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使用方法大全(2)
(五)的地得的用法
暑假后,迎來了新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于“的、地、得”三個字的用法不明確,出錯率太高。因此,特給學生整理了三個字的用法。
的,一般用來修飾名詞
得,一般用來修飾形容詞
地,一般用來修飾動詞
“的”字一般用在修飾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時候。“的”放在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詞語之間。例如:
敬愛的、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
上面這些詞組,中心詞都在后面,都是名詞性的,因此在修飾限制它們時,都用“的”。
描繪或限制某種動作、性狀的時候,描繪和被描繪之間、限制和被限制之間,往往用“地”連接。例如:
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瘋狂地咒罵、嚴密地注視、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圍、沙沙地直響、斬釘截鐵地說、從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這些詞組,中心詞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動詞性的,因此在描繪、限制他們時都用“地”。
有時需要被說明動作的情況和結果,或補充說明事物性質的程度和變化,往往補充說明的部分改在被補充說明的詞語后面,這時兩者之間用“得”連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樂得合不攏嘴、驚訝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這些詞組,中心詞都在前邊,而且都是表示動作或性狀的詞語,因此補充說明它們時,都用“得”。
以上幾種用法,可以寫成下面的公式:
修飾限制+的+名詞 修飾限制+地+動詞 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
(六)簡單地說說“的”、“地”、“得”的詞性和用法
一、的——助詞,讀音為“de”
1.用在定語后,表示定語和中心語的領屬關系。如: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語后,表示詞與詞或詞組之間的修飾關系。如:詩集中的格律詩詞寫得真美!
3.附在詞或短語之后,構成“的”字結構,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詩不如各位高手的寫得好。
4.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語氣。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風采,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謂語動詞的后面,強調動作的施事者或時間、地點、方式等。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這個助詞發音為“de”,但唱歌時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詞,讀音為“de”
用在詞或詞組的后面,在句子中間作狀語。如:我認真地品味、欣賞博友們的美文、美詩。
三、得——助詞,讀音為“de”
1.用于動詞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詩只有造詣極深、積淀深厚的高手們才作得出來。
2.放在動詞后面表示行為、動作的進行狀況、結果、影響等。如:高手們的詩詞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詞后面表示 程 度 或結果、影響等。如:有些博友們的博文字號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體的句子中到底用哪個,其實有個非常簡單的判斷方法,這就是:“的”后是名詞,“地”后是動詞,“得”后是形容詞。反過來說,名詞前用“的”,動詞前用“地”,形容詞前用“得”。如:才子才女們的詩詞寫得美,我非常地欣賞!
(七)
筆者看電視有一個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亂亂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氣、很難受,簡直要暴跳如雷!
這樣的錯誤竟然都是在國家的文化教育陣地中央及省市電視臺出現,且層出不窮,屢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這樣的現象起碼有兩大惡果:
一、誤導少兒及各階段學生“的地得”的使用。三者用法本來在計算機普及前是很分明、嚴格的,現在卻一遍遍被電視、電腦誤導得亂了分寸,惡習一旦形成,一輩子都難改了,君不見許多大專家、大科學家、名人、明星至今還在念著他們那個時代的錯別字嗎?小的時候不抓就晚了。
二、破壞中國漢語語法有關助詞的系統性、邏輯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的地得”都可以亂用,“著了過”也可以亂用,“關于、而且、然而、可是、所以”等等都可以慢慢亂用、變著用,則漢語語法還不潰如決堤之水?
“的”字前一般是名詞、形容詞,作定語,修飾名詞,形成“定語+的+中心詞”的語法結構。“地”字一般在動詞、形容詞后,作狀語,修飾動詞,形成“狀語+地+中心詞”的語法結構。“得”字則是在動詞、形容詞后,“得”后再跟補語,是補語的特定表示。
希望有關部門和專家制定措施,嚴格限制“的地得”的用法,不要以為一閃即過了,無所謂,時間長了,則中國文化大壞也!我們的后代長受其亂,恐怕打也打不回來了怎么辦?現在的小學生作文中“的、地、得”的用法已經混為一談了,叫我哭笑不得、難受至極!
(八)“的、得、地”用法及其區別
不少同學對“的”、“地”、“得”這三個詞的用法含混不清,亂用一通。為幫助同學們掌握它們的用法,特查找到此文。
一、分析例句,明確用法
這里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說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后面的動作,說明“地”后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
“得”后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二、修改病句,強化認識
這里有一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請大家來當“醫生”,給這些句子治治病,以強化已有認識。
1. 由于李紅同學學習勤奮,這次語文測試,她考的特別出色。
2. 田野里,農民伯伯正在緊張得收割麥子。
3. 助人為樂地小華被市少工委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正確用法應為“考得”、“緊張地”和“助人為樂的”。)
以下信息來源自由自在小魚兒
主謂賓與定狀補,主干枝葉分清楚,
定語必在主賓前,謂語前狀謂后補,
的定地狀得后補,這些標志要記清。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說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后面的動作,說明“地”后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
“得”后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地+動詞
動詞+得
(九)“的”、“地”、“得”的用法(2)補充兩點: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這些副詞,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它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