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用與制欲閱讀答案
《節用與制欲》閱讀材料
“人事論”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人在這個現實世界上,究竟應追求什么樣的價值目標。“人心論”探討的核心問題是:人作為人而活著,究竟應具有怎樣的精神境界。對于前者,孔子關于“顏回之樂”的安貧樂道思想具有典型意義;對于后者,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名言贏得廣泛共鳴。這表明,中國傳統治理哲學具有這樣的特點:其重心不是考慮如何提高社會生產力,而是考慮如何節制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欲望。相應的,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問題上,出于有效節制人們物質生活欲望的考慮,則提倡追求心靈自由與淡泊寧靜的價值觀。在中國傳統治理哲學看來,治理之所以必要,是因為現實社會中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有時是不合理的,一些人對于物質生活資料有超過合理限度的欲望。因此,治理的意義就在于把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引導到正確軌道上,即通過治理使人們懂得自我克制,將自己的物質生活欲望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不使其任意膨脹;治理的根本目標,就是要達到全體社會成員都有合理的物質生活需求。
現代西方管理哲學對管理目標的設定,基于通過提高群體工作效率來提高社會生產力、滿足社會物質生活需求的考慮。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有這樣的觀點:到20世紀初為止,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主要是由工業革命推動的;通過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傳統手工業,由此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躍升。然而,使用機器代替手工勞動只是在增加產出上成為“實現文明世界繁榮昌盛的最突出因素”;與此同時,由于單憑經驗行事的傳統管理所導致的工作效率低下卻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每天,來自人力資源上的損失要比在物質資源上的浪費大得多”。所以,要使工業革命所形成的新生產力獲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意義上的充分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傳統管理所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問題。在泰勒看來,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藥在于系統管理,正確的方法只能是科學管理。
以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為代表的現代西方管理哲學,主張通過科學管理確保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不被浪費,并依托既有生產力創造盡可能多的物質財富,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這無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現代西方管理哲學的效率觀念同無節制的消費觀念、經濟增長觀念相互交織,非但使人類物質生活欲望的節制問題被擱置一旁,而且這種欲望因受到強烈刺激而恣意膨脹,加劇了現實世界中有限資源日趨枯竭與人類對物質財富的欲望日益膨脹之間的矛盾。因此,節制人類的物質生活欲望,使人類從過度膨脹的物欲中解脫出來,已經刻不容緩。顯然,以有效節制人的物質生活欲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中國傳統治理哲學,雖然有一定歷史局限性,但對于變革現代發展觀念和管理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管理方式,進而實現人類社會永續發展具有積極啟示意義。
(摘編自《人民日報》有刪節)
《節用與制欲》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中國傳統治理哲學”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傳統統治哲學以中國傳統治理思想為根本內容,以中國傳統哲學為主體內容,以“人事論”和“人心論”為基本內容。
B.中國傳統統治哲學考慮如何節制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欲望,也有提倡有效節制人們物質的生活欲望,以期將欲望控制在合理范圍中。
C.中國傳統統治哲學與西方管理哲學根本區別在于,有無節制的消費觀念,表現為是否將人類物質生活欲望的節制問題擱置在一旁,任其恣意膨脹。
D.中國傳統統治哲學雖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在變革管理目標、管理方式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現實借鑒意義,實現提高工作效率與節制物質生活欲望相結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學者認為“治道”和治理哲學大都貫穿整個中國傳統哲學體系中,治理的核心是使人們懂得自我克制,從而滿足全體社會成員合理的物質生活需求。
B.中國傳統治理哲學與西方管理哲學目的有所差異,一個是考慮如何節制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欲望,另一個是側重提高社會生產力、滿足社會物質生活的需求。
C.要實現“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就必須解決傳統管理中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并用正確的方法來實行科學管理,由此來提高群體工作效率,實現社會生產力的真正躍飛。
D.中國傳統治理哲學以有效節制人的物質生活欲望為基本價值取向,對于現代西方管理觀念中“無節制”理念下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的解決方案,利用“節用與制欲”實現“發展與進步”。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事論”強調價值建構,“人心論”主張精神培養,由此推知,中國傳統治理哲學不重點考慮如何提高社會生產力,而是考究價值觀。
B.將物質欲望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是治理的意義所在,在這一合理限度內,實現全體社會成員擁有合理的物質生活需求則是治理的根本目標。
C.工業革命雖然在增加產出上實現了社會生產力的躍升,但卻因為純經驗式的傳統管理,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這一問題是現代西方管理哲學目標設定的出發點。
D.涉及治國安民學說和原理、普遍原則和根本方法的中國傳統治理哲學,對現世的中西方管理哲學都有積極的借鑒作用,對于現存的“欲望”問題,也點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節用與制欲》閱讀答案
1.C
2.C
3.D
看了“節用與制欲閱讀答案”