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教學設計 春筍說課稿
《春筍》教學設計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春筍能沖破重重阻力,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難點:了解春筍能沖破重重阻力,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認識4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指導書寫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的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謎語,想不想猜?仔細聽――
頭戴尖尖帽,身披節節衣。每年二三月,腦袋鉆出地。知道是什么嗎?
2、齊讀課題,提醒:“筍”是一個生字,平舌音。學習“筍”(結構、指導書寫)
3、你們見過春筍嗎?今天老師把小春筍帶到教室里來了,你們看,它長的什么樣子呀?
出示竹筍實物,認識“淺褐色”。
剝開春筍,感知“嫩生生”。
二、初步感知美文
1、這樣一個“嫩生生、淺褐色”的春筍娃娃多可愛啊,它是怎么生長的呢?豎起小耳朵仔細聽。(聽課文錄音,回答問題)
2、喜歡春筍娃娃嗎?打開課本,輕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詞語多讀幾遍,注意讀書姿勢啊!(按要求自讀,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1)讀詞語(正音,去拼音讀)
春雷 喚醒 沖破 泥土 掀翻 冒出來 淺褐色 石塊
裹著 娃娃 迎著 春風 生長 嫩生生 笑聲 外衣
4、在課文中快速圈出這些詞語,把詞語帶入課文再讀,聯系課文想一想這些詞語的意思。(再讀課文,師巡視)
5、指名反饋交流,理解詞語。
三、指導讀長句子
過渡:這篇課文比較長,有的句子比較難讀,你讀好它了嗎?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
1、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2、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是否讀得正確、流利。評議、正音。
誰能大膽、響亮、流利地讀給大家聽?你們覺得他讀得怎樣?
4、再指名分段讀,想:這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讀生字,給生字擴詞。
2、這些生字中哪些是上下結構的字:(聲、笑、節)
(1)觀察一下生字表中的這3個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它們寫正確、美觀?
(2)生自由說,師作適當補充。
(3)聲:上面的“士”字頭約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寬些。
(4)笑、節:同樣的,偏旁部首都是約占田字格的1/3,“節”下半部要寫在橫中線上。
3、這些生字中哪些是左右結構的字?(沖、破、外、塊)
沖:認識“冫”(兩點水)比較“冫”和“氵”在寫法上的不同。
破:認識“石”字旁,寫時要略小一點右邊“皮”字。先寫橫勾。好多小朋友會漏掉勾。
塊:左右結構,“土”略小,且偏上些。
外:左右各占一半。左邊第一撇短。
4、師范寫生字,生描紅。
5、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6、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春筍能沖破重重阻力,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指導正確書寫“再、迎”。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小朋友們,上一節課我們把《春筍》的課文讀通順了,還學會了幾個生字,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學得怎么樣?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膽地舉起小手。
出示詞語:
春雷 喚醒 沖破 泥土 掀翻 冒出來 淺褐色 石塊
裹著 娃娃 迎著 春風 生長 嫩生生 笑聲 外衣(開火車讀)
二、導入新課
1、師:小朋友,通過識字1的學習,我們知道當春天到來的時候,氣候變暖,小草、樹木都發芽了,百花竟相開放,春姑娘給萬物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希望。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春筍》這篇課文看看春筍在春天是怎樣生長的?板書課題:1春筍(認讀,正音)瞧,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出示春筍實物)
2、誰能說說春筍的樣子?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師生評議,正音。
教師范讀,全班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嘗試想象畫面。
師:“小朋友們已經在學習‘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的本領。今天,我們就來比一比誰的這個本領強?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聽老師讀,并努力想畫面。”
師讀第一段
2、指名嘗試用自己的話描述腦海中的畫面,教師適時點撥。
師:“現在,誰先來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能說多少就說多少。”
3、教師再次感情朗誦,學生扮“春筍”再現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就是春筍。但春雷沒來之前,你們在干什么?”
師:“春天還沒來到,地面上還找不到可愛的春筍娃娃。他們在哪里呢?奧,他們在地下睡覺。噓——別吵別吵,讓他們安靜睡覺。”
師(過了片刻,再聲情并茂地朗誦):“一聲春雷,喚醒了……”(略)
4、齊聲感情誦讀。
(出示填空)一聲春雷,喚醒了( ),喚醒了( ),喚醒了( )
5、師:蓋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筍把它們沖破了;壓在身上的石塊多重呀!可春筍把它們掀翻了!春筍一個接一個,你追我趕地往上長,終于冒出了地面,它們多頑強呀!(以填空的形式指導學生背誦)
6、師:小春筍睜開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個世界,它看到了什么?會說什么?請你把自己當作小春筍,和你的朋友說一說。指名說。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春筍冒出來了,它們長什么樣兒,是怎樣生長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實物]看,它是什么顏色的?
誰來剝剝它的外衣?[學生體驗剝筍]哎呀,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層一層的,包得多緊啊,課文中用了那個詞?(點擊:裹)
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們相比,這些剛從泥土里冒出來的小春筍可真像……(娃娃)它們是多么嬌嫩,多么可愛呀!書上說是怎樣的娃娃呀?(點擊:嫩生生)
(3)你喜歡這嫩生生的娃娃嗎?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一句)。
(4)小春筍冒出了地面,是怎樣生長的呢?請大家再好好讀讀第二自然段。
“迎著”該是怎樣的?師指圖:你們看,春風輕輕地吹,春雨細細地下,筍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氣呀!你能讀好這一句嗎?指名讀,師生評價。
(5)小春筍長了幾節?長長停下來了沒有?向哪兒長?是啊,它們就是這樣一節,……(邊做手勢)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滿足!
(6)能讀好這兩句話嗎?(指名讀)
(7)它們怎么會長得這么好,這么有力呀?(指名讀相應的句子)
是啊,被春風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長一長,被陽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長一長,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個飽,就又向上長一長。春筍就是這樣一節,一節,又一節。向上,向上,再向上。(板書:向上向上再向上)
(8)這么嫩生生的小春筍最后長成這么又高又壯的竹子,真不簡單,此時你想對春筍說些什么呢?
(9)我們連起來讀好這一段,好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指名比賽讀,齊讀。)
(10)在老師的眼里,你們就是這一群群嫩生生的娃娃,在大口大口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一歲又一歲,個子在長高,本領也越來越大,小春筍們,我們一起被背一背!(齊)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再、迎”
2、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寫“再”和“迎”時,要注意筆順:“再”的第四筆是豎,這一筆要寫在豎中線上;“迎”字里面有四筆。學生特別容易寫錯,第一筆是撇,(會寫成點)硬耳朵旁寫成橫撇彎勾。
3、師范寫生字,生描紅。
4、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5、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
《春筍》說課稿
教材分析與處理:
《春筍》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開篇之作,它描寫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課文共同描繪出一幅春景圖,體現出新教材新、實、簡、美的特點,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生字,會寫9個,學會4個偏旁部首;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能力目標:
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春筍的熱愛,對春天和大自然的贊美。
根據以上目標,將全課分為兩課時。第二課時重難點確定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春筍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春天之美。
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1、圖象激趣,溫故知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可愛的生字娃娃復習生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掃除學生閱讀路上的“攔路虎”,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文,通過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進入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多邊互動,質疑探索
(1) “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為了便于學生將語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結合起來。創設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媽媽是怎么喚醒你的?引導學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積淀,理解“喚醒”就是“叫醒”的意思,體會春雷對春筍的關愛,并通過想象春筍聽到呼喚時的心情,感受春筍對春天的憧憬和熱切向往。
(2)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動畫演示春筍怎樣“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是多么生動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主動觀察春筍破土而出的過程,從而建立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根據畫面理解沖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從中體會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難點。
(3)實物和圖片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春筍的外形特點,促使學生快速準確的理解春筍長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認識春筍的外形特征。
4、開放資源,拓展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運用語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重要的遷移訓練。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看了“春筍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