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
《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
2、使學生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準備:第一課時讓學生讀熟讀通課文;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故事《猴子種果樹》。
2、復習字詞,檢查查字典。
1)借助投影,摘果子,認讀生詞。
同學們,這里有各種果子,每個果子后面都藏了一個生詞,誰想來玩玩這摘果子讀生詞的游戲?
2)過渡:讀得真好,這些詞你們是不是都理解了?不理解的詞有沒有查字典?看到投影:
找朋友,配對對。(多媒體顯示)
耐心:做事情的時候心里不著急,不厭煩。
農諺:農民從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俗語。
成活:培養的動植物沒有在初生或種植后的短時期內死去。
二、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過渡:我們小朋友已經摘了這么多果子,小猴子嘴早就饞了,也想吃果子呢!那他是怎么做的呢?看到課文第一段:
1、學習第一段:
A、自由輕聲朗讀。
B、齊讀。
C、提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
學生:它種了棵梨樹,天天澆水、施肥
問:可是我們都知道花草每天需要澆水,可樹是不需要的,猴子天天為梨樹澆水施肥,你們知道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猴子想著早點吃梨子。
D、同桌之間互聽互讀互評,看誰能讀出猴子這種急切心情。
E、一桌試讀試評。
F、齊讀。
2、學習二、三段。
過渡:猴子這么著急吃梨子,那它究竟有沒有吃到梨子呢?
A、指名讀二三段。(其它同學思考:猴子有沒有吃到梨子,為什么?)
B、問:猴子有沒有吃到梨子?指名回答:沒有。
問:為什么?答:因為它聽信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黑板貼烏鴉圖片)
C、問:烏鴉是怎么對猴子說的?
指名答:讀第二段。
D、理解兩個反問句。
1)多媒體顯示:(結合課文,理解后選擇)
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
猴哥,猴哥,你應該種梨樹!
猴哥,猴哥,你不應該種梨樹!
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
你有這個耐心!
你沒有這個耐心!
過渡:同學們真厲害,都選對了。現在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誰能把這種不相信、懷疑的語氣讀出來。(學生自由試讀)
1)指名讀。
2)學生評。教師引導:句末用升調。
3)齊讀這兩句話。
E、烏鴉覺得猴子應該種什么樹?(指名答:杏樹)
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名答:有句農諺:梨五杏四)
板書:梨五杏四(寫在圖片旁)
這個農諺是什么意思呢?(指名答: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杏樹要四年就能結果。)
F、齊讀第二段。比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G、學習第三段。
1)過渡:聽了烏鴉的話,猴子是怎么想的?(貼猴圖片)
指名答。板書:可等不及
2)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答。板書:拔掉改種
3)齊讀。我們一起來把第三段朗讀一遍,誰能把猴子等不及的心情讀出來,誰就讀得最好。
H、分段讀。(女生讀第二段,男生讀第三段)
3、學習四、五段。
A、理解第四段。
過渡:烏鴉走了之后,誰又來了?
學生:喜鵲。(教師貼喜鵲圖片)
它對猴子說了些什么?在哪一段?
1)自由讀讀這一段。(思考:喜鵲為什么這么說?)
2)指名答:喜鵲也覺得猴子沒耐心。
3)問: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答:兩個問句。(意思是說猴子等不及)
4)喜鵲讓猴子種什么樹?你從哪一句看出來的?
(學生回答:桃樹,杏四桃三)
板書:杏四桃三
5)喜鵲的話應該怎么讀?讀一讀后,四人小組討論。
6)指名先說后讀,再請同學先評、說后讀。
教師總結:讀出懷疑的語氣,問句用升調讀。
7)齊讀第四段。
過渡:讀得很好,同學們學得真快,真聰明!看到第五段。我們來做個游戲,把你們的聰明才智都展示出來吧!
B、學生做游戲,自學第五段。
多媒體顯示:你來問,我來答,自己學習本領大;
我能問,你會答,爭當自學小博士。
游戲規則:同桌合作,一人問,一人答,比一比哪一桌最先得自學小博士。
1)同桌思考討論。
2)請同學演示。
(兩個問題:聽了喜鵲的話,猴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教師適時板書:“也”
3)老師總結:問得好,答得對,都是自學小博士。
4)齊讀第五段。
4、學習第六、七段
過渡:看到這些問題:(多媒體顯示)
最后,還有誰也來了?
它是怎么說的?
聽了它的話,猴子是怎么想的?
猴子又怎么做的呢?
1)默讀六、七段。
2)學生回答。
適時板書:桃三櫻二還是
3)讀一讀,說說哪些地方要注意。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先說后讀再評。
6)齊讀。
5、看動畫片,分角色朗讀。
過渡:有誰知道烏鴉、喜鵲和杜鵑都是怎么叫的嗎?
學生積極模仿:哇哇喳喳咕咕
那么它們說的話我們應該怎么讀才好呢?我們還是先來聽一聽,看一看。
1)播放有配音的動畫。
2)我們也來學一學,好不好?
學生自由模仿朗讀。
3)分角色朗讀。
A、請五位同學分角色朗讀。
B、分組分角色朗讀。
4)試著分角色背誦,配上多媒體顯示的畫面。
比一比哪一組讀得好,得朗讀小博士。(在黑板上分組,粘小博士帽)
6、學習第八段
過渡:四個組都表現很好。你們想不想知道猴子到底吃到櫻桃沒有?
1)指名讀第八段。其它同學思考:猴子有沒有吃到櫻桃,為什么?
2)猴子有沒有吃到櫻桃?為什么?
學生:沒有。因為它不知道:櫻桃好吃樹難栽。
教師:也就是說——(顯示多媒體)
3)選詞填空:
用你在這課學到的詞填空。
有句(),叫“櫻桃好吃樹難栽”,它的意思是說櫻桃樹苗不容易(),種樹的人一定要有(),才能吃到櫻桃。
7、學習第九段。
過渡:這個故事的結果怎么樣?
1)知道的同學起立,把結果讀出來。
就這樣,這只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
板書:什么樹也沒種成。
2)思考:“就這樣”指的是怎么樣?
參照板書,指名復述全文內容。
3)自由讀最后兩段,說說要讀出什么感情?
感情:很可惜,讀得稍慢。
4)學生齊讀。
5)分四人小組討論:為什么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
6)學生:因為猴子沒有耐心;
因為猴子沒有恒心;
因為猴子自己沒有主意;
因為猴子輕信別人。
教師總結:同學們答得真不錯,因為猴子沒有耐心,輕信別人。自己沒有主見,所以最終什么樹也沒種成。
板書:沒有耐心輕信別人
三、拓展思路,激發想象
1、聯系實際:你們以前有沒有犯過猴子這樣的錯誤呢?
2、看了猴子的故事,你最想對猴子說些什么?
3、從這個寓言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設計:
你會什么?
我會說:把這個寓言故事說給你熟悉的人聽。
我會寫:通過讀這個寓言故事,你學到了什么?把它用綜合本寫下來。
我會演:找幾位同學,演一演“猴子種果樹”。
《猴子種果樹》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2課《猴子種果樹》。(板書:猴子種果樹)《猴子種果樹》一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敘述了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我個人認為本文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是一篇培養學生閱讀、想象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進行品德的好教材。目前我所教的班級學生喜愛讀書,朗讀水平也不錯。基于以上認識,針對教材特點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和綠線里的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
3、抓住文本語言,通過分角色朗讀、情境表演等手段,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進行簡單語言實踐活動,內化文本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為: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上課尹始,我將借助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的形象,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二、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在這一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自讀中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三、檢查反饋,整體感知。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對文中“施肥”、“結果”、“櫻桃“等易讀錯的字詞予以關注指導,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的自然停頓。四、自主識字,指導書寫。本課有9個生字,這節課上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澆、施”等五個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字型結構和筆畫位置。其中重點板書“施”,注意寫規范、寫美觀。最后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一課時,我安排了三個教學環節: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其中第二環節是本課的訓練重點。
具體過程是: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上課尹始,教師以簡煉的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復習上節課學習的新詞,夯實基礎。
二、細讀感悟,指導朗讀。
首先,學習第一小節時,我將引導學生抓住詞語“天天澆水、施肥”,指出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課文二至八小節描寫了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的經過,三層意思內容相近,敘述形式相似,教學時,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我讓學生帶著問題:烏鴉對猴子說了些什么?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充分自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抓住詞語“等不及”感受猴子的急于求成。(板書:等不及)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著重點指導朗讀,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烏鴉對猴子說話:“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表演。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讓學生自己學習,接著引導他們按照前面學習二、三小節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采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于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通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 “你能等得及嗎?”“你不著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悅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于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課文最后一小節,我讓學生聯系前面的課文思考:“就這樣:指怎樣?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找到猴子什么樹也沒種成的原因。(板書:沒種成)緊接著穿插語言實踐活動:你想對這只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說些什么?深化認識。
三、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我將通過一個識字游戲,幫助學生進一步復習鞏固本課的生字,趣味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高。接著指導學生書寫剩下來的四個生字,其中重點板書“喜”。提醒學生筆畫較多,較難寫,注意寫規范、寫美觀。最后預留5—6分鐘,讓學生當堂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以上是我對《猴子種果樹》一課的教學預設,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看了“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