你們是否已經具備了成為友好往來小使者所應具備的全部素質了呢?我們去檢測一下吧。最近,海寶有個朋友去外國留學,不久他就給海寶發了一封郵件,名字為“幫幫我吧”,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海寶的朋友該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呢?請同學們快速查閱教材64頁的知識,共同找出幫助海寶朋友的方法。除了課本上的方法外,你還有哪些好的方法嗎?
(課堂檢測,學生回答)
恭喜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成為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了。基于同學們的精彩表現,海寶決定每人發給同學們一本電子世博護照。請同學們課下留下自己的郵箱地址,海寶會一一送出。
[結束語]
本次世博會到此結束了,但友好往來使者的使命并沒有就此完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還應一如既往的以開放的胸懷面對不同文化,更重要的是讓世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我們要搭起友好往來的橋梁,用我們最真誠的微笑去承載祖國的明天!請記住我們的口號是:我們,讓世界更美好!
《做友好往來的使者》說課稿
【摘要】教導學生如何擁有開放的胸懷,著重強調弘揚民族精神,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珍惜、愛護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
【關鍵詞】開放的胸懷 友好 使者 尊重 弘揚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開放的胸懷”是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題“做友好往來的使者”的第一目內容,在本單元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在上節課學習“世界文化之旅”了解了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學會用客觀平等的態度對待不同文化差異,為下一目“搭起文化的橋梁”做好鋪墊,并以此為契機幫助學生提升思想境界,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因此本課內容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導致行為方式的差異;知道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和應對方法
(2)能力目標: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則和方法,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通過教學和活動,使學生能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自己實際的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對活動的感悟和總結,培養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對本民族的文化有強烈的自豪感,同時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的價值,能夠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的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擁有開放的胸懷。
3、教學重點、難點
面對不同的文化,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
【學情分析】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學生和其他文化的距離拉近了,但在對待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態度上出現了許多偏頗,因此學生需要在通過對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了解和感受中,學習擁有一種開放的胸懷,并在老師與同學相互之間的合作探究中,在恰當的引導下,培養出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學生。
【教學策略】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設計力圖體現主體性、活動性、開放性、合作性相結合的原則,課前關注學生的生活,教學中隨時關注學生的活動和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構建的主體、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者、積極的認知者。
2、充分發揮教者的主導作用。
教者既是一節課的導演又是演員,要對學生多多施以“真誠”的肯定和引導,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感動自己的同時,讓學生有所感悟,達到知、情、意的和諧統一。
3、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以教師有感情的講述,使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導入: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了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向了世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該怎樣平等相處、奏好和諧的文化樂章,已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第29屆北京奧運會給我們交了一個滿意的答卷:(播放歌曲《你和我》,多媒體展示奧運場景)
2008年8月8日晚上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中響起《你和我》的歌聲將全世界人民的心緊緊聯在了一起,整個奧運和殘奧兩會期間,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友誼、團結、和平、進步”的新形象,不僅促進了中國競技體育的新跨越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更加深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那么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該怎么做呢?
要以開放的胸懷,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板書課題)
一、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
活動(一):請欣賞小品表演:小雪和Mary的故事(P64案例,學生課前準備)
多媒體呈現課本的問題:
1、如果你是Mary,會怎么辦?(聯系自己想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式嗎?
活動(二):你理解嗎?(多媒體出示五種情景進行測試)(意圖: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有不同的待人處事的方式,進一步分析中外文化的差異,幫助學生理解因文化不同而產生的行為方式的差異。)
3、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見解)
小結: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要以客觀、平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
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書本歐洲的汽車文明的事例。其他同學邊聽邊看多媒體展示的比利時的街道和城市風情。
活動(三):各抒己見
1、比利時紅綠燈很少,為什么秩序井然?
2、你對“只有人,才是萬事萬物的紅燈”這句話怎么理解?(討論)
3、歐洲的汽車文明,對我們有什么借鑒之處?(討論)
學生回答后,聯系《交通安全法規》,教師介紹“以人為本”的三禮讓原則,“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教育學生要遵守交通規則。
小結: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和長處。學習哪些文化呢 ?
學生齊讀毛澤東同志說的一段話:
“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我們也不是什么都拿來,而要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活動(四):“身臨其境”
小品中Mary給了小雪一個大擁抱,讓小雪不知所措。如果你遇到一個外國友人,你伸出手要跟他握手問好,他卻想擁抱你,甚至是吻你的臉頰,這時你怎么辦?
多數學生回答:我會覺得很難為情,不過還是會讓他擁抱。
教師:同學們感到難為情,是因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比較的含蓄,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大家都能夠以開放的胸懷,以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美國人的禮儀交往方式,讓對方擁抱,也難能可貴。(過渡)開放的胸懷還意味著我們一方面要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長處,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
二、保護、弘揚優秀文化
活動(五):中法文化年
多媒體呈現中法文化年的圖片:在法國街頭出現了中國的京劇臉譜、中國孩子玩的風車、中國的大熊貓;法國在北京舉行的音樂會、法國巡邏兵飛行表演。
提問:中法文化年的舉辦,對中法兩國來說有什么現實意義?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可以更好的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國的民族文化,我們要更好地讓外國人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讓世界了解飛速發展的中國,所以我們要保護、宣傳、弘揚好中國的民族文化,甚至還要保護好地方文化。
活動(六):中華傳統文化知多少
課件展示中華文化瑰寶和對世界的貢獻,教育學生繼承、弘揚傳統文化。
教師借機布置一份家庭作業:為開放的家鄉哈爾濱設計舉辦文化月的方案
三、珍惜、愛護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
活動(七):多媒體展示梁思成的照片和故事,學生討論思考:梁思成這樣做值得嗎?
師生共同探討后明確:值得,因為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華,都是全世界的,屬于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應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應有一種全球意識、開放的胸懷、崇高的精神。
美軍接受了梁思成保護歷史名城奈良的建議,但美軍如今卻在古巴比倫文化所在地伊拉克,對其的文化進行肆意的破壞。
多媒體展示十九世紀的空中花園、永遠輝煌的古巴比倫文化、戰火中的伊拉克、美軍攀登一座4000年前古巴比倫時期的神塔、悲慘的伊拉克難民的圖片。
提問:看了美國軍隊對伊拉克古巴比倫文化的破壞,你們有什么感受,作為地球村的村民,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各個民族的文化?(學生討論)
對!我們要以開放的胸懷面對不同的文化,讓“地球村”的文化更絢麗多彩!(課件展示圖片)
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什么問題,你學到了那些知識,明白了哪些道理?(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怎樣以開放的胸懷來做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以客觀、平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和長處。保護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應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應有一種全球意識、開放的胸懷、崇高的精神。
看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