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必修二期末試卷題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必修二期末試卷題
A.悲愴(chuàng) 眷顧(juàn) 逃遁(dùn) 貧瘠(jí)
B.潦倒(liáo)譬如(pì) 融化(lóng) 赫然(hè)
C.嘶叫(shī)疏落(sū) 迷瞪(dèng)囫圇(hú)
D.歧韻(qí) 魂魄(pò)腐蝕(shí)韶音(shào)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笑逐顏開 黃梁一夢 出奇不意 心急如焚
B.明察秋毫 幅員廣闊 輕而易舉 典雅端莊
C.瞻養(yǎng)父母 歸根結(jié)底 晶瑩透明 前赴后繼
D.忠心耿耿 相濡以沫 百感交積 擅長歌詠
3、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隱逸恬淡 逸聞軼事 B.略勝一籌 領(lǐng)略秋景
C.不能自已 死而后已 D.緩慢悠長 自在悠閑
4、下列句子中,加點熟語不能用括號里的成語替換的一項是( )
A.他的結(jié)局對于這山望著那山高的那種人,是一個很好的教訓(xùn)。(見異思遷)
B.要想學好一種樂器,必須要從小練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這個道理。(水滴
石穿)
C.在許多電視劇中,部分官員和地產(chǎn)商一個鼻孔里出氣,哄抬房價。(沆瀣一氣)
D.人家有災(zāi)難,你怎可以悠閑地看熱鬧?悠閑地看熱鬧,至少有坐山觀虎斗之嫌。(洞若觀火)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我們祖國的建筑中,具有久遠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shù)傳統(tǒng)。
B.生活是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賞,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
少發(fā)現(xiàn)。
C.實現(xiàn)工業(yè)現(xiàn)代化,任重道遠,會遇到許多不熟悉的新情況、新經(jīng)驗和新問題。
D.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和諧之旅”,它向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致力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對外努力建設(shè)和平繁榮的美好世界。
6、下列句子中,表達得體的一項是 ( )
A、老隊長很受大家尊敬。不幸的是,他在一次施工事故中一命嗚呼了。
B.令嬡這次獲兒童畫全國大獎,多虧您悉心指導(dǎo),我們?nèi)叶几兄x你。
C.我在這個問題上請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決,于是不恥下同,向葉先生請教。
D.老黃,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長命百歲。
7、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是郁達夫的小說,帶有濃重的頹廢情緒,毫無積極意義。
B.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F(xiàn)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
C.中國臺灣當代散文作家?!段业目罩袠情w》是其代表作:
D. 《西安這座城》的作者是賈平凹,其代表作有《廢都》《浮躁》等。
8、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江畔獨步尋花
杜 甫
稠花亂蕊裹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qū)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注】公元761年,杜甫從甘肅攜家出發(fā),歷經(jīng)千辛萬苦到達成都。當時他剛剛50歲,貧病交加,這首詩正作于當時。題中的江指成都錦江。
A.首句寫錦江春光之盛,花木之繁?;ㄔ?ldquo;稠”,蕊日“亂”,花怒放江濱曰“裹”,用詞
新奇,富于創(chuàng)造力,將江邊千紅萬紫、葉艷爭妍的美好景象完全描繪出來。
B.次句筆調(diào)一轉(zhuǎn),春光雖美好,身體卻很衰弱,獨步江畔,本是賞春,結(jié)果反倒“怕
春”了:這個“怕春”,實是愛春的深化,也感嘆自己年老體衰、舉步維艱。
C.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詩人將病弱之體置于花稠蕊亂之中,由賞春到
怕春,詩人的那種嘆老傷病,“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精神狀態(tài)就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
者面前了。
D.這首后兩句筆調(diào)再轉(zhuǎn),雖然“行步欹危”,但“我”還能寫詩詠花,飲酒賞花,詩和酒還是供“我”驅(qū)使著的,“我”還不需要別人來照顧呢。
9、語言運用。
寫出下面故事中廚師自說三罪的潛臺詞。(3分)
晉文公在用餐時,發(fā)現(xiàn)烤肉上纏繞著一根頭發(fā),于是大發(fā)脾氣,要治廚師的罪。在這危
急關(guān)頭,聰明的廚師連忙跪下來說:“臣有罪!臣的罪有三條:切的刀快得像寶劍,能割下
肉卻割不斷頭發(fā),這是罪一;烤肉時,我用鐵簽穿起肉來反復(fù)翻動,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這么長一根
頭發(fā),這是罪二;爐火熊熊燃燒,肉熟了,頭發(fā)竟沒有烤焦,這是罪三。有此三罪,的確不可饒恕。”
。
10、詩詞名句填空(每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將進酒》)
,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明月松間照, 。(王維《山居秋暝》)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今宵酒醒何處,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二、閱讀理解(14+12+10,共36分)
(一)閱讀《再別康橋》節(jié)選部分,回答11—15題。(14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11、節(jié)選詩中的“青荇” “彩虹” “星輝”等意象有什么作用?(3分)
12、節(jié)選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2分)
13、請寫出節(jié)選詩的韻腳字。(3分)
14、你怎樣理解“招搖”“甘心”二詞在句中的含義?(3分)
15、節(jié)選詩最后一節(jié)改全詩第一節(jié)的“輕輕”為“悄悄”,你認為有何深意?(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題。(選擇題每題2分,第18題4分)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
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___a__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_ b _ 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_ c __ 數(shù)著一絲一絲__d___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朝榮)的藍
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
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ǖ?,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16、給文中a,b,c,d空缺處選擇填入的詞語,最適當?shù)囊豁検? )
A.煮 聽見 列 灑 B.泡 聽得 細 漏
C.沖 細聽 忙 射 D.燙 聆聽 點 照
17、作者認為牽牛花的色彩“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對此理
解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充分說明作者對色彩的研究頗有造詣,也反映了作者對顏色的看法。
B、這與文眼一致,從視覺效果上突出了北國秋的“清、靜、悲涼”,恰當?shù)膫鬟_了作者的情感。
C、四種顏色里,確確實實是藍、白色最好,不濃不淡,不妖不艷,恰到好處。
D、作者僅僅是為了表達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實際上,淡紅色的牽牛花還是蠻不錯的。
18、選文中兩次寫到聲音:一是“青天下馴鴿的飛聲”,一是“秋蟬的衰弱的殘聲”。對這
樣寫的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兩種聲音的描寫,巧妙地告訴讀者,北國的秋天有“清、靜、悲涼”的一面,也有生機勃勃的一面。
B.兩種聲音的描寫,其實沒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寫實而已,這兩種聲音那時那地
確實有。
C兩種聲音的描寫,很好地寫出了北國秋天景色的多樣性,不然,就顯得單調(diào)而
乏味。
D.兩種聲音的描寫,以聲寫靜,更能讓讀者感受到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
19、作者說‘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這“秋意”指的是什么?表現(xiàn)這“秋意”的景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詩句中,與文中意境最相吻合的一項是 ( )
A.結(jié)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向偏。(陶淵明《飲硝》)
B.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盂浩然《道故人莊》)
C.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D.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賀新郎》)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題.(10分)
我倚在一塊大石頭上向上游看去,這龍槽頂著寬寬的河面,正好形成一個丁字。河水
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 a ,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當河水正這般 b 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xiàn)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它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齊跌了進去,更涌、更擠、更急。溝底飛轉(zhuǎn)著一個個漩渦,當?shù)厝苏f,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而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
著,頓然攏成一束,向龍槽里隆隆沖去,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從溝底升起一道彩虹,橫跨龍槽,穿過霧靄,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當然,這么窄的壺口一時容不下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盡量這樣,壺口還是不能盡收這一川黃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__c___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我突然陷入沉思。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器、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各種人的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看罷水,我再仔細觀察腳下的石。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漕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人常以柔情比水,但 d 的水竟會這樣怒不可遏。原采這柔和之
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據(jù)徐霞客游記中所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游一千五百米處。你看,日夜不止,這柔和的水硬將鐵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節(jié)選自《壺口瀑布》,有改動)
21、作者用了很多詞語描寫水,請把至柔至和推推搡桑_C_如絲如縷,D.暢暢
快快,填在文中的a,b,c.d處。(2分)
a. b. c. d.
22、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B.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
C.這時的黃河像是一張極大的石床,上面鋪了一層軟軟的細沙,路上去堅實而又
松軟。
D.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23、下列對文章的寫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文章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瀑布的聲響、形狀、態(tài)勢及偉力。
B.作者運用了大量形象生動的動詞,展現(xiàn)出壺口瀑布的動態(tài)美。
C.選文中,作者以“我”的內(nèi)心感受來襯托瀑布之險。
D.作者在寫景中抒情言志,文章意境雄渾,感情真摯。
24、作者說:“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分析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
用。(2分)
25、品讀文中第②段畫線的句子,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來描寫瀑布,這樣寫的
好處是什么? (2分)
三、寫作
26、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作文。(40分)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jié),對于炎黃子孫而言是一年中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清明,既與傳統(tǒng)農(nóng)時節(jié)律“二十四節(jié)氣”相吻合,又融合了歷史中寒食、上巳等節(jié)日內(nèi)涵,是一個追憶和祭奠先人的肅穆日子,也是人們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無窮樂趣的歡樂節(jié)日。祭掃與踏青的習俗體現(xiàn)了一種“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情懷,在公祭民族先祖、英雄,祭奠家族的祖先的同時,還可以親近大自然,在春天的氣息里,感受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請以“清明”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字數(shù)6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