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發展閱讀答案
《中國大學的發展》閱讀材料
許多人說讀大學很貴,但是我所了解的是學生的學費多年不變。公立大學的學費每年大約是5000到6000人民幣,是英國9000英鎊的7%還不到。在中國,培養一位大學生的成本,包括自交學費、生活費和國家補貼,是英國的八分之一。而中國的人均GDP,是英國的六分之一。
在寧波諾丁漢大學讀書的學生成本,是英國本土的二分之一,是國內重點大學成本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中國大學質量可能比英國大學差不少,但是如果考慮到成本因素,中國大學是非常高效率的,這主要是得利于中國大學老師的低薪和苦干。
當然,讀大學以后就業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這并不是中國特色,外國大學生就業也很不容易,包括英國。
如何解決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可能包括專業設置,課程內容,經濟增長環境,也包括家長和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改變。當然,政府還可以通過培育完善的市場機制,包括削弱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差別,削弱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就業的待遇差別,平衡區域和大中小城市的發展等等,都有利于擴展大學生就業的選擇空間。
中國大學的崛起,用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的原校長,現為上海中英學院院長,高原教授的話來說,“那些假設必須用美國模式才能辦好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是錯誤的。而當他們發現錯誤的時候,就已經太晚了。”
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原英國利物浦大學副校長,宋永華教授說,“中國的九所精英大學,有點像英國的羅素大學集團,他們的目的都是想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宋永華還說,“不僅是九所,中國其它大學也是雄心勃勃的。”
中國大學的成長,得利于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以及每年高達1萬億人民幣的科研投入。如果把科研經費用好,中國科技的進步,就可以快速沖刺此界的先進水平。
從中國搞高鐵建設以來,已經建成近1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總長度超過了歐洲大陸所有高速鐵路的總里程。
上海最新的鐵路站,猶如大型的飛機場,是目前全亞洲最大的鐵路站。外國人初見,被驚的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外面的建筑,讓人感覺就像西方從沒有見過的巨大教堂,從這里發往北京、南京等城市的列車,奔跑的速度高達每小時320公里。
中國大學的第一團隊是清華、北大,加上哈工大、中科大、復旦、南大、浙大、上交和西交。這九所大學叫做2+7,或者是C9。第二團隊就是除了C9以外的其它30所985大學,包括南開、中山、重大、川大、武大等大學。第三梯隊,就是除了985以外的其它211大學。
中國大學即將去行政化,希望今后的管理向著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邁進。中國不是沒有好的人才,而是沒有好的體制。有現在強大的科研投入,有用之不盡的廣闊人才庫,加上日益完善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機制,中國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強國,那是遲早的事情,而不是能不能的事情。中國人需要自信,因為自信,加上苦干和巧干,才是成功的必要前提。
《中國大學的發展》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文章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3分)
A.雖然中國大學質量可能比英國大學差不少,但是如果考慮到成本因素,中國大學是非常高效率的。
B.中國的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但是,這并不是中國特色,英國大學生就業同樣不容易。
C.英國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刊登文章,把中國大學的發展比做高速鐵路,這是對中國大學發展過快的批評。
D.30多年前海南大學是一所規模非常小的大學,現在每年招收5000多名學生,成為海南島唯一的211大學。
2.下面不屬于“英國《高教報》評中國大學為高鐵”的原因的一項(3分) ( )
A.中國大學最近10年的國際地位不所提高。
B.過去30年,中國大學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同時,原有的大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C.中國的九所精英大學.有點像英國的羅素大學集團,他們的目的都是想成為世界—流的大學。不僅是九所,中國其它大學也是雄心勃勃的。
D.中國大學的成長,得利于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以及每年高達1萬億人民幣的科研投入。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項(3分) ( )
A.中國大學學生成本低,在中國,培養一位大學生的成本,是英國的八分之一。而中國的人均GDP,是英國的六分之一。
B.中國大學正在朝著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邁進。
C.政府削弱企業間的差別,削弱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就業的待遇差別,平衡區域和大中小城市的發展等等,都有利于擴展大學生就業的選擇空間。
D.高原教授認為那些假設必須用美國模式才能辦好高等教育的人是錯誤的。而當他們發現錯誤的時候,就已經太晚了。
《中國大學的發展》閱讀答案
1.C(這是一種看法,從文章結尾對中國高鐵的發展的描述,沒有批評的意思。)
2.D(這是中國大學快速成長的原因)
3.A(B是“希望今后的管理向著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邁進”C是“削弱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差別”D 是“那些假設必須用美國模式才能辦好高等教育的人可能是錯誤的”)
看了“中國大學的發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