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課內文言文復習要點
一:《論語十則》
2、試歸納文中有關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例句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
3、理解背誦
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或廣泛地向周圍人學習的句子),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⑦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⑧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⑨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剛強,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擇善而從
三.填空并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 ?!?/孔子說:學習,然后按一定的時間溫習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去認真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3、子曰:“見賢思齊焉,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5、子曰:“ ,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又領悟到新知識,可以憑這一點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 ”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知啊。
二:《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 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三峽》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有文學價值地理巨著。三峽指長江上游的(自西向東分別為)瞿塘峽(最短最險峻)巫峽(以曲折幽深秀麗聞名)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名),西起四川奉節,東至湖北宜昌,全長204公里。
2、實詞:自:在。自非:如果不是。曦月:太陽,月亮。曦,日光,這里指太陽。空谷傳響: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啼的回聲。襄:上。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巚:山峰。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良:實在。 肅:寂靜。屬:(zhǔ)連續。引:延長。絕:消失。素:白色;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朝:早晨。 乘奔御風:這里指奔馳的駿馬 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霜旦:降霜的早晨 飛漱:飛瀉沖蕩。屬引凄異:連續 、延長 或王命急宣:如(有)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良多趣味:良:的確,實在
3、特殊用法:奔:奔馳的駿馬。湍:急流的水。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
4、注意區別:屬:屬引凄異(連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絕:久絕(消失)。絕巘:極。阻絕:斷。自三峽……(在)。自非……(如果)
5、通假字:闕;同“缺”,空缺
6、重點句翻譯: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即使是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天江水上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被阻隔斷了。
④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激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⑤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懸掛著的泉水瀑布,從它們中間飛瀉沖蕩下來。
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樹林山澗一片清冷寂靜。
⑧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在叫,叫聲連續不斷,音調凄涼怪異。
⑨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帐幍纳焦壤飩鱽碓辰械幕芈?,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7、理解性背誦:
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寫夏水的句子:(1)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7)、結構。結構: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
8)、文章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9)、運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钡娜龒{秋日的凄涼景象將一去不復返。(2)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10)探討:
(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作為三峽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是三峽夏天迅猛、兇險的江水,所以先寫夏天景色,后寫春冬的明麗多姿,最后寫秋天的悲涼之景。這也符合讀者情感認知的順序??梢妼懢绊樞虻倪x擇,是根據內容和讀者認識而定的。
(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抓住特點描寫三峽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榮峻茂;三峽的秋天——寂靜、凄涼。
11)、欣賞: (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帮w漱其間”的“飛”字。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
二、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答: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3、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 答:側面表現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增強了文章的思想性。同時也反襯了三峽的凄涼。
4、導游詞:各位游客,歡迎你們到三峽觀光,七百里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四季美景風格迥異。春冬之時,潭水碧綠,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飛懸;夏季水漲洪涌,秋景凄寒,猿鳴哀轉。走進三峽人家,品嘗金黃蜜橘,登上三峽大壩,感受磅礴之勢。多情的三峽風光,熱情的三峽人民,歡迎各位暢游此地。
5、從文中找出在三峽建水電站的有利條件: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可見水流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可見水勢大;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可見落差大。
6、三峽的名勝古跡:白帝城,屈原故里,昭君故里等。傳說:神女峰。
7、三峽四季水之景:春冬,清榮峻茂;夏,水流湍急;秋,水枯谷凄。
下一頁中考課內文言文復習要點的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