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題型總結
考生在遇到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時候,要熟練做到審清題干要求,明確答題方向。接下來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高中散文題型總結。
高中散文題型總結一
1.文言文閱讀
(1)文學常識: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題目 ②作者姓名 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號、對作者的評價、相關作品等不會作為考試內容。
(2)文中名句的默寫:空出兩個句子,根據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時的默寫落實,防止音對字錯的現象。
(3)朗讀節奏的劃分:以前從沒有涉及,
(4)解釋實詞的含義。詞語解釋五大類:通假,活用,多義,古今異義,重點字詞。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容。
(5)文言句子的翻譯。注意譯句與原句的對應,重點字詞務必解釋出來。 ①注意句式:省略,判斷,倒裝,反問。 ②原則:信、達,雅。直譯為主。 ③步驟:切,直,補,調,謄。 六不譯:地名,人名,官名,年號,帝號,古今義相同的。 從內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從來源看,大多來源于課下注釋。 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荚嚂r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6)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這些題一般不是自由發揮題,盡量按照新教參,加以整理。牢牢記住每段的段意,每課的中心,注意每課的課后題。
(7)文章內容、語言、人物、寫法等方面的欣賞與評價。要求考
生對文章的某一點談看法,寫出自己的觀點。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能力角度上說,是考鑒賞評價和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
2.記敘文閱讀
詞語:答題時一定要在文段句詞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據。
(1)能理解詞語的表面意義,以及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達的效果; (2)能確定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出現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順合理。
能拿高分的作文妙招:
1.讓歷史風云為作文壯陣
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凝注著豐富的意蘊。審視并回顧這些歷史,常??砷_掘出警策的震撼人心的深意來。
2.讓政治文化進入作文視野
“有家真好”一題,一般總是寫家庭或集體的事,而有一考生把祖國比為大家庭,把臺灣比作大家庭中的一員,把對臺灣的援助作為家庭對成員的幫助,文章通篇運用擬人化手法,模擬離家的游子的口吻準確而傳神地演繹了臺灣同胞的真切感受,表現了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重大主題。
3.讓藝術作品中的人物走進作文
我們讀過許多名著,如果恰當地運用這些作品中的素材,那一定是一種令人迷醉的景象。 一地區作文考題為“忘不了他”,這是一個常見的作文題。作者從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選取了一個獨特的人物——林黛玉,讓她走進作文,走進你的視線。讀完全文,我們不能不慨嘆小作者思維之敏捷,選材之高明。這樣選材,無疑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
4.用童話、寓言、神話故事,寄予深刻哲理
這幾種文體行文中多用擬人、夸張、比喻手法,借助聯想和想像,曲折地表現生活,立意獨特,語言活潑,結尾有意蘊,在故事的敘述中體現文章的主題,形成勸戒、歌頌、諷刺的作用。
5.用對話訪談、現場實錄,觸及靈魂深處
對話訪談屬于口語交際的范疇,但“言為心聲”,通過人物語言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同時對話顯得自由靈活,談話內容無所不包。常見的有采訪問答、面對面交流、打電話交談等形式。許多優秀的小小說也看好這一形式。利用此形式來寫中考大作文也是作文的一大創新。
6.用故事新編、舊瓶新酒,編出妙趣橫生
此法源于魯迅先生的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構思側重在一個“新”字,往往以人們熟知的某一人物或事件為依托,借助原有的內容進行再創造,融入人們的現實生活情況,有意識地以新編的方式來展示文章的內容,古為今用,注入新的內容,言在此而意在彼,來折射諷喻現實生活。這類文章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辛辣的諷刺意味來表現深刻的主題,妙趣橫生,讓讀者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7.用日記、書信,袒露真實自我
日記自由靈活,限制少,利于作者抒寫內心感受,袒露真實的情感,如同說心里話,讓人感到真實,用于考場作文,具有層次分明、過渡簡便、感情真摯等優點。書信,形式上自由靈活,易于表情達意,使人覺得如談家常,顯得真切、自然。 日記。
8.用公式、定理、實驗報告體,學科滲透,別具匠心。
高中散文題型總結二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臵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一方面是它本身的作用;二是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