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時節的養生之道
2023處暑時節的養生之道速看
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少辛多鮮
秋燥漸顯,宜多食用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海帶、芹菜、菠菜,多吃梨、冰糖、鴨子等滋陰潤燥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處暑后也是腸胃病的高發時節,飲食應保持清淡,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新鮮果蔬,特別是西紅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八月將末,三伏已盡,處暑節氣,一身清朗,淡步而來。二十四節氣當中,按照炎熱程度來排序,第一名是大暑、第二名小暑、第三名是立秋。所以對于苦熬盛夏的人們來說,立秋只是名字給人了一種精神寄托。而處暑才是送來真實涼爽的節氣。
處暑節氣的農事活動
處暑,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15]處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采摘,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以后,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于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稼成熟很快。“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三日無肯谷”“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等,都說明處暑節氣后,作物很快要收獲了。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處暑釋義:節氣名。在每年公歷8月23日前后。處暑以后,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減少。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于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節氣的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中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后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處暑雷暴活動較多
華南、西南、華西進入9月,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于低緯度的暖濕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于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進入9月,中國大部開始進入少雨期,而華西地區秋雨偏多。它是中國西部地區秋季的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華西秋雨的范圍,除渭水和漢水流域外,還包括四川、貴州大部、云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帶發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現。最早出現日期有時可從8月下旬開始,最晚在11月下旬結束。但主要降雨時段是出現在9、10兩個月。“華西秋雨”的主要特點是雨日多,而另一個特點是以綿綿細雨為主,所以雨日雖多,但雨量卻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強度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