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題及答案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題
C.羈絆(jì) 歸省(xǐng) 驀然(mù) 嗔視(chēn)
D.冗雜(rǒng) 攛掇(cuàn) 粲然(càn) 叱咤風云(chà)
2.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3分)
A.飛濺 靜穆 博擊 燒灼 B.魚火 愜意 疏密 包羅
C.顰蹙 必竟 驚鴻 嗔視 D.宛轉(zhuǎn) 彌散 高梁 飛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 )(3分)
?、僦挥形壹钡靡?,母親卻 的囑咐我,萬不能裝模裝樣。
?、诒环Q為“可吸入顆粒物”的揚塵是杭州空氣的 污染物。
?、廴龒{導流明渠截流成功,長江巨龍將被徹底 。
A.努力 重要 折服 B.用力 監(jiān)測 降服
C.竭力 主要 降服 D. 奮力 重要 折服
4.根據(jù)提供在括號內(nèi)的詞義,在句子后面括號內(nèi)填寫出相應的詞語。(4分)
?、磐庾婺负軞鈵?,怪家里人不早定,(翻來覆去地說)起來。( )
?、飘斔?聲音突然中止)的時候, 世界出奇的寂靜。 ( )
?、俏乙膊桓蚁裎璧讣乙话?,內(nèi)行地贊美她們地一舉手一投足,是怎樣地“(做本行的事情,成績十分顯著)”。 ( )
?、让恳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shù)享受中,使人(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 )
5.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8分)
⑴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
?、埔淮菲饋砭桶l(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 )
⑶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 )
⑷強刺激的河北梆子,這不就是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滾石樂”嗎?( )
6、下列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請客?——這是應該的。”于是對我說,“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
B.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C.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D.我實在描寫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兩句詩“珠纓炫轉(zhuǎn)星宿搖,花鬘斗藪龍蛇動”來包括了。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社戲》是現(xiàn)代作家魯迅的小說名篇,表現(xiàn)了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B.現(xiàn)代散文家豐子愷的《竹影》,寫了幾個少年畫畫的游戲,引出了對中國畫的藝術(shù)體驗。
C.《觀舞記》的作者是冰心,我們在上學期學過她的作品《紙船——寄母親》。
D.《口技》選自清代林嗣環(huán)編選的筆記小說《虞初新志》,作者是張潮。
8.體會下面一段話中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回答文后問題。(4分)
老師催促學生交作業(yè),他揚了揚手上的作業(yè)本,問:“都交齊了嗎?不會有漏網(wǎng)之魚吧?”有位學生怯怯地說:“老師,那條魚明天自投羅網(wǎng)可以嗎?”
(1)老師話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話里的意思又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詩人以《微笑》為題寫了兩句詩,請你按他的句式續(xù)寫下去。(3分)
微笑,是一縷和煦的陽光,讓生活五彩繽紛;是一點柔嫩的綠草,給大地無限生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默寫下列古詩。(5分)
?、砒B向檐上飛, ________ _____。⑵峨眉山月半輪秋, 。
⑶正是江南好風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葘懸雇砺牭健墩蹢盍返那{(diào),引起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此夜曲中聞折柳,_________________。
⑸寫幾重青山外,遠行人漸行漸遠的詩句: ,青山獨歸遠。
三、閱讀。(61分)
(一)(25分)
(甲)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nèi)泊著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fā)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②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③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乙) 月還沒有落,仿佛看戲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 )戲臺在燈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有縹緲的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jīng)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jīng)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魚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
11、給甲乙兩個選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2分)
甲: 乙:
12.第①段中的“輕松”和“舒展”表現(xiàn)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3分)
13.請從第一段中找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動詞(至少4個),它們對于刻畫這群少年朋友起到怎樣的作用?(3分)
14.第②段中的劃線句用了什么描寫方法?這句話的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作用是什么? (4分)
15、下列對“似乎聽到歌吹了”“也許是漁火”“那聲音大概是橫笛”三個句子中畫線的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似乎”“也許”表示猜測,“大概”表示基本肯定。B、“似乎”表示猜測,“也許”“大概”均表示肯定。
C、“似乎”表示猜測,“也許”表示猜測的另一種可能性,“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D、“似乎”“也許”“大概”都表示猜測。
16、甲乙兩段都對“戲臺”和“橫笛”的描寫。表現(xiàn)了(3分)( )
A. 對優(yōu)美迷人的夜景的贊美 B. 看戲后的興奮心情
C. 離開趙莊后對我的留戀 D. 對我的無限向往
17. “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這個比喻好在(3分)( )
A. 生動形象,能喚起人們的想象,表現(xiàn)小伙伴們有豐富的想象力
B. 有童話色彩,寫出了小伙伴們歡快的心情和他們高超的駕船本領
C. 想象豐富,有童話色彩,表現(xiàn)“我”欣喜、興奮的心情
D. 觀察細致,想象豐富,對當時的夜景作了生動傳神的描寫
18.本來寫夜間行船,為什么寫老漁父喝彩,這種寫法稱之為(2分)( )
A. 反襯 B. 對比 C. 烘托 D. 渲染
19.第甲乙段文字分別表現(xiàn)了“我”看戲前后怎樣的的心情?(2分)
(二)豐子愷的人品與畫品(12分) 朱光潛
①我對于子愷的人品說這么多的話,因為要了解他的畫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個人須先是一個藝術(shù)家,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的藝術(shù)。子愷從頂至踵是一個藝術(shù)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全都是藝術(shù)的。他的作品有一點與時下一般畫家不同的,就在他有至性深情的流露。子愷本來習過西畫,在中國他最早作木刻,這兩點對于他的作風都有顯著的影響。但是這些只是浮面的形相,他的基本精神還是中國的,或者說,東方的。我知道他嘗玩味前人詩詞,但是我不嘗看見他臨摹中國舊畫。他的底本大半是實際人生一片段,他看得準,察覺其中情趣,立時鋪紙揮毫,一揮而就。他的題材變化極多,可是每一幅都有一點令人永久不忘的東西。我二十年前看過他的一些畫稿——例如《指冷玉笙寒》,《月上柳梢頭》,《花生米不滿足》,《病車》之類,至今腦里還有很清晰的印象,而我素來是一個健忘的人。他的畫里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悠然物外,有時使你置身市塵,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他的人物裝飾都是現(xiàn)代的,沒有模擬古畫僅得其形似的呆板氣;可是他的境界與粗劣的現(xiàn)實始終維持著適當?shù)木嚯x。他的畫極家常,造境著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于平實中寓深永之致。他的畫就像他的人。
?、跁嬙谥袊居型粗f。子愷在書法上曾經(jīng)下過很久的工夫。他近來告訴我,他在習章草,每遇在畫方面長進停滯時,他便寫字,寫了一些時候之后,再丟開來作畫,發(fā)現(xiàn)畫就有長進。講書法的人都知道筆力須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訓練才能沉著穩(wěn)重,墨才能入紙,字掛起來看時才顯得生動而堅實,雖像是龍飛鳳舞,卻仍能站得穩(wěn)。畫也是如此。時下一般畫家的毛病就在墨不入紙,畫掛起來看時,好像是飄浮在紙上,沒有生根;他們自以為超逸生靈,其實是畫家所謂“敗筆”,像患虛癥的人的浮脈,是生命力微弱的癥候。我們常感覺近代畫的意味太薄,這也是一個原因。子愷的畫卻沒有這種毛病。他用筆盡管疾如飄風,但筆筆穩(wěn)重沉著,像箭頭釘入堅石似的。在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訓練和他在書法上所下功夫。 (《中學生》復刊后第六六期,1943年8月)
20.讀第①節(jié),思考:豐子愷的畫大半取材于什么?他的畫有有哪些特點?(3分)
21. “它有時使你悠然物外,有時使你置身市塵,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這一句話是從什么角度評價豐子愷的繪畫的?(2分)
22.讀第②段劃線句,作者認為當時一般畫家的“敗筆”是什么?作者寫這點用意是什么?(4分)
23、豐子愷的畫為什么能“筆筆穩(wěn)重沉著,像箭頭釘入堅石似的”?(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三)(24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4、解釋句中畫線的詞。(6分)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會賓客大宴( ) 婦撫兒乳 ( )
不能名其一處也( ) 婦撫兒乳( ) 滿坐寂然( )
25、下列“之”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
A、于廳事之東北角 B、邑人奇之 C、學而時習之 D、下車引之
26、下列帶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當是時 不知木蘭是女郎 B.婦拍而嗚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C.以為妙絕 自以為大有所益 D.撤屏視之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27.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稍稍正坐 B.賓客意少舒 C.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D.忽然撫尺一下
28.翻譯句子。(6分)
(1)京中有善口技者。 譯文:
(2)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譯文:
(3)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譯文:
29、文中為什么在開頭和結(jié)尾都要特別說明道具?(3分)
三、作文。(50分)
30、以“我深深感受到了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晒┻x填的詞語如“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集體的溫暖”“家庭的溫馨”“友誼的可貴”“誠實的可敬”等。也可以不受上述詞語的限制,自行選詞填補。
(2)600字左右。(3)寫成記敘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題答案
一、基礎知識。(39分)
1.B 2.C 3. C (每題3分)
4.(1)絮叨(2)戛然而止 (3)本色當行 (4)嘆為觀止 (每題2分,8分)
5.(1)比喻 (2)排比 (3)引用 (4)反問 (每題2分,8分)
6.C 7.D (每題3分)
8.⑴不會還有沒交作業(yè)的同學吧? ⑵我沒有交作業(yè),明天交可以嗎? 9.略。10.略。
二、閱讀。(61分)
(一)11.“輕松”和“舒展”,表現(xiàn)了“我”的歡喜輕快的心情。(3分)
12. 拔、點、磕、退、上、架。(至少4個,4分)??坍嬃诉@群少年朋友駕船時熟練敏捷、勤勞能干的特點和去看戲的愉快心情。(3分)
13.側(cè)面描寫。寫船行之快,襯托出“我”想看戲的急切心情。(4分)
14.嗅覺、觸覺、嗅覺。 (3分)
15.月夜行船,或月夜行船去看戲。(3分)
(二)16.實際人生。真誠、平和、超脫、對人懷有深刻的同情和愛。(4分)
17.是從讀者的心理感受、情感體驗這一角度評析的。(2分)
18.墨不入紙,畫掛起來像是飄浮在紙上,沒有生根。(2分)與豐子愷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豐子愷的畫沉穩(wěn)、堅實。(2分)
19.“我想得力于他純樸執(zhí)著的性格,他的木刻訓練和他在書法上所下的功夫。”(4分)
(三)20.(1)喂奶(2)坐,通“座” 。(3)打鼾,打呼嚕。(4)說出。(4分)
21.C (3分) 22.D
24.(1)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2)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6分,每句3分)
24.由遠而近,由外到內(nèi),由小到大,由分而合。(4分)
25.寫聽眾的反映。襯托口技表演的精妙。(3分)
看過“七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測試卷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