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飲食要注意什么
處暑節氣飲食要注意什么
1、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秋季比較干燥,若是不注意滋陰潤燥的話,很容易被燥邪所傷。所以說,平日里要常吃雪梨、西瓜、黃瓜等水分多的食物,幫助滋陰驅趕體內的燥邪。
其中,你若是覺得直接吃口味太單一了,那么可以選擇多種水果一起榨汁飲用,好喝又能補水,剛好可以改善秋燥帶來的口干問題。
2、注意適量攝入蛋白質
秋季氣溫逐漸降低,涼風習習很容易讓人著涼感冒的。尤其是那些身體比較弱的人,務必要做些措施,保健身體。比如說適量攝入蛋白質,幫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其中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乳制品、魚肉、豬瘦肉、豆制品、雞蛋。
所以說,到了秋季以后,不要忘記吃肉,可以用它煮湯,這樣比較好下飯,而且比較容易下飯。當然,不要煮的太油膩,以免影響食欲。
3、注意燒烤要少吃
燒烤很多人都愛吃,注意了秋季干燥,身體容易被燥邪侵襲。這個時候要少吃燒烤,因為這類食物多燥熱傷津,吃多了會加重體內的燥邪,損耗津液,對健康不利。
處暑養生吃什么好
1、吃酸不吃辣
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因此,這個時節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蔥及酒等,特別是生姜。這些食物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尤其是處暑過后,天氣開始干燥,會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比如生姜,在古代醫書中就有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2、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作“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3、少食辛辣多清淡
處暑時節,由于氣候漸干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干,皮膚干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而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少吃點辛辣的食物,多吃一點清淡食物。
4、吃熱不吃涼
九月的天氣是變化多端的,也許上中午還是高溫天氣,下午晚上便是寒冷無比。所以在處暑這個節氣之中,大家不僅要注意好保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好,切忌不要吃太多冷涼的食物。因為秋季逐步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患上一些常見的疾病,所以在飲食上,最好能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處暑后天氣還熱嗎
降溫幅度大: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冷暖空氣勢均力敵: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臺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
處暑后還要熱多久
在我國南方多地,在處暑之后還會有“秋老虎”,天氣炎熱而干燥,只是早晚稍微降溫,這種天氣會持續十來天,通常在白露時節才算是真正進入秋季了,天氣才會真正涼快起來。
在處暑之后,北方地區基本上除了正午太陽會強烈一些,其他時候并不會太熱。處暑過后北方天氣會逐漸轉涼,南方卻容易受秋老虎影響,持續高溫。
在南方許多地區,還是會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干燥,我們稱之為“秋老虎”。
處暑期間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暑氣逐漸散去,早晚溫差變大,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熱不亞于暑夏之季,距離進入真正涼爽的秋天還有待時日。
處暑后,由于蒸發量大,空氣濕度大,就形成了即熱有悶的特點,也是人們最難受的“桑拿天”。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
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于熱得喘不過氣來。
處暑的含義是什么意思
處暑的主要含義就是指夏天的離開,因為數它是大小數代表的是夏天,夏天的那種酷熱感和我們即將到來的秋天不一樣。處暑即為出署,是炎熱離開的意思。它屬于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公歷8月23日,處暑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此時的三伏已經接近尾聲,白天熱,早晚比較涼,晝夜溫差比較大。 此時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采摘,進行水稻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