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中考 > 中考輔導 >

中考課內文言文復習要點(5)

時間: 嘉欣2 中考輔導

十一: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對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霧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一、生字注音

謫(zhé)守朝暉(huī)夕陰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淫(yín)雨心曠神怡(yí)皓(hào)月寵辱偕(xié)忘。潛行(qián)浩浩湯湯(shāng)瀟(xiāo)湘 屬( zhǔ同“囑”)

二、重點解詞

增其舊制:擴大它舊有的規模。制,規模。橫無際涯:寬闊無邊。際:涯,邊。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暉,日光。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備,詳盡。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跡。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一,全。

何極:哪有窮盡。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斷折。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即在輕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

微斯人:沒有這種人。微,無、沒有。吾誰與歸:我同誰一道呢?歸,歸依。

三、重點語句翻譯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譯: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具,同“俱”)。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譯: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譯: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月不晴的時候(開,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譯: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景,日光。驚,有“起”、“動”的意思)

5、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去,離開)

6、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譯: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寵,榮耀;偕,一起)

7、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譯: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求,探求。為,指兩種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譯: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國君擔憂。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12、刻唐賢今人詩賦與其上:把唐代和當今賢士名人的詩賦刻在上面。

四、文章知識: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

3、首段交待了什么內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寫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績,交待作記緣由,為后文的闊達胸襟做鋪墊。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5、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五、理解背誦、(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答: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躍金。(3)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靜影沉璧。

(4)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現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進”“退”分別照應什么?答: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6)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8)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屬予作文以記之。

(9)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么?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銜、吞)

(10)贊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1)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是怎樣“述”的?答: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

(12)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3) 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用《岳陽樓記》中原句答)

(15)“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里?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6)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六、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①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作者寫本文的原因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④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賢今人詩賦。

⑤“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的覽物之情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岳陽樓”。

⑦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

⑩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⒀、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⒂、《岳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⒃、“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十二: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文學常識。本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

環滁(chú)林壑(hè)瑯琊(láng yá)飲少輒醉(zhé)巖穴暝(míng)傴僂(yǔ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觥籌(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勝(yì)頹然(tuí)陰翳(yì)

3、重點解詞

環滁:環繞著滁洲城。環,環繞。林霏開:樹林里的霧氣散了。霏,霧氣。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負,背。臨于泉上者:靠近。飲少輒醉:就 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兒清。洌,清。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雜然而前陳者: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雜然,錯落的樣子。陳,陳列、擺開。 觥籌交錯:觥,酒杯。籌,酒籌。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 佳木秀而繁陰: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草木茂盛 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麗。 弈者勝:下棋。雜然而前陳者:在面前擺著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酣,盡興地喝酒。絲,弦樂器。竹,管樂器 野芳發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開放。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攙著走。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傴僂,腰背彎曲,這里指老人。 觥籌交錯:酒杯,酒籌,交互錯雜。頹然乎其間者:愿意精神不振的樣子,這里指 醉醺醺的樣子。陰翳:遮蓋。謂誰:為,是。樂其樂:以…為樂。 云歸而巖穴暝:煙云聚攏來,山里就昏暗了。暝,昏暗。野芳發而幽香:香花;開

4、重點語句翻譯

(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譯: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峰之間飛瀉而出的是釀泉。

(2)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山勢回環,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座四角翹起,象鳥兒張開翅膀一樣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邊的,這就是醉翁亭。(臨,坐落在高處)。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

(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譯: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

(6)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譯:在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7)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一個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

(8)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譯:樹林里漸漸昏暗了,鳥雀到處鳴叫,游人離去,鳥雀就歡樂起來。!

(9)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樂趣。

(10)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譯: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呀!

(11)翻譯描寫四時之景的句子: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綠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出來,這就是山間四季不同的景色。

5、復習文章知識。(1)請寫出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答: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了幾幅圖畫?分別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3)表現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理解背誦。(1)“醉翁”的由來是什么?請用文中原話回答。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四時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什么?

答: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請寫出夕照全景的句子。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 鳥樂也。

(5)體現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6)為后人傳誦最多的一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7)文中作者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7)表達作者復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8)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并說說現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現在通常用來表示:言在此,而意在彼。也比喻別有用心。

“水落石出”現在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10)、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11)從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個成語:水落石出。

7、對聯: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仲淹以天下為憂。岳陽樓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歐陽修借景抒情。

七、讀了本文后,你認為太守“醉”的原因有那些?

(1)被眼前的優美山水所陶醉(2)為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陶醉(3)確實不勝酒力(4)自得其樂。(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十三: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作者: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人稱臥龍。題解:表: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主陳說作者的請求和愿望。

二、重點字詞解釋。

中道崩殂:死(皇帝)益州疲弊:民力困乏。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實在;時。不懈于內:懈怠。蓋追先帝殊遇:表推測原因;特殊待遇。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意思要后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以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恢弘志士之氣:擴大,發揚。妄自菲薄:過于小看自己。菲薄:輕視,小看。引喻失義:說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陟罰臧否:提升;懲罰;善;惡,這里指評論人物好壞。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法律條文。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顯示,表明;治理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此;選拔;給予 悉以咨之:都,全;詢問

裨補闕漏: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純正。必能使行陣和睦:軍隊。優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賢臣,遠小人:親近;疏遠,痛恨于桓靈也:痛心和遺憾。臣本布衣:平民。躬耕于南陽:親自耕種。 茍全性命于亂世:茍且保全。不求聞達于諸侯:做官揚名。聞,揚名。達,顯貴。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身份低微,出身低下。猥自枉屈:親自降低身份。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三次拜訪由是感激:由于這樣;有所感而情緒激動。遂許先帝以驅馳:于是;答應;奔走效勞。后值傾覆:遇到;兵敗。有一年:通“又”,表余數。 臨崩寄臣以大事:托付;國家大事。夙夜憂嘆:早晚。恐托付不效:成效。深入不毛: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思是荒涼的地方。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武器裝備;勉勵和率領。庶竭駑鈍:表示希望;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奸兇:排除,鏟除;奸邪兇惡的人。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用來……的事。職責、職務范圍中應做的事。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任務。不效則治臣之罪:功效。則責……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其咎:表明,顯揚;過失。陛下亦宜自謀:自己謀劃。咨諏善道:詢問;道理。察納雅言:識別采納;正確的言論。臨表涕零:面對;流淚。零,落下。三、通假字:闕,通“缺”當“缺點、疏漏”講。

四、古今異義字:卑鄙:古義: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指言語行為惡劣。感激:古義:有所感而情緒激動。今義真誠地感謝。痛恨: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極為憎恨。開張:古義:擴大。今義:商鋪開業。

五、一字多義: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給予) 深追先帝遺(yí)詔(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功效)則治臣之罪

六、 成語及名句:

妄自菲薄。 三顧茅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七、理解性背誦:

(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3)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樣實施嚴明賞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

(5)《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7)指出出師戰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圣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或:廣開言路(前提),嚴明賞罰(關鍵), 親賢遠佞(核心)

(9)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

(10)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他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1)《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說明蜀國當時所處不利政治形勢的句子是: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2)表現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4)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5)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16)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業。他在《出師表》中寫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17)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18)嚴明賞罰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19)諸葛亮《出師表》中寫作者回憶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訪自己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由本文敘述某件事概括而來的成語是:三顧茅廬 ,本文中作者認為西漢所以興隆的原因是:親賢臣,遠小人。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費袆、董允等人的語句是: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是:親賢遠佞 。

(20)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1)后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22)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23)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4)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25)寫出文中與“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詞相呼應的語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八、課文內容理解

1、“使內外異法”中,“內”指宮內,“外”指相府;文中與“內”“外”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分別是宮中和府中。

2、你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怎樣的賢臣?諸葛亮是一位知恩圖報、忠誠堅貞、盡心盡職的賢臣

3、文中“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為魏、蜀、吳三國。

4、這兩段文字回顧了對作者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往事,它們分別可以概括為三顧茅廬,臨危委重任和臨崩寄大事。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達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并以先輩創業的艱難激勵劉禪。

5、結合《出師表》全文,說說諸葛亮為什么要在出師之前竭力規勸劉禪任用賢能?①為了解除后顧之憂 ②為了漢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情感?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

九、開放性試題

1、《出師表》情詞懇切,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請寫出你欣賞的一句。如:“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親賢臣,遠小人”結合文章內容,說出諸葛亮是怎樣的一個人。如:忠君報國,深謀遠慮。

2、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詩中哪些句子的意思與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請把它摘錄到橫線上。(2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獲(3)東和:東和孫吳(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6)排八陣:擺設八陣圖

4、回憶全文內容,從諸葛亮對劉禪“宜開張圣聽”、“不宜偏私”、“宜自謀”、“不宜妄自菲薄”、“親賢臣,遠小人”的諄諄教導中,你悟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私,要自信、自立、自強,要審慎交友。

5、劉備給后主遺詔中的名言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6、“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其中兩表指《前后出師表》,一對指《隆中對》

下一頁中考課內文言文復習要點的內容更精彩

663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往肚子里打气撑大肚子极限视频| 卜算子咏梅拼音| 颂文| 绝不放弃电影| 重温经典节目预告| 麦当娜简历| 乡村女老师| 国生小百合| 电影四渡赤水| 孙源| ridley| 繁城| 好妻子剧情简介| 光遇安卓官服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 大甜甜| 许华升公个人资料身高多少| 金刚狼1| 国家励志奖学金个人主要事迹1500字| 法医秦明之幸存者 2018 经超| 3片| 陈冠希的艳照门| 749局啥时候上映| 二年级合并综合算式题| 表妹直播| 小姐诱心在线观看| 佳片有约|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体会 | dearestblue动漫免费观看| 104房间| 电影台湾往事| 布莱克·莱弗利身高体重| 芦苇编剧| 内蒙古电视台节目表| 来生缘吉他谱c调| 我的英雄学院第三季| 有完没完电影| 翡翠恋人免费观看全集电视剧高清| 黄瀞怡| 隐藏的秘密电影免费观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