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是夏天的結束
處暑節氣是夏天的結束真的假的?
“處暑意味著夏天結束,處暑節氣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币馑际茄谉岬南奶旒磳⑦^去了?!?/p>
處暑過后還會再熱上一段時間,處暑節氣代表著暑氣散去的意思,但是天氣從炎熱到涼爽需要一個過渡時間。由于受“秋老虎”的影響,處暑節氣后,有短期回熱天氣,一般在8月到9月之間,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
處暑節氣是什么意思?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
處暑的到來同時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
產生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
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處暑節氣的天氣特點
1、氣溫下降
處暑時節,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
2、秋高氣爽
處暑節氣,氣溫開始走低。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
處暑節氣的風俗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 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通過出游可以大大提升暗財的機會。
處暑節氣為什么吃魚宴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而作為普通的人,可以通過吃魚宴這樣的活動來提升自己事業方面正財的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