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時代的文學閱讀答案
《讀圖時代的文學》閱讀材料
在審美活動中,人們的想象力盡管是無窮大的,但顯然要受個體的經歷、知識、思想水平、審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某個人的想象可能有作者創作中所沒有的東西,但也可能永遠不知曉作者表達的某些東西,其想象力的局限使之無法達到。而把文學改編成為影視劇以后,此一局限性會有所改變。
不過,人們也注意到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真正經典的電影電視劇一般都改編自小說。這說明即使在文學邊緣化的當下,文學依然是圖像藝術的工作母機。
文學的獨立性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明人張岱就認為,王維一身兼詩人與畫家,所以能詩畫相通,但是并非詩畫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能相通的。王維詩中的禪意,就不是都能入畫的。
2010年版電視劇《紅樓夢》與1987年版不同,新版劇的語言、旁白、片頭片尾字幕全來自曹雪芹的小說,在忠于原著這一點上幾乎無人能懷疑。但是,新版劇播出后,包括網絡在內的媒體一路狂批,諸如寶玉太嫩,黛玉太胖,銅錢頭太惡俗,旁白太多,文言文難理解,配樂陰森,夢幻氣場太過唯美等等,不一而足。
我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于,《紅樓夢》乃文學中的極品,盡管屬于小說,卻不在于“用感官去感知一種眼前外在事物,而永遠是心領神會”。它的故事能夠改編成圖像藝術,卻又不具備一般圖像藝術的眼球功能,這樣,改編者如果一方面要提升其圖像藝術的眼球功能,另一方面又意欲忠于原著的文學性,結果必然是不討好的。新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導演李少紅就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曹雪芹的文字很美,我們編不過他。人們欲向《紅樓夢》尋求精神的慰藉,必須回到文學文本。
展望未來,無論技術還要給圖像藝術帶來什么優勢,只要語言文字依然是人與人的交流工具,則文學的精神價值是永恒的。
《讀圖時代的文學》閱讀題目
小題1:根據原文判斷,不能支持“讀圖時代的文學不必悲觀”的觀點的一項是 ( )
A.在審美活動中,人們的想象力盡管是無窮大的,但顯然要受個體的經歷、知識、思想水平、審美感受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B.真正經典的電影電視劇一般都改編自小說。這說明即使在文學邊緣化的當下,文學然是圖像藝術的工作母機。
C.文學的獨立性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比如王維詩中的禪意,就不是都能入畫的。
D.2010年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導演李少紅就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曹雪芹的文字很美,我們編不過他。
小題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
A.圖像藝術注重外在的形式美,文學更關注若干精神范疇,但二者的這種本質上的區別并不能區分其高低。
B.黑格爾在論及詩歌的表現功能時認為,詩歌這種文學藝術形式并不在任何方面都具有優勢。
C.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之后,文學因欣賞者的想象力不足所產生的局限性就會完全得到改變。
D.如果改編者既忠實于原著,又能使改編的影視作品具有一般圖像藝術的眼球功能,或許也就能取得極大的成功。
小題3:依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維詩中的禪意,就不是都能入畫的,這說明文學的內蘊不能都化為圖像藝術。
B.真正經典的電影電視劇一般都改編自小說,所以,即便在文學邊緣化已成事實的今天,有識之士仍不可輕視文學。
C.李少紅改編《紅樓夢》招來很多負面評價,說明要將文學作品改編成成功的圖像藝術是不可能的,也是徒勞的。
D.只要語言文學依然是人與人的交流工具,文學獨立于圖像藝術的功能就仍然存在,它也不可能被圖像藝術所取代。
《讀圖時代的文學》閱讀答案
小題1:A
小題2:B
小題3:C
看了“讀圖時代的文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