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命教學設計 談生命說課稿
《談生命》教學設計
2.朗讀文章,揣摩、品味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像。
3.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1.朗讀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內容。
2.加強生命體驗,豐富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難點
朗讀文章,揣摩、品味文章內容。
教學設想
課文描述了生命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生命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進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鑒這種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說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課前準備
1.搜集冰心的相關情況及關于“感悟生命”的文章。
2.熟讀文章,識記字詞。
教學設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生讀關于“感悟生命”的文章,并談感受。(配樂)
2.師:(對學生回答表示肯定、贊揚)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談生命》中對生命作了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guī)律。作者用了怎樣的比喻?我們應該怎樣認識生命?下面,我們就共同學習冰心的《談生命》。
二、檢查預習
1.記住下列字詞的音、形、義。(課件展示下列字詞)
清吟 梟鳥 蔭庇 芳馨 怡悅 云翳 一瀉千里
(生讀后,合作聽記;自選3個詞語寫一段話)
2.了解作者(生根據(jù)課下搜集的資料介紹冰心,掌握相關內容:冰心,原名謝婉瑩,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春水》,以宣揚母愛、自然、童心為內容的《悟》《寄小讀者》等。)
以上內容由課件展示,并展示冰心先生形象。
師推薦閱讀:《繁星》《春水》《寄小讀者》。
三、探索新知
師導學:了解了冰心先生的主要情況后,我們就來感悟一下這位世紀老人對生命的詮釋。
(一)整體感知
1.師生合作朗讀文章。
(配樂并播放江流入海、小樹成長的畫面)
生思考問題(課件展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為什么這樣比喻?
(讀文后,生回答。)
明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第二問生可暢所欲言,意思對即可。如:春水和小樹的生長過程暗示人的生命歷程。
2.(肯定生回答)師:全文可劃分幾個層次?有幾種不同的劃分方法?
(生速讀文章,劃分層次,鼓勵學生有不同的劃法。)下面作一種較為粗略的分段:(課件出示下面內容)
第一層:第一句話。(全文的領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點)
第二層:從“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春水東流的狀況)
第三層:從“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到“也不敢信來生”。(描寫生命像一棵小樹成長到衰亡的狀況)
第四層:最后結尾。(總結上文,抒發(fā)感想,闡發(fā)哲理)
(二)合作探究,揣摩品味
1.師: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春水”和“小樹”在成長過程中分別經(jīng)歷了哪幾個生命歷程或哪幾種生命狀態(tài)?有怎樣的特點?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歷程、人生狀態(tài)?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應具有怎樣的心理品質、情緒狀態(tài)?
(生四人一組,推選一人讀文或齊讀,讀后討論并推舉代表回答。課件展示以上問題。)
師生共同明確:
“春水”“小樹”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期間順利與曲折、幸福與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歷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點,“一棵小樹”的生命歷程則顯得平靜而溫柔一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長,期間經(jīng)歷無數(shù)的幸福、痛苦,時而順利,時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敢于面對困難,正視生活中的幸福與不幸,快樂時微笑,痛苦時亦能微笑,不屈不撓,奮斗不息。
2.讀文,品味語句
師:文章有很多精警語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幾句?找出來,讀后,談談感受。
(生速讀文章,找出感受較深的語句,讀后,隨便談感受,師可適時補充。)
課件出示重點語句:“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3.說說作者對生命的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課件展示問題)
(生二人一組,討論后回答。)
師生共同明確:生命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于蓬勃成長,奮勇前進,任何力量也無法阻礙它、壓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繼而強健、壯大,終而歸于消亡,其間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曲折相伴相隨。
4.你認為生命像什么?為什么?請用一個比喻句表達出來。
(三)質疑,解疑
生速讀,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例:
1.最后一層在全文結構和表達主題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層是議論,從表達主題方面說,在前文對生命的現(xiàn)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寫之后,再點明生命的意義、闡明文旨、深化主題;從結構方面說,起著總結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具有哲理性、議論性的特點,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結論的性質。)
2.全文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本文表達的感情是豐富多樣的。細說起來,隨文章的展開,感情呈起伏變化。文章描寫一江春水是充滿激情,從“憤激”“怒吼”“奔騰”等詞語可以讀出這種感情來;繼而面對種種境遇,心情是快樂的、平靜的;最后描寫春水到了大海,表達的心情更是平靜的,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描寫一棵小樹則略有不同,一開始充分喜悅,充滿希望,繼而是“寧靜和喜悅”,最后冬天來臨,葉落歸根,則懷有超乎尋常的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悲哀。盡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變化,但總的說來感情基調是積極樂觀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種健康、進取的人生觀。)
四、拓展延伸(課件出示下列問題)
1.作者說:“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何嘗不美麗?”聯(lián)系自己對生命的認識,以“生命,苦耶?樂耶?”為題寫一段話。
2.文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請選自己喜歡的背誦三句以上。
五、寫作鏈接
師:學了本文,同學們對生命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請寫一篇讀后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生課上說思路,課下寫作。
六、小結
同學們,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命,珍惜生命所帶給我們的一切,要知道,幸福是人生,不幸亦是人生。經(jīng)歷了風雨的洗禮,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
《談生命》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專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冰心的《談生命》。下面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評價、說教學程序五個部分對本課進行說明。誠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47年寫的散文《談生命》安排在人教版第六冊第三單元第九課,位居單元之首,是教讀課文中的重點篇目,具有重要的閱讀價值。課文以“春水”“小樹”為喻,生動地描述了生命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表現(xiàn)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寫出了氣勢,很適合朗讀,結合單元教學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積累詞語,理解“驕奢、清吟、蔭庇”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 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本質的認識。
3 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能力目標:
1 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 體會文章景、情、理和諧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 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鮮活的形象。
2 揣摩文章重要的語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蘊。
教學難點:感知作者的情感變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調。
二、說教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復讀,感悟本文語言優(yōu)美和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2.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在當今信息時代,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xiàn)葉圣陶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的。
我將指導學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1、充分預習:通過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問題,鍛煉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為上課的相關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
2、小隊合作學習:將全班學生按綜合素質等方面搭配,將全班分成六個小隊,進行小隊交流、討論和全班交流。因為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對課文不理解的內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精神。
四、說教學評價
1.師生共同點評:每一個競賽環(huán)節(jié)之后,都要先同學點評,后教師小結。
2.小隊競賽積分榜:為了更好的展開小隊合作學習,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隊競賽積分榜”進行評價。學生在每個競賽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在回答問題后為該小隊加上分數(shù)予以獎勵,最后根據(jù)小隊積分情況,總分第一名小隊隊長發(fā)表獲獎感言,總分最后一名的小隊全體隊員寫簡短的書面說明進行分析總結。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學文環(huán)節(jié)和習文環(huán)節(jié)。學文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課前預習,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預習的效率,我采用分隊分級的方法布置學生自學,上課時同級別的隊員進行競賽。
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參照教學重、難點,我將主要以“情景導入、文章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么寫、寫得怎么樣、怎樣學寫”等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展開教學活動。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題(3分鐘)
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樸素而美麗。生命,猶如一只萬花筒,它的形態(tài)和色彩變幻多端,面對這一瑰麗的世界,作為生命高級形式的“人”,我們必然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生命話題”,觀不盡、賞不完的“生命花朵”,彈不盡、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跟隨世紀老人冰心一起欣賞一曲韻律悠遠的生命詠嘆調吧。
設計意圖:(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引起思考。)
(二)文章寫了什么——概括內容(10分鐘)
1.分隊朗讀(一讀課文)
2. 首先,我以讀課文第一句“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切入,請學生自由朗誦課文,并在朗讀中尋找:文中說生命像什么?通過這一個提綱挈領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導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
競賽:每隊A級同學到黑板上寫層次關鍵詞。每隊B級同學點評,教師總結,并針對書寫、內容及點評者的表達分別給A、B兩級隊員打分,計入小隊競賽積分表。
參考關鍵詞:像、水、樹、總
以上設計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怎樣寫的——分析結構(5分鐘)
1.教師范讀(二讀課文)
2.教師結合學生演板分析。
第一層(頭兩句話):提示話題。
第二層(“生命像向東流……也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三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
第四層(最后部分):總結全文、闡發(fā)這里。
以上設計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從結構上整體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
(四)為什么這么寫——歸納中心(5分鐘)
1.競賽朗讀課文(三讀課文)
2.競賽:每隊C級隊員在黑板上歸納中心思想,D級隊員點評。教師講解并給C級和D級隊員打分。
以上設計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從思想上把握文章,領會文章主旨。
(五)文章寫得怎么樣——總結特色(10分鐘)
1.學生齊聲朗讀(四讀課文)
2.競賽:每隊E級隊員演板,找關鍵句、表達方式或修辭用法,說說其作用,F(xiàn)級點評,教師講解并評分。
例句:
(1)她(大海)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4)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7)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
以上設計的目的在于指導學生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六)怎樣學寫——學列提綱(7分鐘)
1. 你覺得應該怎樣感謝生命,對待生命?
2.G級演板,H級點評,教師講解并評分。
以上設計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遇到的一些挫折和磨難,并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是如何戰(zhàn)勝困難使自己變得堅強的,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并能認識生命的客觀法則,學會豁達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樂和痛苦。
七、總結(5分鐘)
1.總分第一名隊長發(fā)表獲獎感言
2.總分最后一名全體隊員寫書面說明,分析情況、總結得失。
以上就是我對教學程序的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考慮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考慮到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問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guī)律,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復朗讀來品味語言,感受情感。
說課完畢,謝謝!
看了“談生命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