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科書里的散文3篇
多讀散文可以培養學生對生命、自然、生活熱愛的美好感情,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小學教科書里的散文,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小學教科書里的散文一
火燒云
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爺爺在墻根靠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你老人家必要高壽,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馬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狗十分兇猛,在向前跑,后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那么大,也那樣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哪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須低下頭,揉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云下去了。
小學教科書里的散文二
爬山虎的腳
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墻爬上去,在房頂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小學教科書里的散文三
觀潮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是觀潮的最好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流,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人們的眼前。平靜的江面,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秋陽下,籠罩著一層白蒙蒙的薄霧。遠處,幾座小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近處,鎮海古塔、中山塔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
這時候,江潮還沒有來,可是,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向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墻。那浪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六七米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