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基礎學習方法詳解
1、從習慣于“開卷”走向習慣于“閉卷”。由于種.種原因,很多省份的初中升高中歷史考試都是開卷。初中孩子們可能習慣于從教材、教輔資料上去尋找答案,在開卷中,資料的閱讀和鑒別能力也許得到了鍛煉,但是卻使得你們的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尤其是歷史這門學科,有很多知識必須先要植根于你頭腦里,你才能對它有更多理性的認識,而習慣于開卷,無異于嬰兒學走路時依賴“學步車”一樣,使你們總是在蹣跚學步、不敢大步向前。進入到高一以后,首先不要奢望任何正規考試會是“開卷”,而應該習慣于拋開書本,自己獨立去完成一份滿意的歷史試卷。
2、從依賴于課本到嫻熟駕馭課本。初中時,同學們對歷史知識的主要來源是課本的內容,課本教會我們基礎知識和基本理念,但是我們要清楚,歷史知識浩如煙海,課本僅僅提供了滄海一粟。我們絕對不能滿足于對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而是以此為依托,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最終能夠熟練運用課本知識來解答更多的疑難。
3、從不敢獨立思考到敢于獨立思考。初中時,很多學生習慣于做“乖孩子”,對于老師傳授的知識一字不漏地去背誦和記憶,但是,很少有質疑的習慣,把“標準答案”奉為圭臬,不敢越雷池半步。到了高中課堂,老師們希望你們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敢于質疑、敢于思辨。由過去思考“是什么?”轉變為思考“為什么?”“怎么樣?”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具有創新思維的高中生,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
二、獲取知識方式的轉變
1、從單純依賴課本、只知道從課本獲取知識轉變為從有價值的史書、與歷史有關的課外資料上廣泛獲取知識。歷史知識是沒有止境的,各種文史資料浩如煙海。如果你有心,那么就一定能找到獲取知識的途徑。在高中階段,接觸到《論語》、《左傳》、《史記》等史學經典并不算早,通過閱讀我們不僅了解到很多史料的來源,而且通過對文言文的閱讀,我們獲取了與古人對話的途徑。
2、從單純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到善于用多種方式獲取歷史知識。例如:積極參加歷史社團、第二課堂活動、參觀歷史展覽、博物館等方式。我們的高中生涯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在高中的環境里,積極參加與歷史有關的社團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參觀歷史展覽,這對于學習歷史來說是有好處的。
3、從吸收單一的史觀到培養多元史觀,用不同的史觀去獲取知識的不同角度。培養團隊合作的習慣。
4、從依靠個人單干獲取知識到善于利用團隊合作來獲取知識。(可以利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分享交流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中歷史隋唐知識點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高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一、希臘的政治制度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原因: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小國寡民的國情;②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達。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歷程: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人民主權、輪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于社會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為后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人,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②過于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二、羅馬法
1、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早期的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成文法誕生標志是《十二銅表法》的頒布。
公民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的羅馬法律,被稱為公民法
萬民法:在古羅馬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普遍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6世紀,《民法大全》標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羅馬法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維系了帝國的統治,穩定了社會秩序。②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典,極大影響了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維護奴隸制度。
高中歷史時間記憶方法
一、相同的歷史時間。
歷,有許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發生的,我們只須記住一個事件的時間,就記住了其它幾個事件的時間。例如,在1861年發生了下列歷史事件:1俄國農奴制改革;2美國內戰爆發;3意大利王國成立。又如在1804年發生的歷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獨立;2拿破侖加冕稱帝。這些都是在相同的時間(同年)發生的不同歷史事件。我們把它們歸納在一起,就能輕而易舉地記住這些歷史事件的時間。
二、相似的歷史時間。
歷,還有許多歷史事件的時間,看起來很相似,在記憶時容易混淆。如果把這些相似的時間放在一起,在比較、區別中記憶,就能提高記憶的效率。例如,676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646年,日本大化改新。這兩個時間很相似,只是中間的數字不同。又如,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并通過《人權宣言》;1889年,第二國際建立。這三個時間也很相似,只是第二個數字不同。
三、相連的歷史時間。
歷,更有許多歷史時間是相連的。利用這些時間的連貫特點進行記憶,是行之有效的記憶方法。例如,1916年,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1920年,國際聯盟建立;1921年,華盛頓會議召開;1922年,蘇聯成立。這七個時間都是連在一起的,從1916年至1922年,我們只須記住開頭或結尾的時間,其它的可以依次類推。
四、相關的歷史時間。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外,還有些歷史事件的時間,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連。但它們的內容是相關聯的,這些相關聯的歷史事件,構成一個完整的歷史階段,形成系統。例如、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起義;公元前49年,愷撒奪取羅馬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即羅馬帝國建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滅亡。這七個歷史事件的內容是相互聯系的,這七個時間也是相關聯的,它們共同構成古羅馬的盛興和衰亡。我們在學習時,通過歷史事件的內容,把相關的時間聯系起來,將會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這些歷史時間和歷史事件。
高考歷史怎么復習
一、仔細解讀考試說明及課標,把握復習方向。
考試說明,是該達到水平的重要依據。它規定著歷史高考該考啥怎么考等?說它是高考復習的指南針,恰如其分。為事半功倍,復習之前必須認真解讀,掌握正確的方向。所以大家要在老師的帶領下,解讀好考試說明以及新課標,搞清重點和難點,做好針對有效的復習。
要注意考試說明當中不同的動詞,如,“概述”“知道”“認識”“了解”“理解”“掌握”“探討”等。這些詞語所對應的,是對不同知識要求程度的不同。
舉個例子吧,比如《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一節課標:“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逼渲械摹傲私狻保且笳莆栈A知識能達到再認的程度,而“分析”呢,則是要求程度比較高,通過學習,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所以呢,一定要在老師的帶領之下,認真解讀考試說明和新課標,搞清楚對知識能力的要求,針對不同內容制定出適合復習策略,唯有把握重難點,才能提高復習的有效性針對性。
二、鞏固基礎知識,探索科學學法。
考試首先考的是基礎知識,大家要通過復習把知識整合成脈絡和體系。這就要求在復習中不但鞏固基礎知識,還會突出重難點。復習前要對學習方法有重視。對知識的體系有期待,然后才有可能形成點線面的知識網絡。
學習不斷深入,掌握了基礎知識,再漸次深入分析歷史現象,逐漸便能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做到這一點,便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給大家講幾條便于操作的方法。課前閱讀目錄,思考本節專題在整書中之地位。接著,思考本節標題及本專題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專題的大方統攝小節內容。
復習本節內容,定要留意讀一讀標題、課前提示、小標題、正文、插圖、以及資料卡片,知識鏈接和學習思考如果有,也不能放過。
仍以《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一節為例子,它是必修二專題一最后一節,首先大家會了解必修二呢,它是經濟史。然后分析本專題: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結構及特點,千百年,中國農業生產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基本形式,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
再然后呢,分析梳理本節教材:
第一框為重農抑商”,要扣住“重農抑商政策的目的、概況和影響”;
第二框“工商業的管理”,我們要讀出工商業管理的概況及影響”;
第三框海禁”政策,這里面要讀出“海禁政策的表現和影響”;
第四框“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大家要能讀出,明清時期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在強大的傳統經濟的壓抑下這種萌芽迅速夭折,由此分析出封建王朝對工商業的壓制,以及當初閉關鎖國的政策方是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之主要原因”。
三、精選習題巧練習
人到高三,大家都是在題海里泡過,許多知識能力,練不到數量不會有什么效果,但也并非一味的靠練習,解題能力的提升,未必總是和做過的題量成正比。
做題的過程中,務必學會分析總結。
越來越豐富的復習資料上面有許多題是分層次的,而且答案也非常詳細。
我們要在做題的過程當中,以錯題本或做筆記的方式,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網絡,感悟解題的方法和規律,力求透現象看本質,舉一而能反三的效果,解題快又準,提高得分率。
專注初高中各學科學習,這是我們撰寫的第篇原創文章,更多閱讀,請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