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后導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6)
時間:
廣達2
課堂學習
五、與“FFS”教學模式相適應的教師角色變化
“FFS”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角色要實現根本性轉變,從真正意義上,由課程復制者轉變課程開發的研究者;有知識講授者轉變為問題發現者;由知識抄寫者轉變為學習活動設計者;由課堂教學管理者轉變為學生有效學習的服務者。教師在備課、上課、評課等不同環節的角色也將1發生變化,教師備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從教材到教案,而是“師生共備”;課堂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單向的知識傳授和線性參與,而是“師生共學”;課后評價不是教師層面的主觀評價,而是“師生共省”。
“FFS”教學模式一個貫穿教與學過程的操作性模式,主要適合單元教學和主題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按“問題發現課”、“問題生成課”、“問題解決課”和“問題綜合解決課”的課型要求及流程來精心設計。尤其是在備課態度上需要教師用“心”備課,不僅備知識,還要備學法;不僅是過程設計,還要開發工具;不僅編寫教案,還要創建教學文件夾。只有這樣,才能滿足“FFS”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
從備課的操作層面上講,教師由粗放式教學變為精細化教學;由經驗式教學變為科學化教學。備課要以按單元備課或主題備課,提倡備課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長期積累課程資源,對所承擔教學任務要長期備課。概括起來稱為“一夾一案+三單”,“一夾”是指一個主題或單元內容創建一個備課文件夾;“一案”是指一個主題或單元內容設計一個完整教案;“三單”是指教師圍繞一個主題或單元內容研發《問題發現單》、《問題生成單》和《問題訓練單》。其中《問題訓練單》的研發和設計,要根據教學任務和課型需要研發“問題拓展課”中使用的《問題訓練單(二)》內容。從備課過程來看,教師備課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也是教師自主學習,提升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體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