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345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采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345優質高效課堂
(一)“345優質高效課堂”的總體構架“345優質高效課堂”中的345是指“三步四環節五課型”。
1.三步:是指“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后訓練”三個步驟。
(1)課前預習:解決什么時間預習?預習什么內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怎樣設計預習學案?通過什么方法、手段使學生掌握學習目標等等。
(2)課內探究:要體現“三講三不講”;要搞好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明確哪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問題學生合作探究;如何進行問題點撥?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反思總結環節如何設計?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檢測、課堂反饋、課堂矯正、目標達成和拓展提升等。
(3)課后訓練:要體現“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發散思維性、發展提高性和遷移應用性的作業;要適當控制作業的數量。
2.四環節:是指課內探究的過程中要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四個環節,要研究好設置各個環節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3.五課型:每個學科結合各自學科的具體特點,設計出五個課型(每個學科的功能和名稱不同)。如:①新知探索課;②習題訓練課;③檢測點評課;④閱讀寫作課;⑤實驗探究課。
(二)模式流程的闡釋1.課前、課內、課后“三步”要求與關系
(1)課前預習。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編制預習學案,指導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與鞏固,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有效地檢查與診斷,了解學情,為課堂上的學生高效學習,教師精講點撥作準備。課前延伸的預習學案編寫要遵循以下原則:
①基礎性。緊扣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對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內容的設計。
②適度性。預習學案所涉及的內容的難度要適中,讓絕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自己就能解決學案上70%的內容。
③適量性。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要適量,每節課課前預習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堅決杜絕把指導學生預習的學案變成教師搶占學生自主支配時間的一種手段。
(2)課內探究。學生根據教師的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掌握基礎知識,找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通過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找出難以解決的問題,提交給老師;針對學生在前兩個學習環節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教師進行精講點撥,幫助學生解難答疑,升華提高;教師精心設計隨堂檢測題進行當堂達標檢測,檢查學生當堂達標情況。
(3)課后訓練。精選習題,或布置實踐性作業,進行拓展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拓展提高。
2.課堂“四環節”流程要求
(1)自主學習。學生根據學案上教師設計、問題、創設的情景或導讀提綱,進行自主學習,當堂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學生要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做好記錄,為提交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打下基礎。
(2)合作探究。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學習小組也可依托學案上教師預設的問題討論解決,把小組合作探究的成果進行交流展示,教師匯總學生交流展示中出現的問題,準確把握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為精講點撥做好準備。
(3)精講點撥。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中發現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律,點撥答題方法與思路。精講點撥準確有效的前提是教師應具備準確把握課標、教材的能力,能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力求做到我們一直倡導的“三講三不講”原則。
(4)有效訓練。針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精編精選當堂達標訓練題,進行當堂達標測試。要求學生限時限量完成測試題,可通過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及時對錯題進行講評點撥,確保訓練的有效性。
3.五課型的設計要求
各個學科應根據各自的學科特點設計五種不同的課型,在各種課型的流程設計要體現課前預習,課內探究和課后拓展三個步驟,同時在課內探究的過程中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要在按照“三步四環節”的相關要求設計每一種課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