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以上是由小編
一、積累·運用(30分)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題目。(7分)
有人說,幸福是一杯白開水,既平淡又必須,幸福不是高貴的玫瑰,它是萬花叢中那一朵朵純潔的茉莉花,微風輕輕拂過,滿園都會散發出醉人的香氣。幸福常常是一副煙雨圖,清幽寧靜,朦朦朧朧。所以,幸福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你需要靜靜地以一顆平常心去感受。
幸福的感覺是美好的,如同蜜糖般甘甜,如同山泉般qiè( ▲ )意,幸福的感覺是愉悅的;如同陽光般燦爛,如同春花般xuàn( ▲ )麗; ▲ ......
(1)在橫線上,依據拼音寫出漢字。(2分)
(2)畫波浪線的句子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找出并改正。(1分)
(3)仿照畫橫線的句子,續寫語句。(2分)
(4)如果以“幸福”為主題開一次班會課,請你擬寫一段以“幸福”為話題的結語。(2分)
2.在下列各小題的橫線上,寫出相應的詩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① ▲ ,草色入簾青。 (劉禹錫《 ▲ 》)
② 抽刀斷水水更流, ▲ 。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③ 愛惜芳心莫輕吐, ▲ 。 (元好問《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④相見時難別亦難, ▲ 。 (李商隱《無題》)
⑤詩家清景在新春, ▲ 。 (楊巨源《城東早春》)
⑥ ▲ ,各領風騷數百年。 ( ▲ 《論詩》)
⑦《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揭示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的詩句是: ▲ , ▲ 。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新美中大戰略協議》這個方案把中美之間的關系想得過于美好,這充分證明了美國的異想天開,太過天真。
B、《春日偶成》一詩簡潔歡快,僅寥寥幾筆,就把一個雖年已老大但童心未泯的不俗之人描繪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C、郜林在中國隊與朝鮮隊的熱身賽中可謂超常發揮,上半時后半段的三分鐘內,一傳一射,幫助球隊連入兩球,力挽狂瀾,使本隊最終以2∶0戰勝對手。
D、海內外網民盛贊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精彩紛呈,嘆為觀止。
4.下面語段中畫線的三個句子都有語病,請把它們找出來加以改正。(3分)
作為一種能使塑料軟化的化學品,①塑化劑廣泛用于玩具、食品包裝材料、醫用膠管、乙烯地板、清潔劑、潤滑油、指甲油、洗發液。多國研究均已證實,②塑化劑會混亂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干擾人體正常的激素分泌,影響胎兒和兒童的正常發育。針對塑化劑的抗議之聲由來已久。③歐盟早在1999年就作出決定,嚴格限制兒童玩具和用品中塑化劑的含量的控制。
5.名著閱讀題。請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4分)
(1)“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這首詩贊美的是哪位好漢,他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寫出與他有關的情節(兩個即可)。(4分)
(2)楊志在汴梁買刀時不堪牛二的撩撥將他殺了,后怕連累他人主動去官府自首;魯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后用智逃脫。你怎么評價這兩位英雄好漢的做法?(4分)
6.下面是某中學對一個班46名學生心態所做的調查,請用一句話對下列調查作出結論。 (標點除外,不超過16個字。)(3分)
(1)你最值得高興的事情是什么?18人選答“找到一個好朋友”,14人選答“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惱是什么?17人選答“沒有知心朋友”,13人選答“不被別人理解”。
(3)你受委屈時向誰訴說?29人選答“朋友”,17人選答“獨自忍受”。
(4)你對家長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選答“該自己做主的事情讓自己做主”,1 6人選答“感情上的理解”。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閱讀下面詩(詞)句,完成7—8題。(5分)
【甲】絕句 杜甫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隱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7.借景抒情是詩文中一種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兩詩都借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2分)
8.請從“山青花欲燃”、“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中任選一句分析其表達技巧。(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司馬光《孫權勸學》)
【乙】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9.解釋文段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無從致書以觀 (3)俟其欣悅 (4)卒獲有所聞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蒙辭以軍中多務/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B.錄畢,走送之/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C.色愈恭,禮愈至/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 D.手指不可屈伸/高可二黍許
11.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嘗 趨 百 里 外 從 鄉 之 先 達 執 經 叩 問。
12.把文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13.兩個文段都是長者勸后輩讀書,勸說的方式有何相同之處?在你的學習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長者,結合個人經歷用簡潔的語言試舉一例(不超過40字)。 (3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3—15題。(10分)
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接見儀式上的答詞 公劉
我和花衣吹笛人談了一些什么呢?沒有什么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開。(笑聲)首先我招呼他:“哈羅!穿花衣服的先生,您好哇!原來,您藏在人群中,叫我好找!”他似乎抱歉地聳了聳肩膀,(笑聲)接著,我就對他自我介紹:“我是一個中國作家,在那遙遠的東方,我讀過你們德國作家寫的關于您的書。我了解您,您是一位本領高強的魔法大師,您有一支魔笛,這會兒,它就捏在您的手中,不是嗎?”可是,花衣吹笛人既不點頭,也不走開,只是一個勁兒地瞅著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說的到底是不是真話。(笑聲)我不管這許多,便開始求告他:“喂,伙計!自打我來到聯邦德國,就聽到人們在抱怨,說是如今有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松快活,不愿結婚成家,因此......(全場活躍,交頭接耳)兒童越來越少了,人口結構也出現了老化的趨勢......(熱烈鼓掌,歡呼,跺腳)我很同情德國人,喂,先生,您聽明白了沒有?我很同情德國人,先生,請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帶走了,行嗎?”(熱烈鼓掌,歡呼,跺腳)我見這位魔法大師動了心,便又趁熱打鐵,對他解釋:“過去統治海姆佗的那幫該死的貴族老爺,早就完蛋了!他們說話不算數,又愚蠢,又小氣,如今的海姆佗和他的同僚先生們,可是一些信守諾言的好人!(歡呼,鼓掌)假如他們應許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們要好了!他們會給的,一定會給的,我知道,現在的德國人有的是錢......(哄堂大笑,鼓掌)因為,聯邦德國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不過,聽了我這一番話,花衣吹笛人是怎樣考慮的,我可來不及討個回音,因為,接見的時間到了,我們的司機Uwe Laue先生催我上車了,我只來得及最后大喊一聲“行行好吧,先生!”(大笑,跺腳,熱烈鼓掌)便直奔這座大廳。
14.文中“先生,請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帶走了”這一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3分)
15.講演者在這段話中指出了德國存在的一個什么樣的社會問題?(3分)
16.在這篇答詞中,作者構思了與花衣吹笛人對話的情景,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從答詞(或講演稿)寫作的角度來看,你從中得到什么啟迪? 。(4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題。(12分)
當心生活中的核輻射
① 核輻射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說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在與它打交道。舉個簡單例子,你咳嗽了,醫生會給你開一張胸部透視單,看看是支氣管還是肺部發炎了——你不是就將胸膛袒露在了X射線前了嗎?如果是做CT檢查,你“吃”進的X射線會更多。這些可都屬于核輻射。
②你如果買了一套新房,新房到手必先裝修,而種種裝修材料(如瓷磚、復合地板、大理石等)就含有程度不等的放射性物質,經過釋放而漂浮于室內空氣中,并隨呼吸潛入肺部,播下致病的隱患。特別是通風不良時,可造成居室內放射性污染加重。
③再說燃煤,常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物質。研究分析表明,許多煤炭煙氣中含有鈾、釷、鐳、釙等,可隨空氣及烘烤食物潛入人體。
④至于形形色色飾品,如夜明珠、化石、奇石、骨藝品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一些人甚至收藏成癖。可你知道嗎?這些被視為寶貝的東西大多可以產生核輻射,有些產生的核輻射還很強,如用重晶石、螢石以及含磷物質等加工而成的夜明珠就是代表。
⑤金銀首飾為人們所青睞,常將其作為身份尊貴的標志。殊不知,除純金(24K)首飾以外,其他的首飾在制作過程中都摻入了少量鋼、鉻、鎳等材質,如果長期佩戴,很有可能誘發皮膚病。
⑥由此可見,核輻射就在我們身邊。而長期遭受輻射,會使人體產生諸多不適,嚴重的可造成人體器官和系統的損傷。
⑦當然也不必談輻射而色變,只要我們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就能將其危害削減到最低限度,而不至于影響健康。因為人體對輻射量有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只要不超過這個范圍就是安全的。
⑧建議你從生活細處做起,堵塞核輻射的種種污染途徑。例如,房屋裝修追求環保;謹慎對待收藏品;住房地址要遠離污染嚴重的地方;遭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不要直接飲用;金銀首飾不宜常戴,常戴的首飾制品最好先經過放射性物質測定;不要頻繁去高原和極地旅游,盡量減少宇宙射線的輻射等等。
17.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輻射”就在我們身邊?從文章中舉三個例子即可。(3分)
18.第①段畫線句中,先指出加點詞的具體含義,再結合所選的語句說說本文的語言特色(2分)
19.第⑤段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20.下面列舉了一些生活方面的污染材料,請你結合本文最后一段內容,提出避免的措施。(4分)材料一:文章第⑤段畫線內容。
材料二:有一些觀賞植物,實際上并不適合擺放在室內觀賞,因為它們可散發出影響人體健康的有毒氣體和物質。這類植物包括:夾竹桃,可散發有毒氣體,令人昏昏欲睡,郁悶氣喘。郁金香,可散發強烈刺激性氣體,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造成不適并加重病情。
(五)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4題。(18分)
會唱歌的火爐 遲子建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大興安嶺度過的。那里一進入九月,大地上的綠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會裊裊飄向山林河流,漫長的冬天緩緩地拉開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姍姍來臨時,火爐才能熄滅。
火爐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們就得跟著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兩種:手推車和爬犁。手推車是橡皮輪子的,體積大,既能走土路裝載又多,所以大多數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進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暢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腳就不靈便了,而且它裝載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空車上山,父親抽著煙跟在我們身后。冬日的陽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睜不開眼睛。父親生性樂觀,很風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聲有時會把樹上的鳥給驚飛了。我們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風刮倒的樹木,它們已經半干了,沒有利用價值,最適宜做燒柴。那些生長著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松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我記得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父親是個愛樹的人,他從來不伐鮮樹,所以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最本分的人家。為了這,我們就比別人家拉燒柴要費勁些,回來得也會晚。因為風倒木是有限的,它們被積雪覆蓋著,很難被發現。
我最樂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尋找風倒木。往往是尋著找著,聽見啄木鳥“篤篤”地在吃樹縫中的蟲子,我就會停下來看啄木鳥;而要是看見了一只白兔奔跑而過,我又會停下來看它留下的足跡。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風,所以我找到風倒木的機會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時候,父親的喊聲會傳來,他吆喝我過去,說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著鋸聲走過去。父親用鋸把風倒木鋸成幾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細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車的路上,總要有一段距離。有的時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聳肩把風倒木丟在地上,對父親大聲抗議:“我扛不動!”那語氣帶著幾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風倒木把她壓得抬不起頭來,走得直搖晃,她也咬牙堅持著把它運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怨說,她之所以個子矮,完全是因為小的時候扛木頭給壓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長得高,是由于愉懶的緣故。為此,有時我會覺得愧疚。
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在山里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為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色的火焰,那畫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著幾個土豆藏到懷里,帶到山里來,待父親點起火后,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后,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
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讓我在少年時期能與大自然有那么親密的接觸,讓冬日的那種蒼茫和壯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潤著我。每當我從山里回來,聽著柴火在火爐中“噼啪劈啪”地燃燒,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覺得柴火燃燒的的聲音就是歌聲,火爐它會唱歌。火爐在漫長的冬季中就是一個有著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樂,懂得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火爐的影子就會悄然浮現。 摘自《文苑》2011年第3期(有刪節)
21.“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從我們家拉燒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親具有什么樣的優秀品質?(3分)
22.文中“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 一句意蘊豐富,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對此句進行評析。(3分)
23. 不倦歌唱的火爐陪伴“我們”度過漫長的冬季,但拉柴卻充滿了艱辛。請談談艱辛的具體表現。(至少答出四方面)?(4分)
24. 勞動是艱辛的,“我”卻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從“我”在尋找風倒木時表現出來的“貪玩”中 可以看出“我”是個什么樣的孩子?(4分)
25.作者把取暖的火爐比喻成“有著金嗓子的歌手”,蘊含了什么樣的深意?(4分)
三、表達·交流(60分)
26.請以“在告別中成長”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襲。④字數控制在600—800字之間;卷面整潔,書寫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