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
三伏天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是什么呢?感興趣的話快快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三伏天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最新發布,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三伏天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最新發布
1、蛋白質。健康飲食小常識指出,因為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了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應達100克左右,其中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佳,還須注重補充賴氨酸。
2、維生素。夏天出汗多吃什么好?因為高溫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所以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而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乃至維生素A、維生素E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都有一定作用。
因此,一到小暑時節,就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和夏熟水果,如番茄、西瓜、甜瓜、桃、李、楊梅等,這些都富含維生素c。另外,還需多吃些含B族維生素的糧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和蛋類食品,亦可適當口服些酵母片。
三伏天要少食冷飲
夏天吃什么解暑呢?這是大家都在關注的問題。有些人在夏季喜歡大量吃一些冷食冷飲,甚至是冰過的食物、飲料。吃冷飲過多,不僅會沖淡胃液,而且還會刺激胃黏膜,頻繁地飲用冷飲,吃起來雖然涼爽可口,但其會影響食欲,不利消化,
還會因過度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大麻煩,導致局部血管收縮和消化道缺血、缺氧,發生胃腸功能紊亂。如果原有慢性胃炎或胃癌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很可能引起急性發作,特別是在食用含氣冷飲后,可能導致胃癌及十二指腸穿孔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三伏天的飲食調理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制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盡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三伏天的烹飪方法推薦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三伏天吃羊肉可驅寒
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不過,“吃伏羊”并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并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別隨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