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
2、通過聯系上下文和實踐操作理解、運用文中詞句。
3、感悟創造的思維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
2、準備每人一只蘋果,一把小刀。
3、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前,想請大家認識兩樣東西。
1、看五角星
你覺得這些五角星怎么樣?在哪兒見過?板書:五角星
2、拿蘋果交流:吃過嗎?感覺如何?知道蘋果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嗎?預習了課文的同學都知道,在蘋果里還有什么?書:蘋果里的
3、過渡:看樣子,課文大家都已經預習好了,能說說通過預習你學會了什么嗎?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映示生字:練讀
2、映示新詞:練讀
3、通過預習,你認為這些生字新詞中,哪些字的哪些地方在寫的時候要注意?
4、大家生字新詞的預習能力很強,課文朗讀預習的怎么樣呢?
指定五位同學,并對其他學生提出聽讀要求:
如果誰能聽出他們朗讀中的錯誤,那就說明你的水平更高。請每位同學手中拿一支筆,準備記下他們讀錯的地方,等一位同學讀完了再指出他讀錯的地方。
5、通過預習,和剛才聽讀課文,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點撥:
(1)常客。聯系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來理解。
(2)蘋果有兩種切法。
(3)……
6、通過課前的預習和剛才的學習,你現在最想干什么?
引出切蘋果,看蘋果里的五角星。
三、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1、引導討論:小男孩是如何切的?學生比劃動作,理解“攔腰”和“切下去”,映示圖片。
2、我們平時一般是怎么切的?映示圖片。大家都是這樣一種切法,那么這種切法就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通常)我們每個人都按照這種通常的方法來切,沒有人用其他的方法來切,這種切法還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循規蹈矩的切法),這種切法我們都很熟悉,那么這種切法又可以說成是什么樣的切法?(不生疏)
3、小男孩的切法可以說成是一種什么樣的切法?
4、我們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不一樣,誰能用連貫的話來描述一下這種情況?如果能用上“卻”這個字就更好了。
指導不同的說法,如:通常、循規蹈矩等
5、弄清楚了這兩種不同的切法,現在我們請同座位的兩位同學合作,一只蘋果按通常的方法切,一只蘋果按小男孩的方法切,切后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6、交流: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用上“……卻……”、“橫切面”、“清晰”……,并在觀察中理解“橫切面”“清晰”等詞。指導造句:你平時清晰地看到過哪些東西?
映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
讀后比較: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像一顆五角星。
聯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7、剛才我們發現了兩種不同的切法,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我們從未見過“攔腰”切的方法,所以也從未見過蘋果里的五角星。不同常規的方法帶來了不同常規的結果。對于這兩種情況,誰也能用連貫的話來說說我們的感受,最好也能用上“卻”。
引導不同的說法。
映示文中的一段話,讀。
8、小結:剛才,我們用兩種不同的切法切開了蘋果,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情況,也描述了我們親自體驗后的感受,并且用上了文中的新詞。現在能不能把這個過程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要注意說清楚怎么切的,說清楚看到了什么,說清楚自己的感想,盡量學用上文中的詞句。先請大家在小組里說說。
小組內練習,推選代表。
指名代表發言。
9、討論:你喜歡哪種切法?為什么喜歡這種切法?自讀第五自然段,看能不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一些詞句來回答:我喜歡小男孩的切法,是因為。
(1)自讀思考
(2)交流:指導用上“魅力”“創造力”
a隨機指導理解“魅力”:
你為什么要用上“魅力”這個詞來表達你對小男孩切法的喜歡?板書:魅力
映示句子: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引導:句中的“魅力”說得是什么東西?理解“圖案”和“鮮為人知”。
五角星有這么大的魅力,以前有沒有想到?沒有想到這個意思,這句話中有一個字表明了,是哪個字?(竟)指導朗讀這句話。
第五自然段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說明五角星有很大的魅力,看出來是哪一句話嗎?
指導造句:平時見過哪些有魅力的東西?
小結:這樣有魅力的五角星,誰不喜歡呢?
b隨機指導理解“創造力”:
你為什么要用上“創造力”這個詞來表達你的喜歡?板書:創造力
聯系課文內容點撥:創造力——創造的能力——不同的切法。板書: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映示句子: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聯系平時的生活經驗,“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還可以說成換一種干什么事的方法?
映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的方法。
討論:文中哪一種做法是沒有創造力的做法?哪些詞語不能說明有創造力?
小結:有了這種創造力,就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五角星”,做出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有魅力的東西來源于創造力。完成板書:
《蘋果里的五角星》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蘋果里的五角星》是蘇教版第八冊中的第5課。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方法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全文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敘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給人啟迪,是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新課標的有關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在第一課時初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把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確定為:(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有序表達及有效讀悟的能力。(2)、內化文本,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3、教學重難點:
課文第五自然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尾“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揭示文本主旨的話,卻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說設計理念
力求滲透情趣訓練意識,有效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讀讀、想想、畫畫、說說、議議、寫寫的情趣氛圍中有效內化文本,同時讓學生“有序表達”、“有感情地朗讀”及“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也能得到扎實的訓練。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重點和難點,我采用循序漸進的突破法進行教學,滲透情趣訓練意識。以 “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及指導朗讀,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以“魅力”為催化劑,引領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質疑激趣、聯系生活、畫畫說說、品品讀讀等一系列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語感、理解、表達、朗讀等方面將會得到有效的促進。
四、說教學過程:
實施教學時,我采取五個教學環節來引領學生學習。
(一)課題導入,質疑激趣。我采用開門見山的簡潔方式——學生齊讀課題后,讓學生談談讀了課題有什么感覺?然后再帶著這樣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以課題質疑激趣,同時作為精讀鋪墊環節自然過渡的“前奏”。)
(二)由句扣詞,聯系生活。我緊跟著第一個環節自然過渡:對于蘋果里的五角星,作者也覺得特別新奇,因此他有這樣的一番想法——課件相機出示語句:(我見過許多人切蘋果,他們對切蘋果都不生疏,總是循規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未見過還有另一種切法,更沒想到蘋果里還隱藏著“五角星”!)齊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循規蹈矩”一詞的意思并聯系生活說說哪些做法屬于“循規蹈矩”的做法?
(設計意圖:以 “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激活生活經驗,同時作為實施后續讀悟環節的“藥引子”。)
(三)比較做法,初悟創造。我以“循規蹈矩”一詞為切入口,通過文中語言文字的描述對比,促進學生有效內化文本,體會文中切蘋果的兩種不同方法,同時初步感悟“創造”。首先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循規蹈矩”與“不循規蹈矩”不同做法的相關語句,并以蘋果示意圖指名讓學生用紅粉筆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
(設計意圖:避免單調機械的講解式教學,以直觀形象的圖示法來創設趣味性的情境,同時檢測學生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
弄清楚了兩種不同的切法,我就指名兩位學生上臺演示兩種切蘋果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并說說看到了什么?相機出示文中句子:“真的,從橫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蘋果核果然像一顆五角星。”以這個句子為載體,進行品詞品句及朗讀訓練。學生有序表達的基礎上,再出示文中相關語句,激發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設計意圖:以學生演示進一步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直面文本,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同時通過一系列情趣性訓練交織于讀悟的各環節,扎實訓練學生口頭表達內化文本及有效讀悟的能力。)
如果說上面的教學環節是鋪墊,那下面的環節則能有效滲透,引領學生初悟創造。我讓學生說說“喜歡哪種切法?為什么?”,相機引導滲透“不循規蹈矩切蘋果,也就是攔腰切蘋果,發現里面有五角星,這其實就是創造的結果。”
(設計意圖:擴散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思維逐漸引向深入,借機提煉文章的主旨。)
(四)課文第5自然段是課文教學的重點,而文末最后一句話又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我在“讀悟魅力,深悟創造”這一環節以“魅力”為催化劑,逐步引領學生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首先我讓學生從第一次這樣切蘋果的人談起,相機揭示作者的感觸,并出示這句話:“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談談對“魅力”的理解,進一步得出這魅力不僅僅是蘋果中五角星的魅力,更是創造的魅力,從而引出教學的難點。在舉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學生自由練說的基礎上追問:“那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寫下來。”交流的基礎上,點撥滲透:創造力,往大處說其實就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設計意圖:以“魅力”為催化劑,滲透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訓練,實施文章重難點的突破。并以親身經歷進一步促思,以寫話交流進一步促悟,引導學生逐步感悟和領會“創造”的真正含義,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五)最后一個環節我借助板書進行總結,同時讓學生齊讀三則有關“創造”的名言,以此為基礎,再激情談話勵志。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不言而喻,就是以情趣性板書為載體,總結全文,以名言強化文章主旨的價值引領,激勵學生積極創造。)
看了“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