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教學范文3篇
古代散文是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個大塊,也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代散文?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古代散文教學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古代散文教學范文一
今天第一節,聽了一節語文古代散文課,是安靜老師講的《三峽》第一課時。安老師年輕有為,雖然年輕卻已經形成了清新、自然、飽滿、厚重的教學風格,聽課之余,有些感想。
酈道元的《三峽》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在第一課時,安老師成功運用了教師范讀、學生泛讀、齊讀、互讀、學生試讀等多種手段,進而通過讀、譯、講、看,初步整體感知全文的教學目標,效果不錯。手段豐富多彩,形式梅花間竹。
但是,小馬哥認為,安排各種讀的目的究竟何在?一般認為,一是初步熟悉課文內容,進而熟讀成誦,更重要的是通過讀整體感知,了解作者情感,因此在讀的過程中情感的揣摩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描寫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緣情入景,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一切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相信酈道元也有此初衷吧。
即便在第二課時專門分析作者情感,但對于作者情感的分析與共融,除了在字里行間滲透之外,還應該在閱讀時加以體驗。如果第一課時有了部分感知,就會有利于第二課時對作者情感體驗的分析層次的把握,使兩節課除了在內容上有銜接,在情感上也承前啟后,一脈貫之。
因此,小馬哥姑且認為,在各種讀的環節,適時加入教師提示下的對比讀,可能會更好一些。誠然,一家之言,純屬管窺之見,望語文教學同仁斧正,謝謝。
古代散文教學范文二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選題意義和研究價值
1、關于古代散文理論的研究:相對于建國初期及中期,當代是古代散文理論的收獲期。一些研究散文發展歷史、寫作方法、文體的著作大量出現。散文理論研究方面特別是唐宋古文運動、韓柳歐蘇散文理論、桐城派散文理論方面收獲了不少專著。專門文章則收獲更多。
2、關于古代散文教學理論研究:系統的研究較少,多以專門文章的形式發表。而發表的教育論文也多以揣摩高考命題的導向性、關注得分點、重視對上一年度高考試卷上古典散文題型的研究、注重考前的強化訓練和技巧歸納為主。
3、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古典散文是文言文中的精華,在高中文言文中占的比例極大,歷年的語文教材中文言文選文除了極其有限的幾篇文言小說外,散文處于不可動搖的統攝地位。高中語文古典散文教學如何才能更吻合新課標的新要求,緊跟語文教改的步伐,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03年制訂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同時也是對古典散文的教學要求,目標非常明確,要求學生對古代詩文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有相當數量的積累:“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并能通過對中國古代優秀作品的學習,在思想認識上更具廣度和深度:“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這是學習古典散文的理論意義;從現實上講,古典散文是近年高考語文文言考試的必選文體,高考古典散文命題越來越注重區分出學生的能力層次。對高中語文古典散文教學的研究有利于反思、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古典散文的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反思、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古典散文的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
2、本課題的研究內容:結合教學對游記類散文、論辯類散文、敘事類散文等分類研究;探索出一套古代散文教育教學模式;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對于古代詩詞興趣。
3、本課題的研究假設:每個學生都是上進的,希望進步的,會認真貫徹老師的教學任務。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欣賞學生并引導學生發現、欣賞自己的優點,能增強學生的信心,激發動力與興
趣,不斷促使學生向著新的“最近發展區域”邁進。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習作都可以通過修改達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績。在教師批改作業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自行修改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解決問題、改進學習,明確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提高作文水平與能力。教學以情景創設為先導,以“探究與共享”問題為綱要,引發學生課前思考、探究,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自學課文內容,達到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提高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4、本課題的創新之處:突破以應試為主導的散文教學研究怪圈,注重學生鑒賞古代散文能力層次的提高,提高學生對古典散文的閱讀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學生對于古代散文閱讀的興趣。
三、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實施步驟。
1、本課題的研究思路:
系統研究古代散文教育教學,改變以揣摩高考命題的導向性、關注得分點、重視對上一年度高考試卷上古典散文題型的研究、注重考前的強化訓練和技巧歸納為主的教學思路。知識與能力兼顧,重在能力與素質的培養。以課改為指導思想,研究出一套更貼近現在的“古代散文”教學方面的優秀課例,一套適應于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
在課題開展前,教師進行進行新課程改革教育,增強自身素質。
2、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分析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經驗總結法。
3、 本課題的研究步驟:
(1)、研究準備階段
A、成立研究小組,進行明確分工,確定組員工作重點:
B、組織組員進行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調查、分析學生語文學習狀況和古代散文誦讀、背誦、閱讀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研究方案,設計調查問卷,開始整合教材,提高課堂效率,為課題研究提供有效案例。
C、組員廣泛收集文獻、資料、研究制定具體的應對策略。
例如古代散文的發展歷史、近現代關于古代散文的研究狀況、古代散文的研究理論、近幾年高考中古代散文的出題情況,及發展趨勢等等。
(2)、研究實施階段
A、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新課標》中的“古代散文教學”相關內容,明確要求,統一思想認識、理論認識。分解子課題,分組實驗,確定實驗樣本,調查分析,階段推進,有計劃,有目標,形成過程性資料和階段性成果。
B、開展關于古代散文方面的各種活動,吸引更多的古代散文愛好者
例如朗讀比賽、古代散文知識比賽、古體散文習作比賽等等。
C、組織觀看名師的教學實錄,學習好的教學理念,激發更多學生的參與熱情。
D、結合個別訪談,以課堂為陣地,進行古代散文賞析方法實踐。
用好導學案及學習小組、課堂調控及評價等教學工具,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解決課時少與容量大、難度大的矛盾,真正提高學生古代散文鑒賞能力。
比如在散文教學中,教師要從過分看重古漢語詞匯、語法教學,忽略文本豐富的“人文內涵”,割裂作品的完整性,致使鮮活的文學作品變得枯燥無味的怪圈中跳出來。教師要結合作品,選擇最恰當而經典的示例精講知識,要花時間指導學生在學習中積累,在積累后應用,在應用后總結,在總結后類推。散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發展,理清傳記的行文思路,深思傳記的“形”“神”關系,準確地理解傳記,理解作者的思想流脈。作者就是各具特色的棱鏡,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傳主不同的靈魂風貌。要在文“內”充分挖潛,要對作品本身內容有準確的把握,不僅要把握作品直觀顯現的內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隱含的內容;其次,要在文“外”大膽引聯,就是圍繞作品作相關、相似的引申或聯想,對有些寓意相對豐富深刻的作品,要聯系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及其它相關資料,將其置于特定的氛圍中才能對其正確認識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在動態和縱橫比較中全面評價。
(3)、研究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整理資料,分析研究數據,得出結論,形成最終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提出結題申請,驗收、評估、結題。進行個案追蹤,再次調查問卷,繼續提高課堂效率,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結合高考語文考綱,進行選修必修化研究,鞏固并擴大課題研究成果,使課題研究中實施的教學策略能推而廣之,促進我校及大學區古代散文教學質量迅速提高。
(限3000字內)
古代散文教學范文三
一、已取得相關研究成果的社會評價
我在語文教學上一直尋找突破,如何能使學生寓教于樂,使得在有限的課堂內,學生得到最大效率的收獲。根據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我具體分析了應試教育的弊端,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細微的分析了高效課堂的含義以及如何開展,貫徹高效課堂,對于高效課堂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及想法。根據這些想法及實踐撰寫了《高效課堂之淺談》發表于第267期的《考試指南報》上。
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是以成績作為最終的考核點,評判一個學生的優劣是看成績的好壞,以致忽略了學生的素質教育。近年來國家進行的課改就是想扭轉這種形式主義,使我們的教育避免陷入曾經的“八股套子”,多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方面,經過自己的思考,我創作出了《放手——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發表在二零一一年五月份的《新課程》雜志。
《語文教學的出路》榮獲“西安市2012年度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教學論文類三等獎。
二、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1、呂娜,本課題負責人,咸陽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本科學歷,2005年起至今已經在三尺案臺上工作了近10年,中教二級,為我校課改主要參與人,多次主持、參加課題研究。
2、杜國華,本課題主要參與者,我校教學骨干,高級教師。
3、梁天伊本課題主要參與者,我校教學骨干,高級教師。
三、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我校是“陜西省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實驗學校”, “西安市重點中學”和“陜西省標準化高中”。學校領導科研意識濃、教育科研的組織實效性強,這些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我校歷來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科研工作出色,研究有成效,是陜西省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實驗學校。為支持本課題的研究,學校領導、教研組、年級組和全年級教師通力支持,確保課題培訓和研討活動的正常開展。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本課題組全體研究人員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其中:課題主持人為我校課改主要參與人,多次主持、參加課題研究。課題組全體研究人員有較豐富的教學與教研經驗,有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這些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技術的支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完全有條件在我校進行《古代散文鑒賞與教學研究》課題立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