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處暑節氣的含義是表示炎熱酷暑即將過去的意思,即“出暑”,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節氣時還處在秋老虎期間內,這時天氣雖然還很熱,但到了酷暑的尾聲,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天氣從炎熱向涼爽過度。
處暑節氣有哪些風俗
處暑的風俗有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1、吃鴨子:古人認為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2、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3、開漁節: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期,沿海地區常會在處暑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游、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游客前往。
4、煎藥茶:處暑時節,我國兩廣地區有煲藥茶的習俗。人們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煲藥茶,處暑過后仍悶熱,煲涼茶解暑熱。
5、拜土地公: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處暑節氣有什么特點
處暑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
處暑時炎熱的酷暑已漸消退,雖暑氣呈退減趨勢,氣溫不會異峰突起,但此期間仍然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相差不會太高,但天氣很悶熱,并未真正涼爽。
處暑時節有哪些花
處暑時節開的花有玉簪花、桂花、海棠花。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是反應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暑的來臨意味著表示炎熱漸消,暑氣至此而止。
處暑吃什么好
處暑吃鴨子、糖醋蓮藕、米粥、南瓜燉牛肉、冰糖蒸梨、郡肝、龍眼、白丸子、涼茶、酸梅湯、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等食物。處暑過后,氣溫開始下降,而且晝夜溫差大,在飲食調養方面還是以養肝潤肺為主,建議飲食清淡,少吃辛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