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高中歷史的6大方法梳理
2、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3、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4、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5、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并設法記牢。什么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6、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的要求,也是善于讀書的標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高中歷史基本學習方法
一、轉變觀念,注重理解記憶
高中歷史理論性強,抽象概念多,死記硬背必然收效甚微,只有注重理解記憶才能事半功倍。在學習中我們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把握“為什么?”,要重視對歷史前因后果的分析。如在學習《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一章時,我們不僅要知道各國的政體,更要掌握各國政體確立的原因、影響及異同。
二、理清線索,構建知識網絡
我們對所學知識不能只是被動接受,而應該通過思考進行歸類、整理、找出知識間的聯系,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如我們在學習一章內容時,首先要看章節目錄及引言,把握該章的主線,然后在學習具體各節內容時,要理清每一節的要點,及各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也能夠得心應手地調用所需要的知識。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作業習慣等基本環節。
1預習習慣。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于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上課習慣。上課時不僅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還要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其次,要記筆記,但要注意處理好聽與記的關系,書上有的內容,我們可以直接標出序號,書中沒有的可記要點,下課后再做補充。聽課時若有疑問,可及時提出或課后探討,切不可不了了之。
3復習習慣。每天所上新課內容應及時復習,在復習教材時一定要將內容加以整理,將課本內容問題化、要點化、線索化,并且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融會貫通。看完課本內容后,再回憶一下重點問題。回憶可加深對知識的記憶,也是對知識的升華。
4作業習慣。首先必須獨立完成作業,然后要及時訂正,但訂正并不不意味著把正確答案用紅筆抄上即可,而是要分析出錯的原因,深究下去,直到真正理解該題考查的知識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訂正材料題時對于與參考答案出入較大的題目,我們一定要將答案與材料對照著看,找到答案在材料中的依據,從而感悟做材料題的方法。
高中歷史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知識點
(1)分封制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諸侯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后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2)宗法制
①特點:宗法制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
②內容: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執政權力,其余諸子分封為諸侯,諸侯國對于周王室處于附屬地位。周天子為天下的大宗。封為諸侯的庶子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侯的庶子分封為卿大夫,他們對諸侯為小宗,在本家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樣的大宗與小宗的關系。這樣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③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和政權的結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權
高中歷史必考知識點
1、秦統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
7、自春秋、戰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一的國家格局;君主__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__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世界的傳統科技與文化格局。)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整理
1.漢朝——內朝(中朝)
漢初,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于一身。
漢武帝時重用身邊侍從、秘書等工作的人,讓他們擔任尚書令、侍中等,參與軍國大事,削弱相權。
2.魏晉南北朝——三省體制
尚書省(最先擁有實權)、中書省、門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
(2)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3)影響: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相互牽制和監督,相權分散皇權獨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
4.宋朝——分割相權
宋初,中書門下作為行政機構。
后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
5.元朝——中書省
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行政機關,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元朝后期,宰相權勢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