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伏是幾號開始
今年入伏是幾號開始入伏2023時間表
7月21日
2023年7月21日入伏。三伏天是依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明確的。每一年小暑之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含有“庚”字的生活)為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未伏,合起來稱之為三伏。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冬病夏治”
在冬天落下的疾病,可以利用三伏天炎熱的天氣,加上食療、針灸等方式進行治療一些慢行疾病。冬季的疾病很多是因為陽虛盛引起的,而三伏天氣,是人體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是調理身體的最佳時期。這時候,冬病夏治就不能吃任何寒涼食物,要以溫補方式驅寒氣。
三伏天的由來習俗
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歷計算則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后,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這天白晝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后日照時間一天比一天少了,氣溫卻一天比一天持續升高,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的時候開始入伏,俗話說:“小暑大暑緊相連,氣溫升高熱炎炎”。這段時間叫數伏天。
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時間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隨著日照時間縮短,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三伏天的健康常識
1.三伏天宜伏不宜動,不提倡白天在室外進行劇烈運動。建議可選擇在早晚時分進行慢跑、瑜伽、游泳等運動。
2.三伏天要適當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口渴后也不宜狂喝。應少喝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3.三伏天飲食不宜過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季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子、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90%,都可用來補充水分。
三伏天要多喝熱茶
高溫天氣很多人都喜歡喝冰冷的飲料降溫,覺得熱冷相抵,吃冷的自身就會感到涼快一些。可是在高溫天氣中,人體的溫度會處于比較高的狀態,大量進食冰冷的飲料的話,雖然說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幫助我們降溫解渴。但是卻容易刺激脾胃,進而導致脾胃受損。
在這高溫天氣下,想要降溫的話,建議還是喝熱茶比較好。喝完熱茶之后,人體會出汗,從而讓汗液帶走一部分的熱量,進而起到降低體溫的效果。其中,可以泡菊花茶、桂花茶、決明子茶、枸杞茶、紅茶、綠茶等,泡好了趁熱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