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安靜閱讀答案
《文學的安靜》閱讀材料
在研究作家的作品時,歷來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爭,十九世紀法國批評家圣伯夫認為作家生平是作品形成的內在依據,因此不可將作品同人分開,必須收集有關作家的一切可能的資料,包括家族史、早期教育、書信、知情人的回憶等等。普魯斯特則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這種觀點作了精彩的反駁。他指出,作品是作家的“另一個自我”的產物,這個“自我” 不僅有別于作家表現在社會上的外在自我,而且唯有排除了那個外在自我,才能顯身并進入寫作狀態。不管后來的文藝理論家們如何分析這兩種觀點的得失,一個顯著的事實是,幾乎所有第一流的作家都本能地站在普魯斯特一邊。
然而,在今天,作家中還有幾人仍能保持著這種迂腐的嚴肅?將近兩個世紀前,歌德已經抱怨新聞對文學的侵犯:“報紙把每個人正在做的或者正在思考的都公之于眾,甚至連他的打算也置于眾目睽睽之下。”歌德倘若知道今天的情況,他該知足才是我們時代的鮮明特點是文學向新聞的蛻變,傳媒的宣傳和炒作幾乎成了文學成就的唯一標志,作家們不但不以為恥,反而爭相與傳媒調情。新聞記者成了指導人們閱讀的權威,一個作家如果未在傳媒上亮相,他的作品就必定默默無聞。文學批評家也只是在做著新聞記者的工作,如同昆德拉所說,在他們手中,批評不再以發現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及其價值所在為己任,而是變成了“簡單而匆忙的關于文學時事的信息”。其中更有嘩眾取寵之輩,專以危言聳聽、制造文壇新聞事件為能事。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文學的安靜已是過時的陋習,或者——但愿我不是過于樂觀——只成了少數不怕過時的作家的特權。(有刪節)
《文學的安靜》閱讀題目
1.文章開頭為什么從波蘭女詩人維斯瓦娃寫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全史看,“一切真正熱愛文學的成名作家”對待文學的態度是怎樣的?請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請解釋文中“他遇難的海域僅僅屬于他自己,他必須自己救自己,任何外界的喧嘩只會導致他的沉沒”這句話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歌德倘若知道今天的情況,他該知足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指出,在研究作家的作品時,歷來有作家生平本位和作品本位之爭。你對這個存有爭議的問題是如何看待的呢?請結合文中的觀點,另舉例子加以闡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學的安靜》閱讀答案
1.①舉出實例,具體寫出作家成名后失去安靜的煩惱;
②引出話題,為后文談論真正熱愛文學的成名作家的追求作鋪墊。(意對即可)
2.①堅持全神貫注地寫作,拒絕熱鬧;
②認為作品的孕育是神圣的,不愿夸夸其談;
③主張作品至上,不希望成為公眾關注的人物。(意對即可)
3.(1)寫作是作家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作家進行創作,喧囂和熱鬧只會毀掉真正的文學家。
(2)因為當代社會中新聞對文學的侵犯遠比歌德所處的時代嚴重,作者借此批判文學已失去安靜的浮躁現實。(意對即可)
4.(示例1)我認為研究作品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因為了解生平有助于深入認識作家的性格及觀點。比如魯迅先生,立志學醫、棄醫從文的重大人生選擇,都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這樣更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魯迅先生由救民之體魄到救民之精神的人生蛻變,從而更能讀懂他文字中的郁憤和對國家、民族的痛徹肺腑的愛。
(示例2)我認為研究作品不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因為作家只有在寫作狀態時,才會傾吐出真實的自我而真正成為作家,讀作品便可以品作者,比如安徒生的童話,美好真誠,充滿對世界的熱愛,讀他的文字,你盡可以感受他內心的愛的渴望,而不必拘泥于他在現實生活中的坎坷和孤獨。(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文學的安靜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