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儒學的地域性傳統閱讀答案
《略論儒學的地域性傳統》閱讀材料
到了近代中國,隨著地理環境對人們交往的限制越來越小和西學成為了學術的范導,傳統儒學走向瓦解。但是,近代和古代是有著連續性的。這種連續性的表現之一,就是古代儒學的地域性傳統依然影響著近代思想對西學的吸取。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知識群體還不可能完全擺脫原先的儒學地域性傳統的統攝,往往會不自覺地以本來所接受的地域性傳統為參照系,詮釋西學或選擇西學中與其相通的成分。
研究中國古代儒學的地域性傳統,無疑需要回答這一傳統何以可能的問題。這里從認識論層面作點考察。希爾斯指出,學術傳統有明確闡明的部分和未闡明的部分,前者主要是通過概念、范疇、原理等予以言說而延續,后者即“那些弦外之音、‘不言而喻的知識’成分,以及洞見之類不宜應用原理和規則的東西,是不能以明確的語言進行傳授的,而要通過內心聯想,通過對動作執行者的典型行為的移情來獲得”;而“理性的科學傳統之所以能有效地進行延傳,是因為人們繼承和掌握了其未闡明部分。繼承者不但繼承了明確闡明的部分,而且繼承了未闡明部分,由此形成了他們的思想”;他們所說的傳統的闡明部分和未闡明部分可以稱之為名言的傳統和研究的傳統,由于后者得以有效傳遞的方式是師徒授受,因此學術傳統的延續就限制于一定的空間而形成地域性特征。這樣的理論也許能夠幫助我們解釋古代儒學地域性傳統何以如此顯著,因為古代儒學的傳遞基本上是以私人講學的師徒授受方式進行的,于是各處的講學地區(以后就是書院所在地)就產生了有地域性傳統的儒學。關注儒學的地域性傳統,是揭示其富于民族智慧的意會傳統的重要途徑。我們在這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 (選自2007年4月3日《光明日報》)
《略論儒學的地域性傳統》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儒學地域性傳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傅斯年認為,魯國儒學的核心是詩書禮樂,齊儒學的核心則是陰陽五行。勞思光則認為北方儒學的核心是重理性、重政治制度,立仁義之道。
B.馬宗霍認為,漢代經學中古文、今文之爭的實質不是字體之爭,而是體現了儒學思想中齊學、魯學的地域性傳統之別。
C.儒學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地域性特征表現得更加突出,在南方表現為新興起的玄學,在北方則表現為延續漢代的經學。
D.宋元明清時期,儒學的地域性發展體現為兩條主線,一是理學和心學的興起、嬗變,二是地域性學派的不斷涌現。
小題2: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傳統儒學走向瓦解的原因是社會的發展使地理環境對人們交往的限制越來越小和西學成為了學術的范導。
B.雖然傳統儒學在近代走向了瓦解,但古代儒學的地域性傳統依然影響著近代思想對西學的吸取。
C.學術傳統中明確闡明的部分,主要是通過概念、范疇、原理等予以解說而延續,就是說這些可以用明確的語言進行傳授;未闡明部分則主要靠接受者自己感受和領悟,無法用明確的語言進行傳授。
D.名言的傳統和研究的傳統得以有效傳遞的方式是師徒授受,因此學術傳統的延續就限制于一定的空間而形成地域性特征,這就是古代儒學地域性特征顯著的根本原因。
小題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研究儒學地域性傳統可以幫助我們在對儒學的研究中形成新的地域性學派,從而使我們的儒學研究園地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B.因為古代的儒學的傳遞基本上是以私人講學的師徒授受方式進行的,于是各處的講學地區就產生了有地域性傳統的儒學。
C.希爾斯理論對儒學地域性的形成原因做了最好的解釋,從而回答了這一傳統何以可能的問題,可以推斷出希爾斯對傳統儒學也做過深入的研究。
D.意會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其形成的基礎是傳統儒學的發展和近現代中國知識群體以地域性傳統為參照,詮釋西學或選擇西學中與其相通部分的結合。
《略論儒學的地域性傳統》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B
看了“略論儒學的地域性傳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